A. 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干预,帮助孩子在健康的养育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B. 通过对父母的行为干预,帮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品行的榜样
C. 通过司法介入,将孩子带离并寄养于品行良好的寄养家庭
D. 对父母进行情绪干预帮助父母学习情绪控制
E. 指导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宣泄途径,培养孩子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
搜题
第1题
A. 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干预,帮助孩子在健康的养育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B. 通过对父母的行为干预,帮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品行的榜样
C. 通过司法介入,将孩子带离并寄养于品行良好的寄养家庭
D. 对父母进行情绪干预帮助父母学习情绪控制
E. 指导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宣泄途径,培养孩子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
第2题
A. 学龄儿童的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B. 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儿童所造成的损伤
C. 儿童性伤害是指对不满18周岁的儿童进行性接触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引诱、强迫儿童从事性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
D. 校园欺负是在学校内发生的儿童间的暴力、攻击行为
第3题
A.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6至10岁出现第一个高峰
B.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10至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
C. 男孩多以语言攻击居多,女孩多以暴力攻击居多
D. 电影以及电视中的攻击行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
第4题
A. 联络学校各有关部门,制订特定的干预方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B. 对欺负的原因、特点和后果进行评估与诊断,制订可行性的干预方案
C. 对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家庭进行访视,评估家庭在欺负行为发生中的作用
D. 推动成立包括学校、学生及家长在内的委员会,及时发现欺负行为并实施干预
E. 开展社会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第5题
A. 男孩子的攻击行为一般比女孩子多
B. 生理特征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C. 攻击行为常在3至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
D. 攻击行为方式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
E. 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抢东西
第6题
A. 母爱剥夺
B. 攻击行为
C. 电子产品依赖
D. 校园欺凌
E. 意外伤害
第7题
A. 防范校园暴力问题
B. 避免儿童性侵问题
C. 减少儿童功利问题
D.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第8题
A.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
B. 妇女社会服务主要针对的是成年和老年女性
C.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障人士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
D. 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患病者有效链接医疗资源
E. 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可以把儿童发展纳入到工作范围中
第9题
A. 协助受欺凌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B. 鼓励家长在网上批判欺凌者的攻击行为
C. 建议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制订严惩制度
D. 要求家长监管子女的欺凌行为
第10题
A. 包括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B. 辅导方式要多以儿童为中心,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C. 需要更多的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儿童,即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D.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联合父母和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方法
第11题
A. 主要内容是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B. 辅导方式要多以儿童为中心,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C. 需要更多地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儿童,即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D.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联合父母和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方法
第13题
A. 职业康复
B. 社区康复
C. 社会康复
D. 教育康复
第14题
A. 区分他人与自我
B. 性别认同的发展
C. 人际交往扩大
D. 以自我为中心
E. 道德的发展
第15题
A. 向幼儿园建议为小天提供单独画画的教室
B. 组织开展小天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参与的游戏小组
C. 为小天的家长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D. 向老师和同班小朋友传授与小天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E. 经小天父母同意后为他们寻找和争取社会支持
第16题
A. 大龄孤儿社会工作服务干预的社会意义
B. 国内外关于大龄孤儿社会工作服务干预的状况和效果综述
C. 大龄孤儿社会工作服务干预的状况和效果
D. 介绍大龄孤儿社会工作服务干预的主要办法
第17题
A. 立即打电话报警要求警察干预
B. 教导小刚自我保护的方法
C. 对有欺凌行为的小明进行辅导
D. 与小刚的父母沟通加强防范
E. 联系学校在校园开展反欺凌教育
第18题
A. 学龄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
