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12h
B. 1%,12~24h
C. 3%,6~12h
D. 3%,12~24h
搜题
第1题
A. 1%,6~12h
B. 1%,12~24h
C. 3%,6~12h
D. 3%,12~24h
第2题
A. 1%,6~12h
B. 1%,12~24h
C. 3%,6~12h
D. 3%,12~24h
第3题
A. 填土为黏性土时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B. 碾压层下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
C. 翻晒、拌合不均匀
D. 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E. 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壤”
第4题
A. 填土为黏性土时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B. 碾压层下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
C. 翻晒、拌合不均匀
D. 局部填土混人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E. 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好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差的土壤,形成了“水壤”
第5题
A. 近地表下1~3m处有杂填土层
B. 坑塘、水池排水后的淤泥含水量大,填土无法排淤
C. 近地表下1~3m处有淤泥层
D. 所填土中黏性土和非黏性土混填,黏性土含水量大,碾压中黏性土呈泥饼状,形成局部翻浆
第7题
A. 填土为黏性土时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B. 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好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差的土壤,形成了“水壤”
C. 翻晒、拌合不均匀
D. 局部填土混人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第12题
A. 水泥稳定基层应在水泥()内完成碾压。
B. 下列关于预防水泥稳定土干缩裂缝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C. 为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干缩裂缝,应采取的养护措施有()。
D. 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摊铺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时,测量人员及时跟踪检查高程及横坡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摊铺后的高程及横坡符合规范规定;摊铺时,初压后操作人员及时挂线调平检整,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后的平整度。
第15题
A.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加固
B.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C.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黏土和软黏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D. 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第16题
A.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加固
B.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C.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黏土和软黏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D. 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第18题
A. 混合料配合比实测数值(水泥、粉煤灰、石灰含量)
B. 混合料的活性氧化物含量
C. 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D. 混合料颗粒筛析结果
E. 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7d)
第23题
A. 道路基层含水量试验
B. 道路基层压实度检测
C. 道路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
D. 道路基层弯沉回弹模量检测
E. 道路基层马希尔试验
第24题
A. 采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
B. 在水泥中掺加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混合材料
C. 使用含钾离子的混凝土外加剂时,须专门试验,严格限制其含量
D. 使用含钠离子的混凝土外加剂时,不必限制其含量
E. 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6‰
第28题
A. 1
B. 3
C. 7
D. 28
第29题
A. 一般优先选用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回填土
B. 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等
C. 填方宜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D.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第31题
A. 本工程中,路基产生“弹簧”问题的可能原因是()。
B. 本工程中,路基产生“翻浆”问题的可能原因是()。
C. 针对本工程道路翻浆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有()。
D.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避免路基产生“弹簧”问题。
第35题
A.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与混凝土强度无关,高强度混凝土可选择低强度等级的水泥
B. 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可减少混凝土的重量
C. 国家标准对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没有规定
D.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第36题
A. 路拌法采用塑性指数小的黏土时,第一次加70%-100%预定剂量的石灰进行拌合,闷放1-2d,此后补足需用的石灰,再进行第二次拌合
B. 路拌法碾压应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先12t压路机稳压,整形后一般采用8t以上压路机碾压
C. 路拌法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界处预留300-500m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
D. 厂拌法石灰土铺摊长度约100m时宜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试碾压后及时进行高程复核
E. 厂拌法碾压原则上以“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低后高”为宜
第40题
A. 土由固态变到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B. 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第41题
A. 土由固态变到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B. 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第42题
A. 土由固态变到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B. 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第47题
A.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与混凝土强度无关,高强度混凝土可选择低强度等级的水泥
B. 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可减少混凝土的重量
C. 国家标准对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没有规定
D.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