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面是一段家庭工作者的工作记录节选:小明妈妈:“我家小明真是太笨了,成绩一直是年级最差,上课不好好听讲,常常变着法和老师捣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小秦:“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小明没有把聪明用在学习上,如果小明把聪明用在学习上,您说一说他的学习会有什么不同?”在上述提问中,小秦采用的家庭干预技巧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面是一段家庭工作者的工作记录节选:小明妈妈:“我家小明真是太笨了,成绩一直是年级最差,上课不好好听讲,常常变着法和老师捣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小秦:“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小明没有把聪明用在学习上,如果小明把聪明用在学习上,您说一说他的学习会有什么不同?”在上述提问中,小秦采用的家庭干预技巧是()。
A.
观察
B.
对质
C.
再标签
D.
例子使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李女士因为家庭不和前来求助,她说丈夫整天忙于工作,不顾家里,儿子也整天打游戏,乱花钱,她为家里付出那么多,感觉一点也没有得到回报,现在觉得她的人生很失败。社会工作者小刘打算用聚焦的技巧来了解李女士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技巧的是()。
A.
李女士,您刚才说了那么多,您认为最让您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呢?
B.
李女士,我很理解您作为家庭妇女的不容易
C.
李女士,遇到这些问题,您通常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D.
李女士,我听说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您的儿子把聪明用在学习上会怎样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王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十几年来靠在城市打零工为生。王女士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今后找一个“好工作”;儿子很听话,也常干家务,就是不爱学习,这让王女士很担心,遂向社会工作者小付求助,希望小付帮助儿子改变,根据家庭社会工作为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小付面对王女士的诉求,适宜的提问是()。
A.
“您能具体说说孩子的问题吗?”
B.
“您能介绍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吗?”
C.
“您认为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D.
“您觉得孩只爱学习不爱做家务会怎么样?”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辛女士:“我年轻时学习成绩可好了,尤其是喜欢音乐。结婚后,为了照顾孩子,我就什么都放下了,成了全职妈妈。现在孩子上学了,每天我一个人在家,觉得空落落的,孩子他爸一直不理解我一个人照顾家庭的辛苦,我有时候真怀念小时候学音乐的日子,那时候真有意思啊!”社会工作者:“听了您刚才说的话,我的理解是您既想照顾好家庭,又想继续学习音乐,是这样吗?”辛女士:“是的。”社会工作者:“我听出来您有很多想谈的话,但咱们这次时间有限,您说说看,这次最想谈的是什么?”上述对话内容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技巧有()
A.
建议
B.
对质
C.
对焦
D.
摘要
E.
忠告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属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理论框架中B的是()
A.
小明的期末考试又双叒叕考砸了。
B.
班主任老师讽刺小明是个笨孩子
C.
小明觉得自己成绩永远也不会好
D.
小明开始厌学并经常逃课不上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小明妈妈是医院“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新成员。医务社会工作者小马在与其接触时得知,小明是在学校突然晕倒后被送到医院急救,后被确诊是急性白血病,小明妈妈又急又怕,陷入恐慌、悲伤与绝望之中。针对这一情况,小马正确的做法有()
A.
对小明妈妈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干预
B.
与临床医生协商小明的临床治疗方案
C.
采用家庭治疗方法对小明和妈妈的亲子关系进行干预
D.
动员“患儿家长互助小组”成员对小明妈妈提供心理情感支持
E.
鼓励小明妈妈在“患儿家长互助小组”中学习照护和康复经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汪为某地区医院实习生开展了病房探访技巧提升小组,在经验分享环节,实习生小黄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病房探访技巧,导致其他组员无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小汪运用限制性技巧进行回应。下列表述中,采用该技巧的有()。
A.
“小黄,谢谢你刚才分享了很多实用的病房探访技巧,现在我们是不是听听其他组员的想法呢”
B.
“接下来的时间不多了,给大家一个挑战,每人只分享一个技巧,而且尽量是其他人没有分享过的”
C.
