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备用泵密封泄漏主要是预热速度过快,导致设备与配件热胀冷缩泄漏
B. 运行泵抽空主要是由于备用泵预热速度过快,大量冷油倒到运行泵入口所致
C. 运行泵抽空是过滤器堵塞所致
搜题
第1题
A. 备用泵密封泄漏主要是预热速度过快,导致设备与配件热胀冷缩泄漏
B. 运行泵抽空主要是由于备用泵预热速度过快,大量冷油倒到运行泵入口所致
C. 运行泵抽空是过滤器堵塞所致
第2题
A. 应加强员工对热油泵切换的培训
B. 热油泵预热时速度要缓慢
C. 清洗运行泵过滤器
第3题
A. 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泵车司机违章操作,未在泵车支腿下方垫置枕木()。
B. 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业人员进入泵臂下的危险区域()。
C.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D. 下列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第4题
A. 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泵车司机违章操作,未在泵车支腿下方垫置枕木()。
B. 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业人员进入泵臂下的危险区域()。
C.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D. 下列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第5题
A. 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泵车司机违章操作,未在泵车支腿下方垫置枕木()。
B. 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业人员进入泵臂下的危险区域()。
C.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D. 下列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第6题
A. 机泵密封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B. 机械密封失效而导致火灾表明装置工艺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差
C. 进出口气动阀开关头子离泵位置过近是事故无法尽快处理的原因之一
第7题
A. 检查泵房散热通风设施、百叶窗,保证泵房有良好的散热条件;普通电动泵房不低于5℃,柴油机泵房不低于20℃;
B. 检查消防水泵,确保水泵各组成部分正常;各阀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进出水管能正常工作;
C. 检查泵组密封,要求无线状泄漏,水平安装的消防泵投入运行前每秒滴水不超过两滴;
D. 每日运行水时,观察密封圈是否牢靠,水泵泵体、电动机是否发热;
E. 确保动部分与水泵连接牢固;检查供电情况,要求电源接通,电压正常;确保柴油引擎各组成部分能够正常工作;消防泵零流量至150%设计流量时的扬程符合规
第8题
A. 检查泵房散热通风设施、百叶窗,保证泵房有良好的散热条件;普通电动泵房不低于5℃,柴油机泵房不低于20℃;
B. 检查消防水泵,确保水泵各组成部分正常;各阀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进出水管能正常工作;
C. 检查泵组密封,要求无线状泄漏,水平安装的消防泵投入运行前每秒滴水不超过两滴;
D. 每日运行水时,观察密封圈是否牢靠,水泵泵体、电动机是否发热;
E. 确保动部分与水泵连接牢固;检查供电情况,要求电源接通,电压正常;确保柴油引擎各组成部分能够正常工作;消防泵零流量至150%设计流量时的扬程符合规
第9题
A. 每周检查泵房、散热通风设施、百叶窗,保证泵房有良好的散热条件,普通电动泵机房不低于4℃,柴油消防泵房不低于21℃
B. 每周运行水泵时,观察水泵流量计最大流量,是否为额定流量的150%
C. 每周消防水泵最少运行一次,运行时间电动泵在不少于10min,柴油泵启动不少于30min,检查水泵的出水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D. 每周消防水泵运行前,检查主、备电源切换正常,检查备用电源,看能否保证在30s使水泵投入正常运行:检查备用水泵能否自动切换投入运行。
第10题
A. 装置人员一定要确保关键机泵检修后处于做备状态
B. 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不过关,不知道变频泵投用,要加强培训
C. 送电速度太慢了,这才是事故主要原因
第11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2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3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4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5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6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8题
A. 消防泵零流量至100%设计流量时的扬程符合规范要求;
B. 水泵现场就地控制及自动启泵正常,返馈信号正常;
C. 检查泵房散热通风设施、百叶窗,保证泵房有良好的散热条件;
D. 水泵运行水时,观察密封圈是否牢靠,水泵泵体、电动机是否发热;
第19题
A. 过滤器封头泄漏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B. 切换富胺液过滤器属于常规操作,不必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C. 作业之前危险因素分析不到位
第26题
A. 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导致事故一发生伤害
B.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C.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接触(交叉),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D.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27题
A. 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导致事故一发生伤害
B.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C.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接触(交叉),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D.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28题
A. 按系统设计要求,启动消防泵组,观察该消防泵组及相关设备动作是否正常,若正常,消防泵组在设计负荷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2h.
B. 接通控制装置电源,并使消防泵组控制装置处于自动状态,人工启动一台消防泵组,观察该消防泵组及相关设备动作是否正常
C. 模拟防泵组故障,使之停泵,此时,备用消防泵组应能自动投入运行
D. 备用消防泵组在设计负荷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2h
第36题
A. 首先安装梁式吊车及其轨道
B. 机械设备安装专业先行将水泵安装就位,给管道安装专业配管定位创造条件
C. 泵房配管基本完成,管道安装专业给仪表(含温度、压力、流量等)的测点定位提供了条件
D. 电气安装专业要在水泵试运转这个时间节点前完工,并在仪表可以系统调校前对仪表供电
E. 仪表系统调校完成,电气专业将电动机空载试运行完成,两者都合格,这就为水泵负荷试运转向外供水提供了必备条件
第37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38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39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0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1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2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3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4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5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6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7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8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49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第50题
A. 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B. 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C.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D.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E.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