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兜底线
B. 保基本
C. 救急难
D. 促发展
搜题
第1题
A. 兜底线
B. 保基本
C. 救急难
D. 促发展
第2题
A. 社会工作以"救助"为核心理念
B. 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
C. 社会救助须以社会工作为依托,才能达到应有的救助效果
D.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第3题
A. 社会救助主要由社会承担责任
B.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C.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不仅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资,也包括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
D. 社会救助也叫公共救助
第5题
A. 兜底线
B. 救急难
C. 促发展
D. 保基本
第6题
A. 社会救助又称为公共救助
B. 只是向困难人群发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
C. 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
D. 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第7题
A.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要保障救助对象生活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B. 区县级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C.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第8题
A. 国家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给予就业救助
B. 就业救助的形式主要包括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内容
C.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认真分析就业形势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自我认知调整
D. 社会工作者要替救助对象了解就业形势,帮助他实现不恰当的就业期望
第9题
A. 促进就业
B. 帮助接受教育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第10题
A.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B. 国家救助
C.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D. 社会救助
第11题
A. 促进张强就业
B. 帮助张强接受教育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第12题
A. 促进小力就业
B. 帮助小力接受教育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第13题
A. 促进小强就业
B. 帮助小强接受教育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第14题
A. 促进就业
B. 介绍对象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E. 帮助制订旅游计划
第15题
A. 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B. 当地居民最低收入水平
C.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D.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第17题
A. 受灾人员救助具有即时性、不可控性
B. 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政府还应当及时核实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C. 救助内容包括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医疗防疫等
D. 是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
第18题
A. 康复
B. 社会救助
C. 医疗社会工作
D. 矫治
第19题
A. 拟定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
B. 编制相关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
C. 参与拟定相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
D.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21题
A. 修复社会的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B. 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C. 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
D. 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
E. 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第22题
A. 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B. 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
C. 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D. 医疗救助标准,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E. 医疗救助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第24题
A. 生存
B. 就业
C. 家庭生活
D. 教育
第25题
A. 评估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开展的基础
B. 评估是救助工作的开始并持续整个救助过程
C. 评估主要通过收集救助对象的信息,掌握个人能力、资源、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
D. 评估具有保持连续性
第26题
A. 社会健康服务
B. 社区社会工作
C. 社会救助
D. 企业社会工作
第27题
A. 减免学杂费
B. 安排勤工助学
C. 给予降分录取
D. 补贴培训费
E. 发助学金
第28题
A. 对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给予必要的帮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B.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一般是长远性的问题
C. 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情境中”
D. 服务对象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E.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主要是提供具体帮助
第29题
A. 国家基本社会制度包括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内容
B. 社会人才培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之一
C. 中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残疾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水平相适应
第31题
A.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
B.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
C. 医疗救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D. 教育救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定、公布
E. 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公布
第33题
A.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具有特殊的工作技巧
B. 只要有爱心,就可以从事社会工作
C. 助人自助的基本涵义是帮助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
D. 社区工作人员是专业社会工作者
第34题
A. 社区居委会
B. 企业
C. 政府
D. 社会工作者
第35题
A. 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家庭自救
B. 政府救助、社会帮扶
C. 政府帮扶、社会救助、家庭自救
D. 政府帮扶、社会救助
第36题
第37题
A. 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B. 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
C. 尝试改变困难群众的价值观
D. 增强困难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E. 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第38题
A. 符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相关社会救助政策
B. 综合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
C. 针对特困群体的危机介入
D. 依托社区组织,立足社区现状,直接为需要救助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第39题
A. 坚持托底供养,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B. 坚持属地管理,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C. 坚持城乡分类,根据城乡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保障
D. 坚持适度保障,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
E. 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以及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人员提供服务和帮扶
第40题
A. 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B. 再社会化的需要
C. 教育、就业的保障需要
D. 法律维权的需要
E.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第41题
A. 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
B.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适应社会生活
C.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学历教育
D.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实现就业和提高收入
第42题
A. 符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相关社会救助政策
B. 综合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
C. 依托社区组织,立足社区现状,直接为需要救助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D. 注重社区能力提升的小组工作
第43题
A. 对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
B. 使之能帮助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C. 社会支持网络本身也是工作的对象
D. 帮助其学习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第44题
A. 服刑改造
B. 基本生存
C. 再社会化
D. 去污名化
第45题
A. 给予他参加医疗保险的补助
B. 对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给予一定补助
C. 报销重病治疗费
D. 资助他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第46题
A. 补偿性社会保障制度
B. 光荣院社会工作
C.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D.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
第47题
A. 免除学杂费
B. 安排勤工助学
C. 给予降分录取
D. 补贴课外培训费
E. 补助课外培训费
第48题
A. 做王某前妻的工作,帮助他恢复家庭关系
B. 对王某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消除犯罪心理结构
C. 宣讲社区矫正的意义,从思想上进行交流,使王某配合监管
D. 协助王某获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第49题
A. 教育救助
B. 法律援助
C. 司法救助
D. 住房救助
E. 就业救助
第50题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