“小黄,你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你会在病房探访中用到这些技巧呢”
D.
“我在病房探访过,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我用了同理心、倾听的技巧”
E.
“在经验分享环节,请大家真诚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认真聆听其他人的分享”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汪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开展了病房探访技巧提升小组,在经验分享环节,实习生小黄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病房探访技巧,导致其他组员无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小汪运用限制性技巧进行回应。下列表述中,采用该技巧的有
A.
“小黄,谢谢你刚才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探访技巧,现在我们是不是听听其他组员的想法呢?
B.
“接下来的时间不多,给大家一个挑战,每人只分享一个技巧,而且尽量是其他人没有分享过的。”
C.
“小黄,你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你会在病房探访中用到这些技巧呢?”
D.
“我在病房探访过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我用了同理心、倾听的技巧。“
E.
“在经验分享环节,请大家真诚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认真聆听其他人的分享。”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某小组活动的经验分享环节中,组员们在社会工作者小蔡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但小蔡发现组员小丽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小蔡较适宜的表达有()。
A.
“小丽,小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为什么你总是不说话呢?”
B.
“现在小组中有人一直不说话。我们可否花5分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C.
“小丽,我们一直期待你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为什么你还是不说话呢?”
D.
“有些较少发言的组员可能有很好的想法,小丽,可否谈谈你的想法?”
E.
“下面做一个活动,请那些很少分享的组员准备好,我们会邀请各位分享。”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某小组活动的经验分享环节中,组员们在社会工作者小蔡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但小蔡发现组员小丽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小蔡较适宜的表达有()。
A.
“小丽。小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为什么你总是不说话呢”?
B.
“现在小组中有人一直不说话.我们可否花5分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C.
“小丽。我们一直期待你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为什么你还是不说话呢”?
D.
“有些较少发言的组员可能有很好的想法,小丽,可否谈谈你的想法”?
E.
“下面做一个活动,请那些很少分享的组员准备好,我们会邀请各位分享”。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小明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写了一封求助信:“我最近很苦恼,妈妈经常动不动就骂我,今天还打了我,我很伤心。我希望你帮助我,让妈妈变得温柔一点。”小王找小明妈妈交谈,小明妈妈说了自己的苦恼:“我就是脾气不好,我也知道不该打骂,可一遇事就控制不住自已。下列小王的做法中,能够直接改善小明母子之间沟通方式的有()。
A.
提示小明妈妈在孩子做出适当行为时给予鼓励
B.
澄清小明妈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C.
提升小明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D.
帮助小明妈妈学习更有效的亲子互动
E.
帮助小明觉察母亲的矛盾情绪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在一节小组活动中,组员小莫正分享他的故事,已经讲了大约10分钟。组员小欢打断了他,“你讲的时间太长了,为什么你每次讲话都只想到你自己,从来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小欢的话令小莫感到愕然,小组随即一片沉默。此时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回应是()
A.
小欢,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你是否觉得你这样说话会伤害小莫呢?
B.
小莫,对不起,小组是大家的,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适合,你的分享时间有些长了。
C.
谢谢小莫与我们分享!对小欢的意见我们待会再讨论,下面,我们先听其他的组员的分享,好吗?
D.
是的,这确实是这一段我们小组要注意的问题。不过小欢已经提出来了,小莫好像也已经意识到了,那我们继续往下进行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社会工作者:你最近为什么天天逃学?初中生小明:我不想上学。社会工作者:哦?能不能说说为什么不想上学?初中生小明:我觉得学习没啥用。社会工作者:发生了什么让你觉得学习没用?初中生小明:我们家邻居张三初中没毕业就去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根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可能正在使用()技巧.
A.
认知重塑
B.
苏格拉底式提问
C.
合作式关系
D.
心理教育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下列对话记录中,属于个案会谈引导性技巧的有()
A.
