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联动控制方式,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当设置消火栓按钮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B. 手动控制方式,应将消火栓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
C. 消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D. 联动控制受到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搜题
第1题
A. 联动控制方式,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不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当设置消火栓按钮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B. 手动控制方式,应将消火栓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
C. 消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D. 联动控制受到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第2题
A. 联动控制方式,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及以上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感烟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B. 手动控制方式,将雨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和停止按钮、雨淋阀组的启动和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雨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及雨淋阀组的开启;
C. 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雨淋阀组、雨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D. 联动控制方,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及以上独立的感温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感温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第3题
A. 联动控制方式,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B. 手动控制方式,将喷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启动、停止按钮用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
C. 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火灾报警控制器。
D. 联动控制方式,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联动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联动控制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
第4题
A. 对设计的联动控制单元进行抽查
B. 接通系统电源,使待检联动控制单元的被控设备均处于自动状态,按下对应的联动启动按钮,该单元应能按设计要求自动启动消防泵组
C. 打开阀门等相关设备,直至消防炮喷射灭火剂(或水幕保护系统出水)
D. 该单元设备的动作与信号反馈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6题
A. 对设计的联动控制单元进行抽查
B. 接通系统电源,使待检联动控制单元的被控设备均处于自动状态,按下对应的联动启动按钮,该单元应能按设计要求自动启动消防泵组
C. 打开阀门等相关设备,直至消防炮喷射灭火剂(或水幕保护系统出水)
D. 该单元设备的动作与信号反馈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8题
A. 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
B. 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
C. 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D. 显示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
E. 消防水箱的水位
第9题
A.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入口处应设明显的标志
B. 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C. 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D. 周围不应布置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
E. 应设气体灭火系统
第10题
A. 火灾报警控制器
B. 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
C. 消防联动控制器
D.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
第12题
A. 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
B. 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
C. 预作用阀组的动作信号;
D. 有压气体管道气压状态信号;
E. 快速排气阀入口前电动阀的动作信号。
第13题
A. 气体灭火控制器直接连接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B. 选择阀的动作信号;
C. 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
D. 管网压力信号;
E. 系统的启停信号。
第14题
A. 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B. 落地安装时: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C.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15题
A.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
B. 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C.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
D. 消防控制室内应能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的全楼的工作状态。
第16题
A.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
B. 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C.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
D. 消防控制室内应能显示消防应急广播的全楼的工作状态。
第17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3m;
B.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lm;
D.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lm的通道;
E. 与建筑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应与其他设备间有明显间
第18题
A. 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B.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或二层,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C. 消防控制室送、回风管的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D.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有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第19题
A. 配线应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B. 线缆芯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样一致,字迹应清晰且不易褪色
C.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1根
D. 线缆应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第20题
A. 应采用DN65室内消火栓,并可与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水龙设置在同一箱体内
B. 应配备公称直径65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25m
C. 应配备公称直径65无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40m
D. 宜配置当量喷咀直径16mm或19mm的消防水枪
第24题
A. 用手动按钮或手持式无线遥控发射装置逐个操控相对应的消防炮做俯仰和水平回转动作,观察各消防炮的动作及反馈信号是否正常
B. 观察消防炮在设计规定的回转范围内是否与消防炮塔干涉
C. 观察消防炮塔的防腐涂层是否完好
D. 对带有直流喷雾转换功能的消防炮,还应检验其俯仰和水平回转动作功能
第25题
A. 系统通过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实时监视消防设备的电源状态
B. 当监视到消防设备电源发生断电、过压、欠压、过流、缺相、错相等故障时,实时将故障信息上传至消防设备电源状态监控器
C. 由监控器发出故障警报,显示故障类型和位置
D. 同时将故障报警信息上传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提示消防控制室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第26题
A. 检查控制主机是否存在故障
B. 维修或更换损坏设备
C. 再检查系统电气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D. 检查通信是否正常
