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花,父亲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已经服刑九年,母亲四级视力残疾
B. 小明,父亲失联5个月,母亲死亡
C. 小雅,被遗弃,查找不到父母
D. 小强,父亲因吸毒上个月被送到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母亲符合当地重病认定标准
搜题
第1题
A. 小花,父亲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已经服刑九年,母亲四级视力残疾
B. 小明,父亲失联5个月,母亲死亡
C. 小雅,被遗弃,查找不到父母
D. 小强,父亲因吸毒上个月被送到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母亲符合当地重病认定标准
第2题
A. 小吴,父亲病故,母亲四级智力残疾
B. 小王,父亲服刑在押,母亲体弱多病
C. 小赵,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三级精神残疾
D. 小李、父亲强制隔离戒毒,母亲失去联系3个月
第3题
A. 儿童福利机构不可以作为未成年人的送养人
B. 生父母因家庭生活困难无力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可以单方送养
C.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可能严重危害该未成年人的,该未成人的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养
D. 监护人送养孤儿的,无需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
第4题
A. 甲某,父母双亡,有一个成年的在国企工作的姐姐。
B. 乙某,母亲死亡,父亲两年前因抢劫被判有期徒刑10年,正在监狱服刑。
C. 丙某,母亲是三级智力残疾,父亲1年前失联下落不明
D. 丁某,父母亲均患有地方政府确定的大病。
E. 戊某,母亲三级肢体残疾,父亲患有地方政府确定的大病。
第5题
A. 收养孤儿
B. 无配偶男性收养女童
C.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D. 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儿童
第6题
A. 按照规定,他俩只能收养一个孩子
B. 可以同时收养两个
C. 由于不符合条件,他俩一个也不能收养
D. 这得经过夫妻双方老人的同意才行
第8题
A. 儿童福利机构可以作为送养人
B. 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对子女有优先抚养权
C. 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监护人可以决定送养
D. 生父母一方去向不明,另一方可以单独送养
第9题
A. 收养人应当年满28周岁
B. 收养残疾儿童的,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C.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应当与被收养人年龄相差30周岁以上
D. 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不受收养1名的限制
第10题
A. 收养行为
B. 家庭寄养
C. 抚养行为
D. 儿童保护
第11题
A. 风险规避
B. 成长辅导
C. 长期安置
D. 教育救助
第13题
A. 孤儿的监护人
B. 当地民政局
C. 人民法院
D. 儿童福利机构
E. 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15题
A. 小亮,7岁,因智力残疾不能上普通小学
B. 小强,10岁,因患病造成双耳失聪,家庭贫困,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C. 小花,5岁,自闭症,家庭贫困,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D. 小英,1岁,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庭贫困。
第17题
A. 发展性
B. 依恋性
C. 可塑性
D. 模仿性
第19题
A. 收养孤儿和残疾儿童
B. 继父母收养继子女
C. 收养弃婴和弃童
D.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E. 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第20题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第21题
A. 孤儿的监护人
B. 当地民政局
C. 人民法院
D. 儿童福利机构
E. 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22题
A. 发展性
B. 探索性
C. 可塑性
D. 模仿性
第24题
A. 学龄儿童的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B. 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儿童所造成的损伤
C. 儿童性伤害是指对不满18周岁的儿童进行性接触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引诱、强迫儿童从事性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
D. 校园欺负是在学校内发生的儿童间的暴力、攻击行为
第25题
A. 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B. 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
C. 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D. 家庭寄养照料为了让儿童适应尽可能时间长
E. 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
第26题
A. 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B. 年满30周岁
C. 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D. 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一名子女
E. 未患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第27题
A. 小钟19岁,父母因车祸双亡
B. 小袁15岁,被父母遗弃
C. 小琳6岁,是被拐卖儿童
D. 小娟3岁,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对其进行抚养
第29题
A. 促进学校、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三餐饮食营养
B. 通过沟通技巧训练以提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C. 鼓励并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以增强自立能力
D. 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子互助活动以维护亲情
E. 为“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开办有关儿童生理、心理知识讲座
第31题
A. 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B. 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
C. 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D. 家庭寄养照料为了让儿童适应尽可能时间长
E. 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
第33题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第34题
A. 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B. 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而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技能的实务方式
C. 改善儿童安全环境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
D. 在这里的家庭只包括原生家庭
第35题
A. 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B. 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而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技能的实务方式
C. 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
D. 在这里的家庭只包括原生家庭
第36题
A. 关系紧密的原生家庭最好
B. 关系稳定的亲属家庭
C. 寄养家庭和收养家庭也是可以的
D. 再婚家庭也可以包括在内
E. 问题家庭
第37题
A. 家庭工作团队评估显示儿童成长的环境安全、永久和持续时
B. 评估家庭处理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时
C. 评估显示家庭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时
D. 评估显示家庭育儿理念和态度有所改变时
第38题
A. 父母双方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15岁的甲
B.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出生6个月的弃婴乙
C. 父亲死亡的11岁儿童丙
D. 4岁的残疾儿童丁
第39题
A. 小花,9岁,父母双亡,只有一个21岁的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姐姐
B. 大利,25岁,盲人,无其他近亲属,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
C. 老刘,70岁,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和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有一个40岁的儿子因盗窃被判管制2年正在社区矫正并且是低保对象。
D. 大鹏,45岁,二级智力残疾;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有一个70岁的老母亲,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
第40题
A. 地震中丧失父母且17岁的孤儿
B.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
C. 生父母经常打骂,影响健康成长的7岁儿童
D.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18岁重度残疾子女
E. 生父母外出打工,将不满16岁的孩子留给精力不够的老人抚养的留守儿童
第41题
A. 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B. 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C. 须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必要的保障
D. 联合社区资源
E. 政策介入
第42题
A. 家庭寄养情况下寄养儿童的监护权暂时性的发生变更
B. 儿童的户籍需要暂时迁到寄养家庭所在地
C. 家庭寄养,为所有家庭监护永久或者临时缺失的儿童提供了家庭环境
D. 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为经过规定的程序,出现了家庭监护永久或者临时缺失的儿童
第43题
A. 已满14周岁的无抚养人并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李某
B. 已满18周岁靠乞讨为生的身心健全的张某
C. 右腿残疾且无抚养人以维修电器为生的朱某
D. 儿女在外打工自己双目失明的80岁的乔某
第44题
A. 能够维持儿童与其关系密切人士的联系
B. 安置环境对儿童应无不利于其成长的约束
C. 回归原生家庭的可能
D. 从临时安置到永久安置的决策应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第45题
A. 主要内容是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B. 辅导方式要多以儿童为中心,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C. 需要更多地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儿童,即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D.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联合父母和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方法
第46题
A. 包括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B. 辅导方式要多以儿童为中心,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C. 需要更多的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儿童,即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D.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联合父母和教师,采用体验式的方法
第47题
A. 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B. 卫生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C. 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D. 公安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第49题
A. 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
B. 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优先考虑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C. 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D. 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
第50题
A.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人
B. 无劳动能力且法定赡养义务人无赡养能力的老人
C.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残疾人
D.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未满20周岁的未成年人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