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回归社会理论
B. 增权理论
C. 供养理论
D. 社区文化理论
搜题
第1题
A. 回归社会理论
B. 增权理论
C. 供养理论
D. 社区文化理论
第3题
A. 残疾人亲友与残疾人
B. 大学生志愿者与残疾人
C. 残疾人与残疾人
D. 社区居民与残疾人
第4题
A. 康复机构、残疾人家庭、社区康复点
B. 残疾人家庭、社区康复点、康复机构
C. 康复机构、社区康复点、残疾人家庭
D. 社区康复、康复机构、残疾人家庭
第5题
A.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对象为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入学适龄残疾儿童。
B. 补贴资格审定合格的残疾人自递交申请下月计发补贴,每月10日以前发放。
C.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一级肢体残疾和一二级精神智力残疾人。
D. 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保障的残疾人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第7题
A. 残疾人教育权
B. 残疾人劳动权
C. 残疾人文化生活权
D. 残疾人社会福利权
第8题
A. 职业康复
B. 社会康复
C. 教育康复
D. 社区康复
第9题
A. 经济参与
B. 文化参与
C. 政治参与
D. 社会参与
第10题
A. 扶持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
B. 通过电视、图书等反映残疾人生活
C. 国家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给予救济
D. 家庭应当鼓励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第13题
A. 残疾人劳动权
B. 残疾人教育权
C. 残疾人康复权
D. 残疾人文化生活权
第14题
A. 建立重度残疾人免费护理制度
B. 免费为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
C. 为残疾人代缴全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
D. 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15题
A. 服务坚持以残疾人为本
B. 需要在社会工作主导下
C. 对服务对象要有耐心
D. 只能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
E. 需要专业团队合作发挥功能
第16题
A. 针对残疾人群体
B. 针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
C. 针对对残疾人有偏见者
D. 针对残疾人社会工作者
E. 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
第18题
A. 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B. 帮助建设残疾人的内心自信
C. 积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D. 改善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看法
E. 为残疾人争取自由、平等
第19题
A. 甲某,术后被评为三级肢体残疾,需要长期支持照护10个月
B. 乙某,盲人,一级残疾,在某盲人按摩机构做按摩师
C. 丙某,二级精神障碍残疾,需要长期支持照护7个月
D. 丁某,四级综合残疾,低保家庭成员
第20题
A.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三级智力残疾人
B.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
C. 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了3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D. 脱离家庭居住2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E.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三级精神残疾人
第21题
A. 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
B. 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组织的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
C. 政府互补将基本的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D. 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利用社区资源,根据社区残疾人数量、类型和康复需求等设立康复场所
E. 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参加社区康复活动,融入社区生活
第22题
A. 当地小康水平
B. 当地最低收入水平
C. 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D. 当地平均收入水平
第23题
A. 社区康复
B. 康复机构
C. 残疾人家庭
D. 社会力量
第24题
A. 残疾人可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 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费应当由政府承担
C. 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D.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重点的方针
第25题
A.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
B. 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和中级以上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区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
C. 退出现役的军人需要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和评定
D. 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需要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由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和评定
第26题
A. 肢体残疾
B. 多重残疾
C. 智力残疾
D. 其他残疾
E. 心理残疾
第27题
A. 配制辅助器械
B. 为残疾军人家属解决工作
C. 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
D. 为残疾军人安排合适的工作
E. 残疾军人死亡,其遗属享受的抚恤待遇
第28题
A. 筛选合格的居民参加组织活动
B. 鼓励热心居民积极参与
C. 邀请有意向的居民参加活动
D. 明确组织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E. 解决居民的问题及需要
第29题
A. 小亮,7岁,因智力残疾不能上普通小学
B. 小强,10岁,因患病造成双耳失聪,家庭贫困,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C. 小花,5岁,自闭症,家庭贫困,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D. 小英,1岁,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庭贫困。
第30题
A. 主观性需要
B. 感觉性需要
C. 客观性需要
D. 比较性需要
第31题
A. .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B. 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确认和保障
C. 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
D. 实施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规划
第33题
A. 康复工作应当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康复为骨干,康复机构为依托
B. 残疾人应当在志愿者及亲属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C. 政府和社会应采取多种形式向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进行技术培训
D. 医学院校和其他有关院校应当有计划地开设康复课程,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各类康复专业人才
第35题
A. 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
B.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重点的方针
C. 政府对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占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30%以上的企事业组织,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
D.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第36题
A. 向该残疾人了解情况,责令其停止乞讨立即回家
B. 向该残疾人了解情况,劝说其停止乞讨立即回家
C. 向该残疾人了解情况,强行将其送往救助站
D. 告知该残疾人可向救助站求助,若同意,将其护送到救助站
第37题
A. 向该残疾人了解情况,责令其停止乞讨立即回家
B. 向该残疾人了解情况,劝说其停止乞讨立即回家
C. 向该残疾人了解情况,强行将其送往救助站
D. 告知该残疾人可向救助站求助,若同意,将其护送到救助站
第40题
A. 规范型需要
B. 感觉型需要
C. 表达型需要
D. 比较型需要
第41题
A. 低收入家庭成员赵某,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签订了1年的劳动合同
B. 低保家庭成员中的无工作的户主钱某
C. 在某福利企业上班的残疾人孙某
D. 困难家庭中的无工作的重度残疾人李某
第43题
A. 与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享受相同的财政投入
B. 可以接收单位捐赠,不得接收个人捐赠
C. 与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机构享受相同土地政策
D. 用水、用电、用气、用暖,按居民价格标准收费
第44题
A. 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B. 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C. 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D. 免费上盲文学校
第46题
A. 康复工作应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
B. 以康复机构为骨干
C. 社区康复为依托
D. 残疾人家庭为基础
E. 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
第47题
A.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
B. 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
C. 对国家分配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残疾毕业生,某单位没有因其残疾而拒绝接收
D.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没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E.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应其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第48题
A. 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B. 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
C. 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D.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雇用全日制残疾职工应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5%以上
E. 政府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雇用全日制残疾职工应占在职职上总数的25%以上
第49题
A. 康复权
B. 教育权
C. 劳动权
D. 健康权
E. 环境友好权
第50题
A.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
B. 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
C. 对国家分配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残疾毕业生,某单位不能因其残疾而拒绝接收
D.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没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E.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应其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