您刚刚讲述了大儿子的家庭问题、小儿子的婚姻问题以及老伴的照顾问题……
B.
这次我们先来谈谈您老伴的照顾问题,好吗?
C.
老伴的病情让您感到很担忧,也很无助……
D.
您觉得大儿媳妇是故意跟您作对的,是吗?
E.
您总说小儿子的未婚妻不好,但我发现她天天来看望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某小组目标旨在提升家长管教子女的技巧,在一次组员分享活动中,组员甲说:“我觉得自己真失败,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组员乙说:“我也有同样感觉,当一个好家长太难,真是力不从心。”组员丙说:“我觉得这个社会的问题太多,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成为好爸爸。”此时,社会工作者拟用提问技巧深入了解原因,其适当的表述是()
A.
“你们的发言好像跑题了,让我们回到主题好吗?”
B.
“你们的发言各有各的道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是不是这样?”
C.
你们的发言说到想做个好爸爸好妈妈真不容易,我们在下周小组活动中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D.
“你们的发言说到各种感觉,能不能描述一下让你们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心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社会工作者小于为大学新生开展了大学生活适应小组。在小组中,小于设计了"说出我的故事"分享环节,但多数组员沉默不语。为此,小于运用适当自我表露技巧来与组员建立信任关系,促进组员表达。小于的下列表述中,体现出运用该技巧的是()
A.
"刚才有组员提到第一次离开父母可能不太适应,其他人有这样的感觉吗?"
B.
"我刚进大学时也曾有一段时间不适应,饮食不习惯,也不太喜欢我的专业。”
C.
"小李第一个发言,分享了他与宿舍同学相处的问题,让我们送给他一些掌声”
D.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大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存在适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小明,9岁,现在是北京某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三年级新生。小明的父亲一直在北京打工,母亲也在他两岁的时候来到了北京。小明自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平时很听话,课堂表现也很优秀,爷爷奶奶对他很是疼爱。母亲每年会回家探望小明几次,但父亲只有在春节时才回去。母亲很思念小明,并且觉得爷爷奶奶上了年纪,再一直照顾小明多有不便,应该将小明接到身边照顾。2012年8月,父母把小明接到了北京,并为他联系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上三年级。小明来到北京后的第一个月,都是被反锁在家里看电视,因为父母白天都要工作,怕他自己在家不安全。上学后,因为小明的方言很严重,同学都排挤他,有些同学见他长得弱小就常欺负他。由于课程跟以往不同,课业方面他也总跟不上。慢慢地小明就变得郁郁寡欢,在家里不爱跟爸妈说话,在学校经常是上课睡觉,下课就躲在角落里,还经常逃学。只有偶尔跟爷爷奶奶讲电话时他才会高兴些,还总嚷嚷着要回去。一次,小明被同学欺负,他忍无可忍,抡起板凳打了对方。学校老师向小明父母反映了情况,父亲很生气,当时就打了他,小明哭着喊着要回去找爷爷奶奶,母亲看着很心疼。父亲骂他没出息,还要把他送回去。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她知道小明是在来到这里后才改变的,但她不知道怎样帮助儿子适应这里的生活,着急、苦闷之余,经同事介绍找到社工小张,并向其求助。社工小张了解了小明的基本情况后,决定采用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帮助小明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根据材料说明小明有哪些方面的困境?.从学校和家庭层面出发,社工应该为小明提供哪些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检查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是理清治疗理论的一个必要的环节。熟练的治疗师必须做到能准确判断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请判断下列说法中,属于非理性信念的是()。
A.
“我们夫妻俩都是清华博士毕业,我们的儿子一定也能上清华。”
B.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科学家,但我成绩不太好,这简直是白日梦。”
C.
“我从小生活很苦,现在参加工作了,希望生活可以慢慢好起来。”
D.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太大了,我儿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真让人着急。”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李奶奶育有三男两女,均已成家立业;王大爷育一男一女,也都结婚工作。由于李奶奶和王大爷的老伴都去世了,两人互有好感,在前年结了婚。现李奶奶突患重病,需要人照顾,李奶奶的五个孩子聚集起来在讨论,他们的讨论内容如下。则哪些人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A.
