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学习与模仿
B. 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
C. 关于镜中自我的概念
D. 关于首属小组的概念
E. 关于小组的内聚和分裂的问题
搜题
第1题
A. 关于学习与模仿
B. 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
C. 关于镜中自我的概念
D. 关于首属小组的概念
E. 关于小组的内聚和分裂的问题
第2题
A. 关于学习与模仿
B. 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
C. 关于镜中自我的概念
D. 关于首属小组的概念
E. 关于小组的内象和分裂的问题
第3题
A.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
D. 美国的汉金斯创立的心理社会理论
第4题
A. 社会治理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B. 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社会安全稳定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发展活力、平安中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有序为基本方向
C. 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社会利益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和谐、社会发展活力、平安中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有序为基本方向
D. 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人民利益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和谐、社会发展活力、平安中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有序为基本方向
E. 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和谐、社会发展活力、平安中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有序为基本方向
第5题
A. 国家基本社会制度包括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内容
B. 社会人才培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之一
C. 中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残疾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水平相适应
第6题
A.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与推动下开展的,具有很强的自上而下的色彩,因此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强烈的反映了政府的需要
B.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全反映在国家制度体系中
C. 我国是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强调社会工作者要在帮助个人和实现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上努力促进人类、制度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D.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强调“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社会工作者要按照服务对象的意愿提供服务,满足其服务需求
第11题
A. 科学发展观
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12题
A. 学校社会工作目的在于协调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其教育功能
B. 学校社会工作是为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
C. 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和价值观
D.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首要关怀处境不利学生
E. 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校班主任的职责是一样的
第13题
A. 治疗型
B. 变迁型
C. 社区—学校型
D. 辅导型
第14题
A. 学校社会工作
B. 家庭社会工作
C. 司法社会工作
D. 心理健康服务
第15题
A. 以儿童为中心
B. 需求为本
C. 优势视角
D. 问题为本
第16题
A. 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B. 帮助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变迁而开展的适应型学校社会工作
C. 帮助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变迁而开展的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D. 延伸到学校之外的社区一学校社会工作
E. 延伸到学校之外的社会一社区社会工作
第17题
A.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B.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C. 社区一学校社会工作
D. 家庭一学校社会工作
第18题
A. 中国古代官方的救济行为是儒家"仁爱"思想的表现
B. 西方福利国家建立前社会工作者价值观是以效率为中心
C.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随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而演进
D.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更多地受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影响
第19题
A. 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专业实践领域之一
B. 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C. 家庭社会工作仅关注那些处于危机当中或者社会弱势的家庭,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困难
D. 家庭社会工作需要运用家庭系统的概念、增能的观点等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
第20题
A. 国家基本社会制度包括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内容
B. 社会人才培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之一
C. 中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残疾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水平相适应
第22题
A. 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B.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己主义
C. 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D.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也是在服务理论实践中养成的
第23题
A. 社区—学校社会工作
B. 家庭—学校社会工作
C.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D.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第24题
A. 心理咨询师
B. 事务所主任
C. 个案工作者
D. 社区工作者
E. 康复治疗师
第25题
A. 学校社会工作是为学校全体学生、老师及其所处环境开展的专业服务
B. 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
C.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校育人
D. 学校社会工作以各种社会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
第26题
A. 社区一学校社会工作
B. 家庭一学校社会工作
C.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D.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第27题
A.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
B. 1978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对内进行体制改革
C.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
D. 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第28题
A.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B.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C. 矫治型学校社会工作
D. 社区一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
E. 引导型学校社会工作
第29题
A. 社会行动
B. 社会规范
C. 个人行动
D. 个人规范
第31题
A. 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B. 以民政部门为主体
C. 政府主导社会运作
D. 社会福利体系行政化
第32题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33题
A.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34题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36题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37题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38题
A. 实证主义方法论产生于19世纪30至40年代,孔德和伯杰是其代表人物
B. 实证主义方法论大致呼应宏观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
C.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方法应该注重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
D.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社会科学领域较晚出现的认识论
E. 社会学的现象学是建构主义方法论理论源头之一
第39题
A.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思路是强调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和个人的责任相结合
B.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论和社会政策实践虽然对刺激经济发展有好处,但同时也损害了许多社会成员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利益
C.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和实践模式使下层民众的福利受削弱,并对社会公平造成影响
D.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和社会政策试图寻找一个能够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中间性福利体制
第40题
A. 社区一学校型
B. 预防型
C. 治疗型
D. 变迁型
第41题
A. 人人平等与社会参与并重
B. 社区融合与社会公平并重
C.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
D. 个人权利与责任担当并重
第42题
A. 为施暴同学提供行为矫正服务
B. 提升受暴同学的自尊心与社交技能
C. 配合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凌教育活动
D. 推动成立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委员会,加强沟通
E. 协助学校管理者推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文化建设
第43题
A. 惩治首犯、防微杜渐
B. 加强人员教育
C. 加强事后惩处
D. 提高全员素质
第44题
A. 惩治首犯、防微杜渐
B. 加强人员教育
C. 加强事后惩处
D. 提高全员素质
第45题
A. 惩治首犯、防微杜渐
B. 加强人员教育
C. 加强事后惩处
D. 提高全员素质
第46题
A. 惩治首犯、防微杜渐
B. 加强人员教育
C. 加强事后惩处
D. 提高全员素质
第47题
A. 惩治首犯、防微杜渐
B. 加强人员教育
C. 加强事后惩处
D. 提高全员素质
第48题
A. 惩治首犯、防微杜渐
B. 加强人员教育
C. 加强事后惩处
D. 提高全员素质
第49题
A. 经济效益
B. 社会效益
C. 文化效益
D. 生态效益
第50题
A. 经济效益
B. 社会效益
C. 文化效益
D. 生态效益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