B. 书面语言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
C. 学龄阶段的儿童会面临自闭症的问题
D. 学龄阶段儿童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动作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第19题
A. 纠正欺负者的攻击行为
B. 帮助学生家长改正错误的教养方式
C. 提升受欺负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D. 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负行为”班会
第20题
A. 纠正欺负者的攻击行为
B. 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
C. 提升受欺负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D. 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负行为”班会
第21题
A. 学校保护权
B. 人身自由权
C. 生命健康权
D. 文化教育权
第22题
A. 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B. 儿童自身生理的发展、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展
C. 学龄期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的分配能力逐渐提高,注意的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D.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能够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第23题
第24题
A. 保护性服务
B. 替代性服务
C. 支持性服务
D. 家庭服务
E. 个案辅导
第25题
A. 修复社会的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B. 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C. 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
D. 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
E. 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第26题
第27题
A. 生存
B. 教育
C. 受保护
D. 社会化
第28题
A.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及时发现欺负行为并实施干预
B. 对校园欺负的原因、特点和后果进行评估与诊断,制订可行的干预方案
C. 对父母进行教育和培训,要求父母对儿童的欺负行为进行监督
D. 推动成立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委员会,加强沟通
E. 协助学校管理者推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教育方案
第29题
A. 收养家庭
B. 原生家庭
C. 类家庭
D. 重组家庭
第30题
A. 儿童优先
B. 儿童利益最大
C. 生态系统
D. 儿童平等参与
第31题
A. 根据儿童的受侵害程度和父母的监护能力完成监护处置
B. 争取政策支持,建立跨部门的未成年人保护协调工作机制
C. 为进入国家替代照顾服务体系中的受侵害儿童寻找寄养服务
D. 依托公益慈善服务机构对辖区內有儿童侵害风险的家庭进行评估
E. 对照政策界定的服务对象,定期发放儿童津贴,提供基础福利服务
第32题
A. 地震孤儿社会工作干预服务队社会的重大意义
B. 国内外关于地震孤儿社会工作干预服务的主要模式
C. 地震孤儿社会工作干预服务的状况和效果
D. 介绍地震孤儿社会工作干预服务的主要方法
第33题
A. 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B. 家庭寄养照顾最好长期提供
C. 对于儿童安置的决策应在符合家庭需求的前提下进行
D. 当家庭不能发挥功能时,社会工作者可以替家庭做决定
第34题
第37题
A. 协助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B. 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附性
C. 推动有关儿童的政策立法
D. 增强儿童未来的经济独立性
E.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38题
A. 倡导和发掘社会资源帮助脑瘫儿童及其家长
B. 等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脑瘫儿童群体的困难
C. 建立脑瘫儿童家长的支持网络
D. 通过辅导提升脑瘫儿童父母应对问题的技巧
E. 协调教育和医疗康复部门,使脑瘫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
第40题
第41题
A. 行动研究就是被研究者与问题有关人的人员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并将研究发现直接应用于行动,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社会实践的能力
B. 按照研究侧重点分类,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和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三种类型
C. 根据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的反思,行动研究可以分成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和对行动进行反思等三类
D. 按照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的反思,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和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等三种类型
第42题
A. 儿童服务指的是对幼儿和少年的服务
B. 儿童福利服务一般由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共同进行
C. 儿童服务的提供由政府负责
D. 对弃儿的救助属于最基本的儿童服务
第44题
A. 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B. 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而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技能的实务方式
C. 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
D. 在这里的家庭只包括原生家庭
第45题
A. 支持性
B. 保护性
C. 补充性
D. 替代性
第46题
A. 链接资源,策划相关学业的辅导活动
B. 帮助家长照管孩子
C. 为有需要的儿童举办素质教育活动
D. 督促儿童完成作业
E. 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辅导
第47题
A. 家庭照顾
B. 日间照顾
C. 外展服务
D. 倡导工作
第48题
A. 以人群可划分为行政工作项目和社区工作项目等
B. 以活动可划分为反贫困项目和社区适应项目等
C. 以领域可划分为老人服务项目和儿童服务项目等
D. 以方法可划分为个案工作项目和小组工作项目等
第49题
A. 语言能力以表达机能为中心
B. 开始产生自我意识
C. 建立了性别角色判断的标准
D. 开始了道德的发展
E. 脑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