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规监测
B. 任务监测
C. 特殊监测
D. 均不可以
搜题
第2题
A. 外照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空气污染监测
B. 陆地γ剂量率监测,宇宙射线剂量率监测
C.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D.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公众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第3题
A. 根据辐射效应的发生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B. 根据照射剂量率的大小,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
C. 根据照射方式,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内照射与外照射
D. 按照效应表现的个体,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E. 按照照射剂量率,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第7题
A. 执业单位应安排专人管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B. 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剂量计受到污染
C. 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
D. 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仅告知个人剂量计使用人以后个人剂量不要超标即可
E. 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离职
第8题
A. 按照射方式分为内照射与外照射
B. 按照射剂量率大小分为急性效应与慢性效应
C. 效应出现一般均较快
D. 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早期效应与远期效应
第11题
A. 估算组织或器官当量剂量或全身有效剂量
B. 证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是否符合标准和审管部门的要求
C. 了解工作场所防护有效性
D. 为事故人员受照剂量调查和医学响应提供资料
E. 为工作场所防护条件的改进提供依据
第12题
A. 为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全身有效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B.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资料
C. 为内照射个人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D. 为公众受照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第15题
A. 公众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B.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C. 个人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D. 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
E. 剂量限值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
第16题
A. 不惜一切代价使个人剂量尽可能低
B. 使得企业的经济损失最小
C. 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D. 最优化就是指将个人剂量降到最低值
第17题
A. 辐射监测
B. 防护与安全
C. 监测数据
D. 个人剂量测量
第18题
A. 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应贯穿于辐射实践活动的始终包括计划、准备、执行和反馈各个阶段
B. 只要辐射实践满足正当化且符合剂量限值要求那就对每个人提供了足够的防护,无需再执行最优化
C. 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D. 在一切辐射实践中,应将辐射照射保持在最低水平
E.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就是合理达到尽量低水平(ALARA原则)
第19题
A.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 使外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制
C. 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
D. 对于伽马射线的防护,采用原子序数低的材料制成的屏蔽物更好
E. 对于中子的防护,常常分为慢化和吸收两步
第20题
A. 新购入的核子仪必须进行放射防护和安全验收检验
B. 操作人员熟悉源容器的结构、掌握放射防护技能后可先操作,后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书
C. 在监督区的放射工作人员、各类核子仪的放射源换装和涉源维修时的放射工作人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D. 核子仪退役的密封源可自行处理
E. 以上均正确
第21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22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25题
A. 实践的正当性、辐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B. 时间、距离、屏蔽
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D. 采取屏蔽措施、进行剂量监测、加强行政管理
第26题
A. 为个人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B. 为改正工艺和防护提供资料
C. 检验监测对象是否和国家、地方、行业或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相符合
D. 为事故受照人员健康监护和医学响应提供资料
第28题
A. 为了便于辐射防护管理。
B. 在现行的基本安全标准GB18871-2002中将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
C. 放射性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和操作区。
D. 为了便于职业照射控制。
第29题
A. 基坑监测可有可无,不影响施工
B. 只有深度超过10米的基坑才需要严格监测
C. 基坑工程应进行现场监测,及时掌握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施工单位此行为违规
D. 只要基坑外观无明显变化,监测不监测无所谓
第30题
A. 基坑监测可有可无,不影响施工
B. 只有深度超过10米的基坑才需要严格监测
C. 基坑工程应进行现场监测,及时掌握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施工单位此行为违规
D. 只要基坑外观无明显变化,监测不监测无所谓
第31题
A. 环境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个人剂量监测
B. 常规监测、应急监测
C. 常规监测、验收监测、应急监测
D. 常规监测、验收监测、应急监测、退役监测
第32题
A. 1.案例中质量验收组认为,工程检验试验方法有观察、测量、仪器检测等,其结果是()。
B. 2.案例中质量验收组认为,电线的绝缘电阻测量结果表示中单位为()。
C. 3.案例中质量验收组认为,工程资料记录的基本要求有()。
D. 4.在工程质量文件中,质量的单位为Kg。
第33题
A. 案例中质量验收组认为,工程检验试验方法有观察、测量、仪器检测等,其结果是()。
B. 案例中质量验收组认为,电线的绝缘电阻测量结果表示中单位为()。
C. 案例中质量验收组认为,工程资料记录的基本要求有()。
D. 在工程质量文件中,质量的单位为Kg。
第34题
A. 不需要佩戴个人剂量计
B. 需要佩带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
C. 个人剂量计不需要可直接读数功能
D. 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量程要求足够宽
E. 剂量报警仪不需要很高的准确度,但要求高度可靠
第38题
A. 按性质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B. 从内容的角度采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 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D. 按起源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第39题
A. 按性质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B. 从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 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D. 按起源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第40题
A. 根据进入期货市场目的的不同,期货交易者可分为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
B. 按照交易者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划分,期货交易者可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C. 按照开户身份和交易特征来划分,可以将交易者划分为自然人、产业客户、特殊法人、期货资管等
D. 在《期货法》草案中,根据财产状况、金融资产状况、投资知识和经验、专业能力等因素,交易者可以划分为普通交易者和专业交易者
第41题
A. 在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
B. 在安装后,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C. 在使用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性能试验,经验收合格后方使用
D. 在安装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项目组签字后方可使用
E. 在使用期间,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安全
第42题
A. 在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
B. 在安装后,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C. 在使用前,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性能试验,经验收合格后方使用
D. 在安装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项目组签字后方可使用
E. 在使用期间,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安全
第44题
A.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6mSv
B.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20mSv
C.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最大值为50mSv
D.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为150mSv
E.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为500mSv
第45题
A. 增加人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电离辐射的危害
B. 操作熟练,熟悉工作环境也节省很多操作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小受照射剂量
C. 在放射源与人之间增加一层屏蔽物质,可有效降低辐射危害
D. 对于点源,剂量率与离源的距离成平方反比
E. 随着离源的距离增大,剂量率会迅速下降
第46题
A. 中子对人体产生的外照射问题
B. 不需要关注
C. 中子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
D. 中子源伴随γ射线对人体产生的外照射问题
E. 中子源产生的β射线外照射问题
第48题
A. 质量保证
B. 污染监测
C. 应急
D. 个人剂量监测
第50题
A. 火焰探测器是通过感应火焰辐射的电磁波,检测火焰的特定波长及闪烁频率,将火焰辐射能量转化为电流或电压信号而达到探测火灾的目的。
B. 火焰的闪烁频率为0.5Hz-20Hz
C. 热物体、电灯等辐射出的紫外线、红外线有闪烁特征
D. 为了避免环境可见光引起的误报,火焰探测器通常选择探测非可见光波长的红外光或紫外光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