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竹筒饭是苗族的特色
B. 黎族于16世纪中叶落户海南
C. 海南回族主要聚居在三亚市
D. 兴隆华侨农场被誉为“归侨之家”
E. 年舞是苗族的特色舞蹈
搜题
第1题
A. 竹筒饭是苗族的特色
B. 黎族于16世纪中叶落户海南
C. 海南回族主要聚居在三亚市
D. 兴隆华侨农场被誉为“归侨之家”
E. 年舞是苗族的特色舞蹈
第2题
A. 竹筒饭是苗族的特色
B. 黎族于16世纪中叶落户海南
C. 海南回族主要聚居在三亚市
D. 兴隆华侨农场被誉为“归侨之家”
E. 年舞是苗族的特色舞蹈
第3题
A.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溆浦县、隆回县交界处
B. 人口约有1.2万~2万余人
C. 花瑶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D. 早年的民族认定中,花瑶属于一个独立的民族
E. 花瑶挑花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更追求色调和装饰美观
第4题
A.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溆浦县、隆回县交界处
B. 人口约有1.2万~2万余人
C. 花瑶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D. 早年的民族认定中,花瑶属于一个独立的民族
E. 花瑶挑花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更追求色调和装饰美观
第5题
A.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B. 除了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还有插花节、赛装节、虎节等民族节日
C. 在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要拜佛、赕佛,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D. 纳西族采用夏历纪年,因此许多节日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其节日活动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E. 藏族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瑰宝
第6题
A.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B. 除了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还有插花节、赛装节、虎节等民族节日
C. 在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要拜佛、赕佛,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D. 纳西族采用夏历纪年,因此许多节日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其节日活动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E. 藏族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瑰宝
第7题
A.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B. 除了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还有插花节、赛装节、虎节等民族节日
C. 在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要拜佛、赕佛,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D. 纳西族采用夏历纪年,因此许多节日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其节日活动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E. 藏族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瑰宝
第8题
A.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B. 除了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还有插花节、赛装节、虎节等民族节日
C. 在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要拜佛、赕佛,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D. 纳西族采用夏历纪年,因此许多节日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其节日活动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E. 藏族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瑰宝
第9题
A. 土家族女子出嫁前,就要学习哭嫁
B. 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
C.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D. 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七、八天,长则三四个月
E.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第10题
A. 土家族女子出嫁前,就要学习哭嫁
B. 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
C.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D. 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七、八天,长则三四个月
E.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第11题
A. 安顺等地许多布依族同胞修建石头房、石头寨、石头村
B. 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的标志
C. 彝族民居建筑称为“土掌房”,为土墙、木顶
D. 瑶族的葬俗有洞葬和土葬之分,一家人埋葬在一起
E. 蜡染是贵州仡佬族的传统技艺
第12题
A. 安顺等地许多布依族同胞修建石头房、石头寨、石头村
B. 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的标志
C. 彝族民居建筑称为“土掌房”,为土墙、木顶
D. 瑶族的葬俗有洞葬和土葬之分,一家人埋葬在一起
E. 蜡染是贵州仡佬族的传统技艺
第13题
A. 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B. 北部与东部毗邻甘肃省,祁连山脉在其东北方向
C. 位于中国西部,境内有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青海湖
D. 省内以日月山为天然分界,东部农业区,西部牧业区
E. 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号称“中华水塔”
第14题
A. 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B. 北部与东部毗邻甘肃省,祁连山脉在其东北方向
C. 位于中国西部,境内有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青海湖
D. 省内以日月山为天然分界,东部农业区,西部牧业区
E. 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号称“中华水塔”
第15题
A. 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B. 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C. 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
D. 一年中2月份气温最低
E.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第16题
A. 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B. 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C. 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
D. 一年中2月份气温最低
E.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第17题
A. 傣族在进入傣族家竹楼时要把鞋脱在外面,在屋内走路要轻
B. 走进傣家竹楼,要跨过火塘,坐在火塘上方
C. 傣族禁忌头朝向主人家内室睡觉
D. 进佛寺时要脱鞋,忌讳摸佛像等佛家圣物
E. 在傣族中,可以触摸妇女头上的发髻
第18题
A. 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以玉米、红薯、小麦为辅
B. 苗族青年男女婚恋比较自由,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C. 苗族不吃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
D. 苗族忌讳在险恶的环境中嬉笑
E. 苗族只有妇女外出时穿“擦尔瓦”
第19题
A.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B. 已婚中年妇女习惯戴黑色披肩盖头
C. 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D. 称古尔邦节为宰牲节
E. 族民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的祈祷仪式
第20题
A.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B. 已婚中年妇女习惯戴黑色披肩盖头
C. 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D. 称古尔邦节为宰牲节
E. 族民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的祈祷仪式
第22题
A. 全年只有“卡雀哇”和“火把节”这两个节日,独龙族在这两个节日期间载歌载舞,彻夜庆祝
B. 严禁砍伐“鬼”林中的树木
C. 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
D.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过去靠刻木记事或传达信息,用结绳来计算时间