大儿子说“咱妈再婚了,应该是王大爷的儿女赡养她,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B.
二儿子说“咱妈虽然再婚了,但作为儿女,始终有赡养她的义务”
C.
大女儿说“我嫁出去了,要照顾公公婆婆,没有赡养咱妈的义务”
D.
小女儿说“咱妈一直对我都不好,我和她没什么感情,我没有赡养她的义务”
E.
小儿子说“当初咱妈再婚时我就不同意,她硬是和李大爷过一块儿了,现在她生病了,应该让李大爷照顾,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父母发现小明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作业拖沓,有时故意把数学作业本留在学校,回家不做作业。为此,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小明,甚至责骂他,但都没有什么效果。社会工作者了解了小明的家庭教育情况后,决定采用家庭行为学习的方式帮助小明。下列做法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
A.
改变小明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
B.
改变小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
C.
指导小明制订详细的数学学习计划
D.
与小明父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在小组活动的经验分享环节中,总是会有一些组员参与不够积极,另一些组员则讲话过多,社会工作者面对这种情况时,以下做法中适宜的是()。
A.
"各位,小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为什么你们总是不说话呢?"
B.
"现在小组中有人一直不说话,我们可否花5分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C.
"讲话比较多的各位可否把机会让给说话少的人?"
D.
"有些较少发言的组员可能有很好的想法,你们可否谈谈你的想法?"
E.
"下面每个人用两分钟讲一讲你对刚才活动的感受."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小林,男,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父亲为某高校教师,母亲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多年未回国。小林在学校的表现是: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习惯不好,着装不整洁,行动懒散,躲避课间体育锻炼,集体活动拖后腿;学习兴趣低,上课喜欢大声插话,打断老师授课,扰乱课堂秩序;自习课高谈阔论或玩电动游戏,不温习功课等,是个人人讨厌的“捣蛋鬼”。问题:.在上述案例中,小林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请根据本案例制订具体的介入计划和介入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李奶奶育有两男两女,均已成家立业;王大爷育一男一女,也都结婚工作。由于李奶奶和王大爷的老伴都去世了,两人互有好感,在前年结了婚。现李奶奶突患重病,需要人照顾,李奶奶的四个孩子聚集起来在讨论,他们的讨论内容如下。则哪些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A.
大儿子说:“咱妈再婚了,应该是王大爷的儿女赡养她,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B.
二儿子说:“咱妈虽然再婚了,但作为儿女,始终有赡养她的义务”
C.
大女儿说:“我嫁出去了,要照顾公公婆婆,没有赡养咱妈的义务”
D.
小女儿说:“咱妈一直对我都不好,我和她没什么感情,我没有赡养她的义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李奶奶育有两男两女,均已成家立业;王大爷育一男一女,也都结婚工作。由于李奶奶和王大爷的老伴都去世了,两人互有好感,在前年结了婚。现李奶奶突患重病,需要人照顾,李奶奶的四个孩子聚集起来在讨论,他们的讨论内容如下。则哪些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A.
大儿子说“咱妈再婚了,应该是王大爷的儿女赡养她,我没有赡养的义务”
B.
二儿子说“咱妈虽然再婚了,但作为儿女,始终有赡养她的义务”
C.
大女儿说“我嫁出去了,要照顾公公婆婆,没有赡养咱妈的义务”
D.
小女儿说“咱妈一直对我都不好,我和她没什么感情,我没有赡养她的义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小明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他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问题:.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小明因为天生残疾而变得自卑并严重影响了学习,于是前去找社会工作者小张寻求帮助。小张在对小明的问题进行预估时,以下属于需要了解的客观因素包括()。
A.
小明自己对自己问题的感受
B.
小明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经历
C.
