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增加人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电离辐射的危害
B. 操作熟练,熟悉工作环境也节省很多操作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小受照射剂量
C. 在放射源与人之间增加一层屏蔽物质,可有效降低辐射危害
D. 对于点源,剂量率与离源的距离成平方反比
E. 随着离源的距离增大,剂量率会迅速下降
搜题
第1题
A. 增加人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电离辐射的危害
B. 操作熟练,熟悉工作环境也节省很多操作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小受照射剂量
C. 在放射源与人之间增加一层屏蔽物质,可有效降低辐射危害
D. 对于点源,剂量率与离源的距离成平方反比
E. 随着离源的距离增大,剂量率会迅速下降
第2题
A.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 使外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制
C. 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
D. 对于伽马射线的防护,采用原子序数低的材料制成的屏蔽物更好
E. 对于中子的防护,常常分为慢化和吸收两步
第3题
A. 在一些领域里,核技术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或者说是难以替代的
B. 辐射照射,特别是大剂量的辐射照射对人类的健康是有害的
C. 从事辐射探测的活动不需要承担遭受辐射危害的风险
D. 如何解决辐射危害和辐射应用之间的矛盾,就是辐射防护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4题
A. 提升钢丝绳的提升速度不得大于5m/min
B. 安装防护架时,应先搭设操作平台
C. 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建筑物内或相邻的架体上
D. 必须按照“提升一片、固定一片、封闭一片”的原则进行
E. 严禁站在防护架上操作
第5题
A. 提升钢丝绳的提升速度不得大于5m/min
B. 安装防护架时,应先搭设操作平台
C. 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建筑物内或相邻的架体上
D. 必须按照“提升一片、固定一片、封闭一片”的原则进行
E. 严禁站在防护架上操作
第6题
A. 提升钢丝绳的提升速度不得大于5m/min
B. 安装防护架时,应先搭设操作平台
C. 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建筑物内或相邻的架体上
D. 必须按照“提升一片、固定一片、封闭一片”的原则进行
E. 严禁站在防护架上操作
第7题
A. 提升钢丝绳的提升速度不得大于5m/min
B. 安装防护架时,应先搭设操作平台
C. 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建筑物内或相邻的架体上
D. 必须按照“提升一片、固定一片、封闭一片”的原则进行
E. 严禁站在防护架上操作
第8题
A. 提升钢丝绳的提升速度不得大于5m/min
B. 安装防护架时,应先搭设操作平台
C. 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建筑物内或相邻的架体上
D. 必须按照“提升一片、固定一片、封闭一片”的原则进行
E. 严禁站在防护架上操作
第9题
A. 必须采用非绝缘材料架设
B. 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C. 必须与外电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D. 必须采用金属架设,达到坚固、稳定
E. 搭设时,必须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监护
第10题
A. 豁免活度以上、半衰期大于或等于60天的放射源必须编码
B. 半衰期小于60天的放射源可以不编码
C. 凡放射源均须编码
D. 放射源编码要填入放射源编码卡
E. 不存在相同编码的放射源
第11题
A. 辐射事故就是核事故
B. 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
C. 放射性物质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D. 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E. 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第13题
A. 不同辐射,即使能量相同,射程也不一样。
B. 不同辐射,能量相同射程相同
C. 同一种辐射,能量相同射程不同
D. 辐射射程与能量无关
第14题
A. 正当性是前提,最优化是目标,剂量限值和约束是限制条件
B. 任何改变照射情况的决定都应当是利大于弊
C. 任何一项实践,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以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于批准
D. 正当性是使得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
E. 正当性是指必须保证任何个人不受到大于天然本底的照射
第15题
A. 根据辐射效应的发生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B. 根据照射剂量率的大小,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
C. 根据照射方式,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内照射与外照射
D. 按照效应表现的个体,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E. 按照照射剂量率,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第18题
A. 原子核衰变时可以产生放射性
B. 放射性核素肯定是不稳定核素
C. 放射性核素必然会放出中子
D. 放射性核素必然会放出特定的射线
E. 放射性核素永远是稳定的
第19题
A. β放射源对人体皮肤产生的外照射问题
B. β放射源对人体内器官产生的外照射问题
C. β放射源产生的轫致辐射外照射问题
D. β放射源对人体内器官产生的内照射问题
第20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形成的网格,或采用贯穿于混凝土内的钢筋构成的防护网,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1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2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3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4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形成的网格,或采用贯穿于混凝土内的钢筋构成的防护网,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5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形成的网格,或采用贯穿于混凝土内的钢筋构成的防护网,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6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7题
A. 水平孔洞口短边尺寸大于2.5cm和竖向孔洞口高度大于80cm的孔洞,必须进行防护
B. 对预留洞口、坑、井等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
C. 边长在120cm以上的洞口及临边,四周设防护栏杆,并设180cm的挡脚板
D. 竖向洞口高度大于80cm时,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双层护栏
第28题
A. 电气焊工从事电气焊作业有操作证就可动火作业,不需要有用火证
B. 现场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C. 裸露的可谈材料上不宜进行动火作业
D.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取覆盖或隔离措施
第29题
A. 电气焊工从事电气焊作业有操作证就可动火作业,不需要有用火证
B. 现场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C. 裸露的可谈材料上不宜进行动火作业
D.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取覆盖或隔离措施
第30题
A. 电气焊工从事电气焊作业有操作证就可动火作业,不需要有用火证
B. 现场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C. 裸露的可谈材料上不宜进行动火作业
D.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取覆盖或隔离措施
第31题
A. 电气焊工从事电气焊作业有操作证就可动火作业,不需要有用火证
B. 现场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C. 裸露的可谈材料上不宜进行动火作业
D.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取覆盖或隔离措施
第32题
A. 电气焊工从事电气焊作业有操作证就可动火作业,不需要有用火证
B. 现场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C. 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不宜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D.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取覆盖或隔离措施