E. 女子多在腰间系染色的细藤圈作装饰
第23题
A. 全年只有“卡雀哇”和“火把节”这两个节日,独龙族在这两个节日期间载歌载舞,彻夜庆祝
B. 严禁砍伐“鬼”林中的树木
C. 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
D.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过去靠刻木记事或传达信息,用结绳来计算时间
E. 女子多在腰间系染色的细藤圈作装饰
第24题
A. 在山上,生水可以直接饮用
B. 不要碰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
C. 孩子在家中不能乱耍小弓箭
D. 不能跨小孩头顶
E. 妇女可以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第25题
A. 在山上,生水可以直接饮用
B. 不要碰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
C. 孩子在家中不能乱耍小弓箭
D. 不能跨小孩头顶
E. 妇女可以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第26题
A. 昆明素有“春城”之誉,年均温度平均为10至21摄氏度,“四季乱穿衣”是其一大特色
B. 云南气候立体,阳光四季充足,鲜花四季常开,因此被称为“植物王国”
C. 云南是中国宗教类型最少、分布最广、宗教信仰颇具特色的省份
D. 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就经过云南境内
E. 云南上高坡陡,娃娃出门时由男人带
第27题
A. 彝族菜:太极鳝鱼、锅贴乳饼、砣砣肉
B. 白族菜:乳扇凉鸡、红烧琵琶肉、清水煮乳猪
C. 纳西族菜:丽春铜火锅、酿松茸、琵琶猪
D. 哈尼族菜:炸竹虫、竹筒鸡、石蹦炖蛋
E. 傣族菜:牛撒撇、香茅草烤鸡、脆溜蜂儿
第28题
A. 彝族菜:太极鳝鱼、锅贴乳饼、砣砣肉
B. 白族菜:乳扇凉鸡、红烧琵琶肉、清水煮乳猪
C. 纳西族菜:丽春铜火锅、酿松茸、琵琶猪
D. 哈尼族菜:炸竹虫、竹筒鸡、石蹦炖蛋
E. 傣族菜:牛撒撇、香茅草烤鸡、脆溜蜂儿
第29题
A. 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
B. 大杂居、小聚居
C. 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小
D. 少数民族分布很广
E. 汉族与少数民族有很明显的分布界限
第30题
A. “飞歌”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B. 打闹歌是土家族山歌的一种
C. “曲谷”是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彝族民歌
D.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
E. 在众多酸汤中,以傣族酸汤最为著名,酸香浓厚
第31题
A. “飞歌”堪称茁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B. 打闹歌是土家族山歌的一种
C. “曲谷”是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彝族民歌
D.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
E. 水族民歌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
第32题
A. “飞歌”堪称茁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B. 打闹歌是土家族山歌的一种
C. “曲谷”是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彝族民歌
D.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
E. 水族民歌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
第33题
A. 朝鲜族爱穿素白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B. 朝鲜族以大米、小米为主食,以汤、酱、泡菜为副食
C. 忌讳是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D. 吸烟时青年人不能向老人借火,更忌接火
E. 有民族特色的家庭节日有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
第34题
A. 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
B. 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族彝语支
C.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D. 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在农历8月24至26日
E.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
第35题
A. 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
B. 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族彝语支
C.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D. 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在农历8月24至26日
E.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
第36题
A. 侗族的民族建筑风雨桥、鼓楼享誉世界
B. 瑶族、苗族的医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C. 壮族的铜鼓、壮锦、绣球、花山崖壁画带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D. 瑶族的三月三歌节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第37题
A. 彝文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
B. 彝族妇女有“哭嫁”的习俗
C. 男女都爱穿形似斗篷的“擦尔瓦”
D. 土掌房是独特的民居建筑
E. 火把节是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第38题
A.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B. 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
C. 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丧葬形式
D. 崇尚骑马和射箭
E. 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
第39题
A.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B. 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
C. 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丧葬形式
D. 崇尚骑马和射箭
E. 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
第40题
A. 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B. 北以北部湾与广东省划界
C. 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
D. 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
E. 四周低平,中间高耸
第41题
A. 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B. 北以北部湾与广东省划界
C. 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
D. 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
E. 四周低平,中间高耸
第42题
A. 喜食牛、羊、猪肉,偏好酸、甜、咸和微辣食品
B. 讲究“女士优先”原则,忌交叉握手
C. 忌讳数字1和3,忌讳黑色、红色,视“7”为吉祥数字
D. 送花时枝数和花朵数忌讳“13”和单数
第43题
A. 喜食牛、羊、猪肉,偏好酸、甜、咸和微辣食品
B. 讲究“女士优先”原则,忌交叉握手
C. 忌讳数字1和3,忌讳黑色、红色,视“7”为吉祥数字
D. 送花时枝数和花朵数忌讳“13”和单数
第45题
A. 青海省东部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B. 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中间昆仑山-阿尼玛卿山脉,南部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脉,构成青海地形的基本骨架
C. 青海南部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
D. 青海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为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
E. 青海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
第46题
A. 青海省东部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B. 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中间昆仑山-阿尼玛卿山脉,南部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脉,构成青海地形的基本骨架
C. 青海南部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
D. 青海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为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
E. 青海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
第50题
A. 社会组织实行寨老制
B. 《密洛陀》是瑶族的创世史诗
C. 瑶族的风雨桥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风雨桥最为著名
D. 婚姻习俗有抢亲等
E. 主要舞蹈有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