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mm和17mm
B. 2mm和5mm
C. 5mm和2mm
D. 17mm和20mm
搜题
第2题
A. 20mm±0.2mm和17mm
B. 20mm和17mm±0.2mm
C. 20mm±0.5mm和17mm
D. 20mm和17mm
第4题
A.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4/1000以下;
B.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2/1000以下;
C.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1000以下;
D.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4/1000以下。
第5题
A.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4/1000以下;
B.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2/1000以下;
C.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1000以下;
D.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4/1000以下。
第6题
A.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4/1000以下;
B.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2/1000以下;
C.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1000以下;
D.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4/1000以下。
第7题
A.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4/1000以下;
B.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2/1000以下;
C. 独立高度应保证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1000以下;
D. 最上一道附着点以下塔身垂直度的偏差应控制在4/1000以下。
第8题
A. 用风地点并排布置在图的中部,进风系统和回风系统分别布置在图的下部和上部,进、回风井口节点分别位于图的最下端和最上端
B. 用风地点并排布置在图的上部,进风系统和回风系统分别布置在图的中部和下部,进、回风井口节点分别位于图的中心和最下端
C. 用风地点并排布置在图的中部,进风系统和回风系统分别布置在图的左部和右部,进、回风井口节点分别位于图的左部最下端和右部最上端
第10题
A. 蒸发度
B. 强度极限
C. 锥入度
第11题
A.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用话筒对所选区域播音
B. 在手动控制方式下,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或触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后,能按设定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火灾应急广播
C. 在公共广播扩音机处于关闭和播放状态下,能自动和手动强制切换消防应急广播
D.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第12题
A.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用听筒对所选区域播音
B. 在手动控制方式下,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或触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后,能按设定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火灾应急广播
C. 在公共广播扩音机处于关闭和播放状态下,能自动和手动强制切换消防应急广播
D.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第13题
A.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用话筒对所选区域播音
B. 在自动控制方式下,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或触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后,能按设定的控制程序自动启动火灾应急广播
C. 在公共广播扩音机处于关闭和播放状态下,能自动和手动强制切换消防应急广播
D.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第16题
A.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1%(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2%(体积百分数)
B.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C.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3%(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1%(体积百分数)
第17题
A. 采用匿名访问,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
B. 收集了较多对象的资料,有利于中和个别人士的极端回答
C. 在同一时段访问众多对象,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D. 可以对每一个个案做深入细致的了解
E. 资料处理相对容易并便于比较分析
第18题
A. 采用匿名访问,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
B. 收集了较多对象的资料,有利于中和个别人士的极端回答
C. 在同一时段访问众多对象,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D. 可以对每一个个案做深入细致的了解
E. 资料处理相对容易并便于比较分析
第19题
A. 控制桩的校核成果
B. 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C. 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
D. 测量手段
E. 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第20题
A. 在较大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应放上平尺,再用水平仪检测,两者接触应
B. 在高度不同的加工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在高的平面垫放垫铁
C. 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可以采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
D. 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和测点距离远的可采用液体连通器和钢板尺进行测量
第21题
A. 气流速度分布的测定工作是在气流流型测定之后进行,且射流区和回流区内的测点布置与流型测定不同
B. 气流流型测定的烟雾法只能在粗侧中采用
C. 气流流型测定的逐点描绘法是将很细的纤维丝或点燃的香绑在测杠上,放在已事先布置好的测定断面各测点的位置上,观察丝线或烟的流动方向,并记录图上逐点描绘出气流流型
D. 温度分布的测定主要确定射流的温度在进入恒温区之后是否衰减好,以及恒温区的区域温差值
第22题
A. 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宜在不同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B. 测斜管顶部应设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C.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少于2根
D. 对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
第23题
A. 石油沥青的黏滞性一般采用针人度来表示
B. 延度是将沥青试样制成8字形标准试件,在规定温度的水中,以5cm/min的速度拉伸至试件断裂时的伸长值,以cm为单位
C. 沥青的延度决定于其组分及所处的温度
D. 沥青脆性指标是在特定条件下,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试样薄膜,因被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表示
E. 通常用软化点来表示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软化点越高越好
第24题
A. 【单选题】该工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得小于()mm。
B. 【单选题】混凝土应在搅拌后和浇筑地点分别抽样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每班至少检查()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C. 【多选题】下列关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D. 【判断题】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柱、墙模板内混凝土浇筑青萝的高度不应大于3m。
第25题
A. 该工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得小于()mm。(单选题)
B. 混凝土应在搅拌后和浇筑地点分别抽样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每班至少检查()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单选题)
C. 下列关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D.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柱、墙模板内混凝土浇筑青萝的高度不应大于3m。(判断题)
第26题
A. 灌注混凝土之前,对孔内进行二次清孔,控制孔底沉渣厚度
