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试题列表>某装置更换新型催化剂后开工切入VGO过程中,因反应转化率过高而导致分馏系统冲塔事故,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某装置更换新型催化剂后开工切入VGO过程中,因反应转化率过高而导致分馏系统冲塔事故,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新投用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导致反应转化率较大

B. 此事故是分馏系统冲塔,跟反应岗位操作人员无关

C. 在开工中切换VGO时,装置人员没有查看原料油分析数据,没有注意各指标确认

查看答案
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更多“某装置更换新型催化剂后开工切入VGO过程中,因反应转化率过高而导致分馏系统冲塔事故,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装置更换新型催化剂后开工切入VGO过程中,因反应转化率过高而导致分馏系统冲塔事故,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新投用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导致反应转化率较大

B. 此事故是分馏系统冲塔,跟反应岗位操作人员无关

C. 在开工中切换VGO时,装置人员没有查看原料油分析数据,没有注意各指标确认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系统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系统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系统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B. 系统分析

C.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系统分析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系统分析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B. 系统分析

C.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系统分析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安全评价中常用()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

A. 系统分析

B.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 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某加氢装置停工检修反应系统,分馏系统氮气保压着。开工引油后分馏系统建立单塔循环,反应系统来油后就改入正常流程。随着分馏系统温度的升高,脱丁烷塔发生了冲塔,还吹翻了15层塔盘。这起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这起事故主要是开工阶段分馏系统只是单塔循环,低分到脱丁烷塔之间管线和设备内还有积水

B. 开工前设备检查不到位,没有对塔内件紧固情况进行检查

C. 装置对开工前脱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2000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1982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2021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在一次富胺液过滤器切换过程中发生过滤器封头泄露,胺液喷到操作人员身上导致皮肤部分灼伤。这起事故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过滤器封头泄漏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B. 切换富胺液过滤器属于常规操作,不必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C. 作业之前危险因素分析不到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某加氢装置由于分馏进料带水,造成脱硫化氢汽提塔冲塔,尽管汽提蒸汽已经停止和塔顶压控阀已经全开仍然控制不住塔压的上升,造成汽提塔超压。事后检查发现塔顶安全阀上游阀门未全开,造成汽提塔超压,关于这起事故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分馏进料带水是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B. 安全阀管理一般属于设备,设备人员应加强管理,与工艺人员无关

C. 安全阀上游阀未全开是导致汽提塔超压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某加氢装置在开工气密阶段,当系统压力升至3、0MPa时,不知何人将进炉和高压换热器进料控制阀关闭,另外循环氢压缩机反飞动阀处于手动控制且开度很小,这样循环氢压缩机出口压力很快达到10、0MPa,使高压换热器管壳程压差高达7、0MPa,情况十分危险。这起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性质恶劣。关于这起事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这起事故最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最多算一幢未遂事故,应不予追究

B. 这起事故的原因处于开工现场管理混乱上,没有进行统一指挥

C. 事故中技术不到位也是其中原因,压缩机开机阶段,反飞动阀应处于自动状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某装置开工进油后反应系统显示正常,分馏系统塔釜温度升至350℃了也不见塔顶和侧线有产品馏出,紧接着分馏塔安全阀起跳,此时内操DCS屏幕显示塔内压力已经升至0、35MPa,分馏塔已严重超压。装置立即采取快速泄压,造成分馏塔冲塔。关于这起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分馏系统塔釜温度到了350℃也不见产品出来,就表明分馏系统存在问题,装置人员也没有引起重视,表明管理有问题

B. 泄压过程中由于压差太大极有可能造成冲塔,这属于正常现象

C. 分馏塔超压严重内操人员也没有发现,表明员工责任心不到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某加氢装置开工后运转1个月左右就发生循环氢脱硫塔压差上升,胺液带至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导致液位高位联锁停机。关于这起事故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胺液质量差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B. 这起事故由胺液含固体杂质或者轻质烃类引起,跟内操人员无关

C. 这起事故可能也是由于循环氢脱硫塔设计的气相负荷不够,气速过高导致液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去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分馏系统在停车过程中塔顶回流罐液位不降反升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回流泵抽空

B. 塔顶温度低

C. 塔釜温度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某加氢装置塔底液位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大幅减少,班组员工在分析查找原因过程中发现中控室监控画面上火光,知道是塔底泵密封泄漏着火。装置员工试图关闭泵的进出口阀门,但无法靠近开关,只能通过电气停泵,后经消防人员抢险救援才扑灭了火灾。这起事故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机泵密封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B. 机械密封失效而导致火灾表明装置工艺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差

C. 进出口气动阀开关头子离泵位置过近是事故无法尽快处理的原因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某加氢装置停工检修时对分馏系统各塔进行蒸汽吹扫,开工后各产品质量不合格,装置停工对分馏塔进行开塔检查,发现多块塔板被吹翻,另外多块塔板变形。这起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塔器蒸汽吹扫结束后设备人员没有开塔检查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B. 塔盘变形表明塔盘质量有问题

C. 蒸汽吹扫时给汽过大,吹翻塔板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 违反行为导致的事故

B. 无法预测原因导致的事故

C. 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 违反行为导致的事故

B. 无法预测原因导致的事故

C. 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 违反行为导致的事故

B. 无法预测原因导致的事故

C. 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 违反行为导致的事故

B. 无法预测原因导致的事故

C. 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 违反行为导致的事故

B. 无法预测原因导致的事故

C. 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某装置连续三年,每年都因为精制反应器一床层压降高而进行精制催化剂撇头作业,原因可能性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可能是原料中沥青质、残炭含量较高所致

B. 可能是原料油中铁含量较高所致

C. 可能是精制一床层压差仪表指示不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某工地就叫工人架设脚手架,刘某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踩在结冰的脚手板上,被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某工地就叫工人架设脚手架,刘某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踩在结冰的脚手板上,被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某工地就叫工人架设脚手架,刘某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踩在结冰的脚手板上,被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某工地就叫工人架设脚手架,刘某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踩在结冰的脚手板上,被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某工地就叫工人架设脚手架,刘某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踩在结冰的脚手板上,被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某工地就叫工人架设脚手架,刘某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踩在结冰的脚手板上,被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某加氢装置新开工时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高压注水泵没有启动时先开启注水阀门,导致出口高压串入低压系统,所幸现场人员处理及时才没有发生更大的事故。在这起未遂事故中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注水点的单向阀存在内漏

B. 新建装置人员培训工作有待完善

C. 这起未遂事故主要是单向阀密封不严,为设备故障引起,操作人员能及时处理说明操作人员素质很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某加氢装置有罐区和常减压两路供料,某天因罐区一路物料杂质较多而停用,管线氮气吹扫完毕做备后临时氮气接管忘记卸下,而氮气导淋有存在内漏情况。就这样柴油管线中积聚下来的油倒入氮气管网,导致临近装置氮气吹扫时一直测爆不合格。关于这次事故原因不正确的是()。

A.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置现场管理不严格

B.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氮气阀门内漏

C. 吹扫作业完成以后氮气临时接管应卸下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某加氢装置在罐区原料油切罐后发现反应器床层压降上升,怀疑是原料油带水,联系调度,调度也没有重视此事,连续运转3天结果造成催化剂遇水粉碎。关于这个事故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原料油带水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B. 调度接到车间反馈而没有采取行动,属于管理混乱

C. 装置操作人员已经将此事反映给调度,还是发生这样事故跟装置操作人员无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安全员考试通AP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选择优惠券
优惠券
请选择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上学吧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上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上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上学吧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选择优惠券
确认选择
谢谢您的反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上学吧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