小明家庭、社区、学校的环境
D.
小明产生自卑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间
E.
之前,小明自己、家人以及关心他的人在帮助小明走出困境上所作的努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长支持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小季说:“小萍妈妈,在上节小组中,您提到当医生告诉您孩子患有重度抑郁症时,您感到非常震惊和难受,很长一段时间都失眠。刚才小美妈妈也讲了和您差不多的经历,对于她的感受您有什么要说的吗?”上述小季的回应,运用的小组讨论技巧是()
A.
小结组员观点
B.
帮助组员相互理解
C.
磋商相关信息
D.
联结组员间的沟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案例小葛今年13岁,贵州人,初一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2011年9月,小葛转到上海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但其父母甶于平时工作很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业。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开始结交社会上不良分子,并诱导其他同学逃课、打游戏,学校打算将其开除。假如你是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从小葛的班主任老师处听说了小葛的情况,打算对小葛提供服务。[问题](1)请分析小葛目前面临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2)针对小葛面临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家庭社会工作者赵琦接受了刘女士的求助,刘女士说,她和丈夫老吵架,自己的婆婆老是站在儿子的一边。丈夫老是不务正业,我们用贷款买的房子,家庭收入也不高,压力特别大,儿子该上初中了不好管,自己最近情绪很差。赵琦打算采用家庭干预的聚焦技巧对刘女士提问,合适的问法为()。
A.
“听起来你遇到了许多不开心的事,是吗?”
B.
“你希望我帮你一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吗?”
C.
“你真的觉得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吗?”
D.
“在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里,你认为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小明,12岁,小学六年级,11岁时被父母从老家接回上海,同父母一起居住。最近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经常去网吧,偷家里的钱,并且老师也经常反映他学习成绩差、逃课。小明爸爸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小明,小明妈妈对此很苦恼,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丽丽,希望其帮助解决小明的不良行为。丽丽在成功接案后,对小明的问题和需要进行了预估,其内容包括()
A.
描述小明目前的处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B.
了解小明的生命历程和发展阶段
C.
鉴定小明的资源状况
D.
确定服务目标
E.
决定介入策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某学校班主任向社会工作者小陈反映,学生小星最近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小陈了解到小星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拟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小星父母进行服务,下列谈话中,体现非反思性技巧的有()。
A.
“你们平时都忙于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晚上一般几点回家?”
B.
“你们平时工作都很忙,建议让孩子来我们机构参加‘四点半课堂’,可能会有帮助。”
C.
“你们平时工作都很忙,我其实也很理解和同情你们的现状。”
D.
“小星妈妈,您要是有什么情绪,就直接说出来吧,有时候压力太大是需要宣泄一下的。”
E.
“你们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孩子。是不是你们小时候也这样?”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14岁的小辉两个月前刚随父母从另一个城市搬到北京,父母工作繁忙,无暇教育和照顾小辉;小辉普通话不太好,上学期间不太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也不太顺利,学习成绩不佳,时常遭到批评;他所居住的小区有几个网吧,小辉成为这些地方的常客。小辉的父母因为小辉的“不良情形”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在分析小辉的问题时,需要关注以下哪些环境因素?()
A.
家庭环境
B.
朋辈群体
C.
大众传媒
D.
社区文化
E.
学校氛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还在上高中的小明最近很烦闷,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家里的关系十分紧张,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小明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一般采用()介入。
A.
社区工作方法
B.
小组工作方法
C.
个案工作方法
D.
行政工作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为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社会工作者小美入户走访社区的低保家庭、残障人士家庭和独居老人家庭。小美与上述居民下列的谈话中,最能反映“维持对话”技巧的是()。
A.
“打扰您了,我是社会工作者小美。”
B.
“您的孩子今年上几年级了?”
C.
“您目前生活中有哪些困难?”
D.