B. 灌注使用的导管进行试拼接,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C. 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水胶比、坍落度
D. 灌注过程中用测深锤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6m
E. 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第27题
A. 灌注混凝土之前,对孔内进行二次清孔,控制孔底沉渣厚度
B. 灌注使用的导管进行试拼接,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C. 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水胶比、坍落度
D. 灌注过程中用测深锤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6m
E. 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第28题
A. 掘进时应确保前方土体稳定
B. 轴线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每掘进10环应对盾构姿态、衬砌位置进行测量
C. 对盾构的施工参数和掘进速度实时监控,根据地质、埋深、地面的建筑设施及地面的沉降值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D. 盾构掘进每次达到1/3管道长度时,对已建管道部分的贯通测量不少于1次
第29题
A. 千斤绳必须绑扎牢固,对称布置
B. 千斤绳与屋架上弦夹角不宜小于40o
C. 控制每根千斤绳长度,确保在吊装时,所有千斤绳同时受力
D. 在吊点绑扎的同时,应当同时系上拉绳,以便在吊装时稳定构件,防止构件过分摆动
第30题
A. 千斤绳必须绑扎牢固,对称布置
B. 千斤绳与屋架上弦夹角不宜小于40o
C. 控制每根千斤绳长度,确保在吊装时,所有千斤绳同时受力
D. 在吊点绑扎的同时,应当同时系上拉绳,以便在吊装时稳定构件,防止构件过分摆动
第31题
A. 千斤绳必须绑扎牢固,对称布置
B. 千斤绳与屋架上弦夹角不宜小于40o
C. 控制每根千斤绳长度,确保在吊装时,所有千斤绳同时受力
D. 在吊点绑扎的同时,应当同时系上拉绳,以便在吊装时稳定构件,防止构件过分摆动
第32题
A. 千斤绳必须绑扎牢固,对称布置
B. 千斤绳与屋架上弦夹角不宜小于400
C. 控制每根千斤绳长度,确保在吊装时,所有千斤绳同时受力
D. 在吊点绑扎的同时,应同时系上拉绳,以便在吊装时稳定构件,防止构件过分摆动。
第33题
A. 风机压出端的测定面要选在通风机出口而气流比较稳定的直管段上
B.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5㎡,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10mm
C. 测量圆形断面的测点据管径大小将断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环,每个圆环设四个测点,这四个点处于相互垂直的直径上
D. 气流稳定的断面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的弯头三通等部件引起的涡流的部位后顺气流方向圆形风管4~6倍直径或矩形风管大边长度尺寸处
E.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6㎡,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10mm
第36题
A. 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小于1000时,测试点不得少于2个;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大于等于1000时,每1000点应选取(2~3)个测试点
B. 对于基于HFC或同轴传输的双向数字电视系统,主观评价的测试点数选择,当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小于1000时,测试点不得少于2个;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大于等于1000时,每1000点应选取1个测试点
C. 对于基于HFC或同轴传输的双向数字电视系统,客观测试点的数量不应少于系统输出端口数量的5%,测试点数不应少于20个
D. 测试点应至少有一个位于系统中主干线的最后一个分配放大器之后的点
E. 测试点应至少有两个位于系统中主干线的最后一个分配放大器之后的点
第37题
A. 深入了解所有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B. 深入了解个别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C. 对18岁以下贫困青少年的生活状况进行预测
D. 推论整个地区18岁以下贫困青少年的生活状况
第38题
A. 深入了解所有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B. 深入了解个别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C. 对18岁以下贫困青少年的生活状况进行预测
D. 推论整个地区18岁以下贫困青少年的生活状况
第39题
A. 锥形承载接头定位中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B. 挂钩连接座应釆用专用承载螺栓固定
C. 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
D. 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2倍
E. 承载螺栓应与锥体螺母扭紧
第40题
A. 锥形承载接头定位中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B. 挂钩连接座应釆用专用承载螺栓固定
C. 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
D. 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2倍
E. 承载螺栓应与锥体螺母扭紧
第41题
A. 锥形承载接头定位中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B. 挂钩连接座应釆用专用承载螺栓固定
C. 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
D. 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2倍
E. 承载螺栓应与锥体螺母扭紧
第42题
A. 锥形承载接头定位中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B. 挂钩连接座应釆用专用承载螺栓固定
C. 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
D. 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2倍
E. 承载螺栓应与锥体螺母扭紧
第43题
A. 锥形承载接头定位中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B. 挂钩连接座应釆用专用承载螺栓固定
C. 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
D. 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2倍
E. 承载螺栓应与锥体螺母扭紧
第44题
A. 锥形承载接头定位中心允许偏差应为±5mm
B. 挂钩连接座应釆用专用承载螺栓固定
C. 锥体螺母长度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3倍
D. 预埋件和承载螺栓拧入锥体螺母的深度均不应小于承载螺栓外径的2倍
E. 承载螺栓应与锥体螺母扭紧
第45题
A. 水泥混凝土预制桩要达到100%设计强度并具有28d龄期方可沉入
B. 端承桩的入土深度控制以桩尖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参考
C. 打桩一般采用重锤低击,打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锤、桩帽和桩身在同一轴线上
D. 群桩施工时应先深后浅,先坡顶后坡脚
E. 密集群桩由四边向中心打入
第46题
A. 风机压出端的测定面要选在通风机出口而气流比较稳定的直管段上
B.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5㎡,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20mm
C. 量圆形断面的测点据管径大小将断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环,每个圆环设四个测点,这四个点处于相互垂直的直径上
D. 气流稳定的断面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的弯头三通等部件引起的涡流的部位后顺气流方向圆形风管4~5倍直径或矩形风管大边长度尺寸处
E.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6㎡,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20mm
第47题
A. 应以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首端为基本原则,宜设置在第一级配电箱(柜)的出线端,在供电线路泄露电流大于500mA时,宜在下一级配电柜(箱)设置;
B.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设置在电缆接头、端子、重点发热部件等部位;
C. 保护对象为1000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采用接触式布置;
D. 光栅光纤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直接设置在保护对象的表面;
E. 探测器以及传感器应可靠固定,防止松动或位移。
第48题
A. 针入度
B. 延度
C. 黏度
D. 软化点
第49题
A. 石油沥青的黏滞性一般采用针入度来表示
B. 延度是将沥青试样制成8字形标准试件,在规定温度的水中,以5cm/min的速度拉伸至试件断裂时的伸长值,以厘米为单位
C. 沥青的延度决定于其组分及所处的温度
D. 沥青脆性指标是在特定条件下,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试样薄膜,因被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表示
E. 通常用软化点来表示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软化点越高越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