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
B. 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C. 督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
D.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
E.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但矫正宣告应公开进行
搜题
第1题
A. 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
B. 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C. 督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
D.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
E.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但矫正宣告应公开进行
第2题
A. 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
B.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由其就读学校负责实施
C.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法官参加
D.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满18岁后需要继续矫正的,按照成年人矫正方式进行。
第3题
A.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成年后,其社区矫正的实施管理按成年人开展
B.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的人员参加
C.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女性心理懂得妇女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知识的人员参加
D.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应当不公开进行
第4题
A.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B. 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应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办理
C. 人民法院无权撤换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D.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E.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工作
第5题
A. 及时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
B. 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C. 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审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D. 在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
E.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第6题
A.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B.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C.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D.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社区矫正
第7题
A. 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进行司法救助
B. 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D.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审理
第8题
A. 矫正方案应由司法所每半年调整一次
B. 矫正方案应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C. 矫正方案调整应当经社区矫正人员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
D. 矫正方案应由矫正小组根据矫正人员表现定期予以调整
第10题
A. 促进小力就业
B. 帮助小力接受教育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第11题
A. 对小强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B. 将小强与成年罪犯分别关押
C. 对小强的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
D. 对小强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教育
E. 小强在以后就业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歧视
第12题
A. 公安机关依法对小明予以训诫
B. 公安机关责令小明父母严加管教
C. 公安机关强制将小明送进工读学校
D. 工读学校应对小明加强法制教育
第13题
A.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B. 社区矫正的措施和方法应当避免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C. 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
D. 受理机关应当及时办理,无需将办理结果告知申诉人、控告人和检举人
E. 社区矫正对象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无权向人民检察院或者有关机关申诉、控告和检举
第14题
A.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B.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C. 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E.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
第15题
A.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B.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C. 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E.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
第16题
A. 对小强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B. 将小强与成年罪犯分别关押
C. 对小强的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
D. 对小强进行法制教育和义务教育
第17题
A. 可以,既然受害者已经原谅了小张,且小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所以适用于社区矫正
B. 不可以,只要是法院宣判有罪的,都必须在监狱里服刑,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监外服刑
C. 不可以,小张的行为不符合监外服刑的条件,不论受害者是否原谅他,都不满足社区矫正的条件
D. 不可以,我国法律规定,只有未成年人才符合社区矫正
第18题
A. 可以,既然受害者已经原谅了小张,且小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所以适用于社区矫正
B. 不可以,只要是法院宣判有罪的,都必须在监狱里服刑,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监外服刑
C. 不可以,小张的行为不符合监外服刑的条件,不论受害者是否原谅他,都不满足社区矫正的条件
D. 不可以,我国法律规定,只有未成年人才符合社区矫正
第19题
A. 可以,已经取得受害者谅解,且小张有悔罪表现无社会危险性,所以适用于社区矫正
B. 不可以,只要是法院宣判有罪的,都必须在监狱里服刑,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监外服刑
C. 不可以,小张的行为不符合监外服刑的条件,不论受害者是否原谅他,都不满足社区矫正的条件
D. 不可以,我国法律规定,只有未成年人才符合社区矫正
第20题
A.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B.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
C.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8小时
D. 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撤销缓刑
E.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的,收监执行
第21题
A. 对小张的亲属进行教育
B. 法制教育
C. 文化、思想教育
D. 社会公德教育
第22题
A. 罪行较轻的过失犯
B. 罪行较轻的累犯
C. 犯有拐卖幼童罪的罪犯
D. 罪行严重、主观恶性较大的残疾罪犯
E. 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
第24题
A. 违法犯罪青少年
B. 违法犯罪妇女
C. 违法犯罪流浪人员
D. 违法犯罪老年人
第26题
A. 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B. 对未成年人关爱和尊重
C. 开展未成年人成长教育
D.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教育
第27题
A. 促进小强就业
B. 帮助小强接受教育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第28题
A.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B.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以警示他人
C. 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D. 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E.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第29题
A. 年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征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可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B. 征得未成年人及监护人同意的,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披露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等相关资料
C.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D.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E.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第30题
A. 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B. 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C. 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D. 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第31题
A. 美学教育
B. 法制教育
C. 理想教育
D. 知识教育
第32题
A. 予以训诫
B. 开除学籍
C. 责令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D. 责令具结悔过
E. 责令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第33题
A. 未成年人在被采取刑事措施后,依法应当取消其学籍
B. 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案例,可以公开审理和报道
C. 对被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可以视情况分别关押
D. 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该保证其继续接受完成义务教育
第34题
A. 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
B.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适应社会生活
C.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学历教育
D.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实现就业和提高收入
第35题
A. 促进服务对象的社区融合
B. 改变社区居民的偏见
C. 深化社区矫正的综合治理
D. 促使服务对象改过自新
E. 丰富服务对象的文化生活
第37题
A.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B. 对未成年人应当实施全面保护,具体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网络和司法保护六个方面
C. 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父母以外的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D.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应当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E. 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第38题
A. 促进就业
B. 介绍对象
C. 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D. 落实社会保险
E. 帮助制订旅游计划
第39题
A. 当地公安机关
B. 当地司法行政部门
C. 当地村民委员会
D. 小程就读的中学
第40题
A. 对小强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B. 将小强与成年罪犯分别关押
C. 对小强的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
D. 对小强进行法制教育和义务教育
第41题
A. 疏导社区服刑人员心理
B. 修复服刑人员家庭和社区关系
C. 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就业
D. 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接受教育
第43题
A. 通过定期汇报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B. 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C. 重新融入社会
D. 通过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E. 家庭关系调适
第44题
A. 女性人员
B. 医护人员
C. 就业援助人员
D. 与小刘年龄相仿的人员
第45题
A. 英国1907年通过了《感化犯人法》
B. 日本的矫正社会工作是在吸收了英、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
C. 香港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借鉴美国的经验
D. 1950年香港设立“首席感化主任”职务,矫正社会工作得以开展
E. 台湾1962年制定了相关规定,首创少年观护制度,开启了台湾矫正社会工作的先河
第47题
A. 社区教育
B. 社区照顾
C. 社区服务
D. 社区安抚
第48题
A. 不满14周岁
B. 不满16周岁
C. 不满17周岁
D. 不满18周岁
第49题
A. 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 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C. 向社区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
D. 挖掘社会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E. 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
第50题
A. 居民委员会
B.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C. 学校
D. 人民法院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