第29题
A. 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2~1.4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B. 气体灭火控制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
C. 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30题
A. 在探测器周围应适当留出更换和标定的空间;
B. 剩余电流式探测器负载侧的中性线不应与其他回路共用,且不应重复接地;
C. 测温式探测器应采用产品配套固定装置固定在保护对象上。
D. 线缆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
第31题
A. 使系统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各控制装置的操作按钮处于自动状态
B. 逐个按下各消防泵组的手动操作启、停按钮,观察消防泵组的动作及反馈信号情况是否正常
C. 逐个按下各电控阀门的手动操作启、停按钮,观察阀门的启、闭动作及反馈信号情况是否正常
D. 用手动按钮或手持式无线遥控发射装置逐个操控相对应的消防炮做俯仰和水平回转动作,观察各消防炮的动作及反馈信号是否正常
第32题
A. 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B. 落地安装时:设备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2-0.3m;
C. 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第33题
A. 传感器与裸带电导体应保证安全距离,金属外壳的传感器应有安全接地;
B. 传感器应独立支承或固定,安装牢固,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等措施;
C. 传感器输出回路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双绞铜芯导线,并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其端部应有明显标识;
D. 传感器的安装可以破坏被监控线路的完整性,可以增加线路接点。
第34题
A. 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并确定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
B. 起集中监控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主消防控制室内,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C. 集中型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分消防控制室内,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D. 集中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不能独立进行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
第35题
A. 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并确定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
B. 起集中监控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主消防控制室内,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C. 集中型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分消防控制室内,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D. 集中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不能独立进行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
第37题
A. 消防控制室应能分别通过手动、自动控制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或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将其从主电工作状态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
B. 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联动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应急照明控制器实现
C. 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联动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源装置实现
D. 火灾确认后,立即切断所有区域的非消防电源
第38题
A. 消防控制室应能分别通过手动、自动控制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或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将其从主电工作状态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
B. 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联动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应急照明控制器实现
C. 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联动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源装置实现
D. 火灾确认后,立即切断所有区域的非消防电源
第39题
A. 线缆穿管、槽盒后,应将管口、槽口封堵
B. 线缆应绑扎成束
C.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2根
D. 线缆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
第40题
A. 只有一个消防控制室时,系统中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
B. 消防控制室设备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C. 消防控制室能对所有自动消防设备进行联动控制
D. 只有一个消防控制室时,系统中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宜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
第41题
A. 只有一个消防控制室时,系统中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
B. 消防控制室设备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C. 消防控制室能对所有自动消防设备进行联动控制
D. 只有一个消防控制室时,系统中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宜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
第42题
A. 火灾报警控制器下达联动控制指令时,按照预设的逻辑关系对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进行识别判断
B. 满足逻辑关系条件时,按照预设的控制时序启动相应自动消防系统
C. 消防联动控制器上不能手动启动相应消防系统
D. 接收并显示消防系统动作的反馈信息
第43题
A. 火灾报警控制器下达联动控制指令时,按照预设的逻辑关系对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进行识别判断
B. 满足逻辑关系条件时,按照预设的控制时序启动相应自动消防系统
C. 消防联动控制器上不能手动启动相应消防系统
D. 接收并显示消防系统动作的反馈信息
第44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45题
A. 控制器的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并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控制器与其外接备用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
B.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C. 气体灭火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D. 气体灭火控制器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3~0.5m
第46题
A. 确保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确保灭火系统和其他联动控制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不得将应处于自动状态的系统、设备等设在手动状态
D. 可以将应处于自动状态的系统、设备等设在手动状态
第47题
A.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
B.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
C.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启动或停止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D. 在应能消防控制室监视消防应急广播
第48题
A.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
B.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
C.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启动或停止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D.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
第49题
A. 消防水泵电源的工作状态;
B. 消防水泵的启、停状态和故障状态;
C. 消防水箱(池)水位、管网压力报瞥信息;
D. 消火栓按钮的报警信息;
E. 消防泵的手动、自动状态。
第50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B.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D.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