第33题
A. 电气焊工从事电气焊作业有操作证就可动火作业,不需要有用火证
B. 现场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C. 裸露的可谈材料上不宜进行动火作业
D. 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取覆盖或隔离措施
第35题
A. 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应贯穿于辐射实践活动的始终包括计划、准备、执行和反馈各个阶段
B. 只要辐射实践满足正当化且符合剂量限值要求那就对每个人提供了足够的防护,无需再执行最优化
C. 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D. 在一切辐射实践中,应将辐射照射保持在最低水平
E.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就是合理达到尽量低水平(ALARA原则)
第36题
A. 下列关于电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对于本案例中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对较大事故的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上述事故中,只有最后的学徒工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前两名人员的死亡属于意外,很难控制。
第37题
A. 下列关于电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对于本案例中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对较大事故的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上述事故中,只有最后的学徒工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前两名人员的死亡属于意外,很难控制。
第38题
A. 下列关于电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对于本案例中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对较大事故的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上述事故中,只有最后的学徒工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前两名人员的死亡属于意外,很难控制。
第39题
A. 下列关于电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对于本案例中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对较大事故的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上述事故中,只有最后的学徒工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前两名人员的死亡属于意外,很难控制。
第40题
A. 下列关于电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对于本案例中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对较大事故的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上述事故中,只有最后的学徒工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前两名人员的死亡属于意外,很难控制。
第41题
A. α放射源对人体皮肤产生外照射
B. α放射源对人体内器官产生外照射
C. α放射源产生轫致辐射外照射
D. α放射源产生的内照射及伴随X、γ等其他辐射
第42题
A. 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
B.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C. 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D. 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1.6m,下部设高度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
E.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43题
A. 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
B.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C. 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D. 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1.6m,下部设高度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
E.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44题
A. 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
B.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C. 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D. 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1.6m,下部设高度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
E.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45题
A. 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
B.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C. 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D. 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1.6m,下部设高度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
E.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46题
A. 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
B.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C. 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D. 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1.6m,下部设高度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
E.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47题
A. 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
B.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3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C. 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D. 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1.6m,下部设高度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
E.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48题
A. 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1.5m
B. 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C. 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m
D. 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E.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第49题
A. 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1.5m
B. 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C. 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m
D. 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E.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第50题
A. 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1.5m
B. 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C. 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m
D. 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E.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