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补发
B. 增发
C. 停发
D. 减发
搜题
第1题
A. 补发
B. 增发
C. 停发
D. 减发
第2题
A. 个人月人均纯收入
B. 个人年人均纯收入
C. 家庭月人均纯收入
D.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第3题
A.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
B. 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C. 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D. 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E. 自主择业后,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4题
A. 是由甲乙两乡人民政府分别确定的各乡标准
B. 是由丙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全县统一标准
C. 不低于丙县最低工资水平
D. 不低于丙县平均生活水平
第5题
A. 城市低保针对的是城市居民
B. 居民获得的是直接的现金帮助
C. 农村低保针对的是农村居民
D.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固定的
第6题
A. 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
B. 持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申请城市低保
C. 持有农村户口的居民,可申请农村低保
D. 在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的地区,只能申请城市医保
第7题
A. 王某儿子出生
B. 王某外出打工且有收入
C. 王某一家迁入政府新建的住房
D. 王某女儿上小学
E. 王某妻子患病
第8题
A.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B.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
C.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后,即可公布执行
D. 农村最低生活标准是一个稳定的标准,不会随着社会情况变化而变动
第9题
A. 停发其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B. 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C. 减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D. 追回其家庭前3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E. 追回其本人前3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10题
A. 5400元
B. 3600元
C. 2400元
D. 1800元
第11题
A. 确定实际补助水平
B. 委托村委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
C. 核查李某的收入
D. 将民主评议和审核意见进行公示
第12题
A. 老方家种地的收入
B. 老方儿子的奖学金
C. 老方家的小卖部收入
D. 老方家的房租收入
E. 老方在银行存款的利息
第13题
A. 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低保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朱云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
B. 朱云无权代表他的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C. 朱云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D. 县级民政部门应于2012年4月9日前办结审批手续
E. 城市低保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14题
A. 李某的儿子
B. 李某夫妇
C. 李某的女儿
D. 李某的哥哥
第15题
A.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三级智力残疾人
B.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
C. 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了3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D. 脱离家庭居住2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E.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三级精神残疾人
第16题
A. 收入总和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B.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补贴属于收入。
C. 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认定标准由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并报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同意。
D. 要求无任何生活来源。
第17题
A. 批评教育
B. 警告
C. 罚款
D. 追回其冒领的款物
E. 行政拘留
第18题
A. 100元
B. 200元
C. 300元
D. 400元
第19题
A. 因无劳动能力,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B. 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C. 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房救助政策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D. 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维持生活,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第20题
A.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
B. 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C. 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D. 困难家庭中的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
第21题
A. 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杨某
B. 属于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小雨
C. 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D. 当地政府规定的需要教育救助的对象
第22题
A. 全国最低生活保障
B. 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 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D. 全国中等生活水平
第23题
A. 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B. 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C. 农村中无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D. 城市中的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E. 父母均已去世的未成年子女
第25题
A. 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 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付
C. 按照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标准支付
D. 按照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80%的标准支付
第26题
A. 当地低保标准
B. 当地最低工资
C. 当地平均工资
D. 周围家庭人均收入
第27题
A. 村(居)民委员会
B.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 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28题
A.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 申请复查,如对复查结果不服,可越级上访
C. 申请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D. 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29题
A. 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B.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受灾人员救助
C. 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D.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
第30题
A.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
B. 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C. 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D. 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
第31题
A. 张鹏
B. 李淼
C. 赵东
D. 张鹏与李淼
第33题
A. 家庭人口
B. 家庭收入
C. 家庭财产状况
D. 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
E. 家庭支出
第34题
A. 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反霸权策略
B. 英国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法案
C. 我国政府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D. 联想集团制定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
E. 我国政府颁布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
第35题
A. 优待抚恤金
B. 离退休金
C. 赡养费
D. 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
E. 教育方面的奖励性补助
第36题
A. 当地小康水平
B. 当地最低收入水平
C. 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D. 当地平均收入水平
第37题
A. 5日内通过乡镇街道办事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B.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退回材料
C. 书面通知居民委员会并说明理由
D. 3日内通过乡镇街道办事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38题
A. 移居香港
B. 因犯罪被判管制两年
C. 符合低保条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D. 应征入伍
E. 达到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第39题
A. 申请人姓名
B. 家庭成员数量
C. 保障金额
D. 申请人职业
E. 家庭成员想法
第40题
A. 家庭财产状况
B. 劳动力状况
C. 实际生活水平
D. 政治面貌
E. 遵纪守法状况
第42题
A. 申请医疗救助的,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
B. 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C. 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审批
D.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办理
第45题
A. 小花,9岁,父母双亡,只有一个21岁的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姐姐
B. 大利,25岁,盲人,无其他近亲属,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
C. 老刘,70岁,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和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有一个40岁的儿子因盗窃被判管制2年正在社区矫正并且是低保对象。
D. 大鹏,45岁,二级智力残疾;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有一个70岁的老母亲,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
第46题
A. 重新就业、应征服兵役的
B. 移居境外的
C. 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D.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的
E. 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第47题
A. 老陈夫妇无劳动能力,应核定为没有家庭收入
B. 小陈是老陈的家庭成员,其收入就计入老陈一家的家庭收入
C. 小陈夫妇是老陈的家庭成员,其收入就计入老陈一家的家庭收入
D. 小陈不是老陈的家庭成员,但小陈应支付的赡养费应计入老陈家的家庭收入
第48题
A. 获得全额最低生活保障
B. 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C. 获得必要的生活补助
D. 获得政府负责安排适合的寄养家庭
第49题
A.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
D.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第50题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 城镇居民社区医疗保险制度
C.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制度
D. 城市低收人群体廉租房保障制度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