“您是否还有其他的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小明的父亲长期外出工作,无暇顾家。小明母亲和小明相互依靠,并对小明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有事也只对他说。小明长大后,依然保持着凡事都由妈妈决定的习惯,常把“妈妈说”挂在嘴边,工作面试也让妈妈陪同前往。从家庭结构角度看,小明的家庭存在的问题是()。
A.
三角缠
B.
纠缠与疏离
C.
退化
D.
倒三角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关于家庭行为学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
B.
家庭行为学习要求社会工作者首先与父母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C.
家庭行为学习要求指导父母亲在孩子作出适当的行为时给予奖励
D.
家庭行为学习假设孩子在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相同的学习任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服务对象:“我的命真苦啊,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交了坏朋友,结果蹲了监狱,儿媳扔下女儿就走掉了,我只好跟老头子靠喂米粉和粥养大了孙女。小儿子因为家里穷,到现在也没找到老婆,工作也不称心,在小区里做保安,你说谁家女儿肯嫁他呢?我老头最近查出来肺癌,我都不敢跟他说真话。哎,叫我怎么办呢……”社会工作者:“您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让您非常操劳和担忧,我可以想象您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您刚刚讲述了大儿子的家庭问题、小儿子的婚姻问题以及老伴的照顾问题,这次我们先来谈谈您老伴的照顾问题,看看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您看可以吗?”上述社会工作者的回应中,运用的个案工作会谈技巧有()。
A.
引导
B.
摘要
C.
同理心
D.
对焦
E.
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抱怨道:“我妈妈好啰嗦,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什么都要管,我受不了我妈妈管教我的方式。”社会工作者运用自我表露技巧,最适当的回应是()。
A.
“我能理解你这种感受,谁都不喜欢罗唆的人”
B.
“我觉得你要想想你妈妈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的,她是为你好”
C.
“当年我也接受不了妈妈的罗唆,但后来我还是理解了妈妈”
D.
“父母管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一点你要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全职妈妈开设支持小组,其中一节小组活动是讨论全职妈妈的焦虑情绪。小李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采用了几种提问技巧,其中属于反馈和阐述型提问的是()
A.
“请问各位妈妈,您自己的焦虑情绪与孩子有什么关联吗?”
B.
“有哪位妈妈愿意跟大家说一下最近一次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形?”
C.
“刚才大家讲述了自己焦虑情绪发生的情形,哪位妈妈愿意帮忙总结一下?”
D.
“刚才这位妈妈提到自己的焦虑总是发生在孩子考试前后,那其他妈妈情况是怎样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以下描述中,属于病态家庭结构模式的是()。
A.
小王与妻子长期打工在外,把13岁的女儿放在老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长期卧床的奶奶
B.
由于性格不合,并长期两地分居,在决定家庭事务时常靠儿子两边传话
C.
金宝是家里的独苗苗,爸爸妈妈不认同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但又无法对抗长辈的权威,为了家庭和谐,只好把金宝放在爷爷奶奶家,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D.
李女士的儿子处于青春期,丈夫与儿子常常发生口角和情绪冲突,李女士认为儿子是孩子,丈夫应该包容,因此在父子发生冲突时,李女士常站在儿子一方为其辩护
E.
小赵是一个高中生,因为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在医院照顾妈妈,小赵每天放学后去医院替爸爸照顾两个小时妈妈,让爸爸休息一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在以下的描述中,社会工作者使用了聚焦技巧的是()。
A.
您刚才说希望居委会能出面解决问题,那您希望居委会在哪些方面做工作呢
B.
您刚才所说的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C.
大家刚才的建议都很好,我们现在先讨论宣传方面的问题好吗
D.
您觉得老人活动室挺好,但是希望除了棋牌之外再添一些器材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回应中,运用对焦技巧的是()
A.
“您提到家人关系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请具体讲一讲好吗?”
B.
“您提到家人关系紧张和工作压力大,您还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吗?”
C.
“您提到家人关系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请您说说最困扰的是哪个问题?”
D.
