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村民委员会
B. 乡镇政府
C. 城市街道办事处
D. 县级民政部门
E. 市级民政部门
搜题
第2题
A. 村民委员会
B. 乡镇政府
C. 城市街道办事处
D. 县级民政部门
E. 市级民政部门
第3题
A. 村民委员会
B. 乡(镇)人民政府
C. 城市街道办事处
D. 县级民政部门
E. 市级民政部门
第5题
A. 本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B. 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批。
C. 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D. 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审批。
第6题
A. 村民委员会
B. 乡(镇)人民政府
C. 县级民政部门
D. 市级民政部门
第7题
A. 晓明符合申请的条件
B. 晓明应该走的程序是:本人申请,社区居委会调查核实,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C. 如果最终晓明获得未成年人教育救助,那么他将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D.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助学工作应当以救助高中和大学阶段特殊困难学生为重点
第8题
A. 小王,初一,13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B. 小张,高二,16岁,城市“三无”对象
C. 小李,六年级,12岁,城市低保对象
D. 小刘,高二,17岁,农村特困人员
E. 小樊,初三,15岁,靠父母退休金上学
第9题
A. 申请医疗救助的,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
B. 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C. 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审批
D.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办理
第10题
A. 教育救助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确定、公布
B. 教育救助应当由申请人向其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申请
C. 教育救助由申请人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D. 教育救助应以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的方式实施
第11题
A. 对已经由我国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各级民政部门应确保其接受教育
B. 对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户,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其家庭实际困难和子女就学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水平
C. 教育救助的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希望工程等捐资助学活动
D. 各地民政部门在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中募集的物资和资金,可以用于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
E.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助学工作中应当保证城乡困难学生接受教育为重点
第12题
A. 免费教育
B. 必要的学习补助
C. 必要的生活补助
D. “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第13题
A.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B. 乡级人民政府
C. 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
第15题
A. 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
B. 市场监管部门
C. 省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
D. 省级民政部门
第17题
A. 免费教育
B. “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C. 必要的学习补助
D. 必要的生活补助
第19题
A.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现改为医疗保障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21题
A. 医疗救助对象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
B. 医疗救助服务内容包括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
C. 要获得医疗救助.申请人需向居住地县级人民医院提出申请
D.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医疗救助申请材料,并签署审批意见
第22题
A. 应该给予小新适当的教育救助
B. 应该为小新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C. 不能对小新进行教育救助,因为她不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
D. 对小新进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E. 不能对小新进行教育救助,因为她有低保金
第23题
A. 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B. 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C. 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 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24题
A. 免费教育
B. 免杂费、免书本费
C. 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D. 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第26题
A. 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
B. 街道办事处或县人民政府
C. 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
D.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
第27题
A. 免费教育
B. 必要的学习补助
C. 必要的生活补助
D. “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第28题
A.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B. 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C.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D.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第29题
A. 王某
B. 定点医疗机构
C. 转诊医疗机构
D. 王某所在村村民委员会
第30题
A. 只能本人提出申请
B. 村民委员会不能主动帮助其申请
C. 可以本人提出口头申请
D. 委托村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第31题
A.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B. 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应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办理
C. 人民法院无权撤换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D.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E.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等工作
第32题
A. 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杨某
B. 属于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小雨
C. 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D. 当地政府规定的需要教育救助的对象
第33题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 城镇居民社区医疗保险制度
C.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制度
D. 城市低收人群体廉租房保障制度
第34题
A. 只能是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B. 县级政府住房保障部门
C.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
D.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住房保障部门
第35题
A. 社区居民委员会
B. 街道办事处
C. 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 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
第36题
A. 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和其监护人联系。
B.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C. 未成年学生一律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
D.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第37题
A.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6~10人组成
B. 在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C. 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每年至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培训一次,其他成员每2年至少接受培训一次
D. 推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E. 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和居民小组的负责人应为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38题
A. 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B. 卫生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C. 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D. 公安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
第39题
A.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第40题
A. 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B. 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C. 农村中无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D. 城市中的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E. 父母均已去世的未成年子女
第41题
A.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42题
A.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 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应当予以公示
D.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复核
第43题
A. 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
B. 街道办事处
C. 乡(镇)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第44题
A.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B. 调解民间纠纷
C. 打击社区犯罪
D. 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
E. 组织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
第45题
A. 县级公安机关或派出所
B. 县级人民政府
C. 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
D.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第46题
A.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要保障救助对象生活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B. 区县级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C.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第47题
A. 公安机关依法对小明予以训诫
B. 公安机关责令小明父母严加管教
C. 公安机关强制将小明送进工读学校
D. 工读学校应对小明加强法制教育
第48题
A. 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
C. 村民委员会成员最多可以连任两届
D.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委员由村委会主任提名产生
E.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第49题
A.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
B.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
C. 医疗救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D. 教育救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定、公布
E. 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公布
第50题
A. 省级政府
B. 乡(镇)人民政府
C. 县级民政部门
D. 就读学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