“您提到家人关系紧张和工作压力大,但我觉得您最想说的不是这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某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小刚是社会工作者小李的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在一次面谈中,小刚说:“你问我为什么抢劫,其实,我以前一直是个好学生。小学四年级时我来到这里,我的爸爸妈妈忙着做生意养家,根本不管我,老师对我其实很好。我的朋友都爱去游戏厅,这儿的游戏厅只要给钱。什么都不管。家里不给钱,我才变成这样的。”小刚的话表明,影响小刚实施抢劫的主要社会环境要素有()。
A.
学校
B.
大众传媒
C.
家庭
D.
朋辈群体
E.
社区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就读高中的志明近日沉迷网络游戏,常通宵达旦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他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者找志明面谈。下列社会工作者的表述中,采用忠告技巧的是()。
A.
你如果不改变上网习惯,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留级甚至被学校开除
B.
有新闻报道,经常上网的人很容易患上颈椎病
C.
我也喜爱上网,但最近发觉视力差了,睡眠质量也差了
D.
你已是高中生,也曾答应我改变上网习惯,要加把劲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就读高中的志明最近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通宵达旦,成绩一落千丈,他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者找志明面谈,下列社会工作者表述中,采用忠告技巧的是()
A.
“你如果不改变上网习惯,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留级被学校开除。”
B.
“有新闻报道,经常上网的人很容易患上颈椎病。”
C.
“我也喜欢上网,但最近发觉视力差了,睡眠质量也差了。”
D.
“你已经是高中生,也曾答应我改变上网习惯,要加把劲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4岁的圆圆去幼儿园已经快两年了,父母和幼儿园老师都观察到圆圆这两年来的许多变化,包括她会去帮助别的小朋友了;常常喜欢在游戏中扮演妈妈的角色;越来越喜欢与在家庭以外结交的小伙伴在一起游戏等等。这些变化可以说明圆圆在这一阶段的哪些社会性发展特征?()
A.
去自我中心
B.
自我意识发展
C.
性别认同发展
D.
道德发展
E.
人际交往扩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三年级学生小婷学习数学比较困难,学校社会工作者联系志愿者为其辅导功课,但效果不明显。近来,学校社会工作者经常听小婷说:“不是我不想学习,而是我学不会。”为更好地帮助小婷,社会工作者需要提升小婷的()。
A.
个人形象
B.
自尊自信
C.
自我价值感
D.
自我效能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非理性信念的是()
A.
“我是一个企业高管,我这么优秀,我的女儿肯定会优秀”。
B.
“这次考试又考砸了,看来,我还是努力不够,还得继续加油!”
C.
“我从小生活很苦,现在大学毕业工作了,希望生活可以慢慢好起来”。
D.
“我儿子毕业快半年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唉,现在合适的工作不好找”。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张某因诈骗罪在监狱服刑15年,获假释出狱后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服务。社会工作者小秦接受任务后,认真查阅张某的相关档案材料,做了充分准备。与张某第一次见面时,小秦以尊重、平等、接纳、关怀的价值理念与张某进行交谈。下列问话中最恰当的是:()
A.
“请您告诉我您的姓名、年龄和犯罪事实,好吗?”
B.
“您了解社区的纪律和规定吗?”
C.
“刚才我握您的手觉得很凉.您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
D.
“我看到您一个人很孤独,您的太太和孩子为什么离开您?”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小雨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二,小学时她的成绩很好,上了初中性格就变得内向,平时不爱跟班上的同学说话。中学新增了物理、化学,小雨对这两门课掌握不好,每次考试分数都很低,在物理和化学课上也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也都嘲笑她。然而跟她要好的朋友小芳却一直是名列前茅,母亲常常拿她和自己比较,有时候甚至会打骂小雨。一次,小雨物理考试没及格,回家母亲又是一阵打骂,小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母亲大吵了一架。第二天小雨就再也不去上学了,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母亲只好带着小雨求助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问题:.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小雨厌学的原因。.针对小雨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