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某装置在分析分馏塔产生冲塔的原因时,属于分析错误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装置在分析分馏塔产生冲塔的原因时,属于分析错误的是()。
A.
塔进料中带水
B.
塔的进料量过大
C.
塔底温度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在分馏塔塔盘吹翻的原因,下列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位指示失灵
B.
液位淹没塔板
C.
塔底加热量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装置更换新型催化剂后开工切入VGO过程中,因反应转化率过高而导致分馏系统冲塔事故,关于这次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新投用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导致反应转化率较大
B.
此事故是分馏系统冲塔,跟反应岗位操作人员无关
C.
在开工中切换VGO时,装置人员没有查看原料油分析数据,没有注意各指标确认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某装置分馏系统塔进料带水造成脱丁烷塔压力控制不稳,关于进料带水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低压分离器水包排放不及时
B.
低压分离器水包界面报警指示失灵
C.
反应器产物水冷却器内部管束泄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某装置开工进油后反应系统显示正常,分馏系统塔釜温度升至350℃了也不见塔顶和侧线有产品馏出,紧接着分馏塔安全阀起跳,此时内操DCS屏幕显示塔内压力已经升至0、35MPa,分馏塔已严重超压。装置立即采取快速泄压,造成分馏塔冲塔。关于这起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分馏系统塔釜温度到了350℃也不见产品出来,就表明分馏系统存在问题,装置人员也没有引起重视,表明管理有问题
B.
泄压过程中由于压差太大极有可能造成冲塔,这属于正常现象
C.
分馏塔超压严重内操人员也没有发现,表明员工责任心不到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某建筑公司购置1台由某塔机生产厂生产的QTG25A塔式起重机,该塔机厂雇用李某进行首次安装。按照塔机安装的程序,塔身、塔帽、配重臂安装完毕后,着手安装起重臂(该塔机是自装式水平臂塔机)。起重臂在安装时对吊点位置、吊索的拴系方式、重心所处位置均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按照要求应设置六倍率吊索。李某等人设置了2个吊点,使用4根钢丝绳,在吊索未拴牢的情况下,将起重臂拉起,在安装拉杆时,吊点处的钢丝绳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将起重臂两根侧向斜腹杆拉断后,向起重臂根部水平方向移动约450mm。起重臂瞬间下沉,造成钢丝绳断裂,起重臂以铰接点为轴心坠落,在起重臂上的五名操作工人随之坠落,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经事故调查,该塔机无技术图纸,无生产工艺,无产品检验报告,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无证作业。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该QTG25A起重机产品属合格产品,但无产品检验报告。()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塔机生产厂违法雇用无安装资质的安装单位。()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安装时吊点设置不合理,少设了1个吊点,使2根侧向斜腹杆承受的安装自重载荷超过大,造成斜腹杆被拉断。()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高空作业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某加氢装置停工检修时对分馏系统各塔进行蒸汽吹扫,开工后各产品质量不合格,装置停工对分馏塔进行开塔检查,发现多块塔板被吹翻,另外多块塔板变形。这起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塔器蒸汽吹扫结束后设备人员没有开塔检查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B.
塔盘变形表明塔盘质量有问题
C.
蒸汽吹扫时给汽过大,吹翻塔板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某装饰公司在一办公楼装修施工中,根据业主要求,隔墙采用GRC轻质空心隔墙板,公司先做一个样板间。按设计要求,隔墙样板施工完毕,在业主验收之前,施工技术人员发现隔墙样板有多道竖向微小裂缝,且缝隙间隔均匀。
A.
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以便准确地找出问题及原因。这是()的基本思想。
B.
某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采用逐层深入排查的方法,分析确定其主要原因。这种方法是()。
C.
用于分析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主次原因的方法是()。
D.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应针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四大要素(人、机械、施工方法、环境条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某加氢装置停工检修反应系统,分馏系统氮气保压着。开工引油后分馏系统建立单塔循环,反应系统来油后就改入正常流程。随着分馏系统温度的升高,脱丁烷塔发生了冲塔,还吹翻了15层塔盘。这起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这起事故主要是开工阶段分馏系统只是单塔循环,低分到脱丁烷塔之间管线和设备内还有积水
B.
开工前设备检查不到位,没有对塔内件紧固情况进行检查
C.
装置对开工前脱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去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分馏系统在停车过程中塔顶回流罐液位不降反升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回流泵抽空
B.
塔顶温度低
C.
塔釜温度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某花园小区5号楼工地,需拆除一台QTG40塔机。此台塔机产权拥有者李某,将塔机的拆除工程承包给沈阳市某建筑公司机运站维修安装电工石某,石某私招5名工人进行拆卸。当拆卸到第十一个标准节井将第一个标准节降到地面后。在塔机未进行调整平衡力矩的情况下,司机徐某作出回转动作和变幅小车向内运行的动作并调整顶升套架滚轮与塔机之间的间隙。此时另一个安装工人开动了液压顶升系统进行顶升,液压油管突然爆裂,平衡臂折断后砸向塔身后部,造成塔身剧烈晃动,致使顶升踏步严重变形,失去支撑能力,继而塔机起重臂、回转机构、顶升套架、塔顶等部件整体坠落,塔身折断。在顶升套架作业的人员,除1人幸免外,其余4人3死1伤,酿成悲剧。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的对错。(1)在塔机未进行调配平衡力矩的情况下,司机违章作出回转动作和变幅小车向内运行的动作,造成起重臂与配重臂的前后力矩不平衡。()
B.
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的对错。(2)在塔机力矩不平衡的情况下,另一个安装工人开动了液压顶升系统进行顶升,加大了塔身的稳定性。()
C.
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的对错。(3)塔机产权者无视法规将任务承包给无能力、无资质的个人,应负主要责任。()
D.
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的对错。(4)现场无指挥协调,管理混乱,各工种操作随意,塔机生产厂家应负管理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2000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1982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2021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某建筑企业的跨年度工程,春节过后开始复工,复工前应对工程及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安全教育),但没有进行。一天大风沙暴天气,风力7~8级,作业没停止,塔吊在吊重物时突然吊臂左右摆动,随即吊臂折断,塔机倒塌,塔机司机及地面五名工人被压在下面,经抢救,四人死亡,一人重伤。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大风天气应遵守规定停止作业。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经事故分析检验塔吊钢丝绳多股折断。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应进行春季开工前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应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某建筑企业的跨年度工程,春节过后开始复工,复工前应对工程及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安全教育),但没有进行。一天大风沙暴天气,风力7~8级,作业没停止,塔吊在吊重物时突然吊臂左右摆动,随即吊臂折断,塔机倒塌,塔机司机及地面五名工人被压在下面,经抢救,四人死亡,一人重伤。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大风天气应遵守规定停止作业。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经事故分析检验塔吊钢丝绳多股折断。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应进行春季开工前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应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某加氢装置由于分馏进料带水,造成脱硫化氢汽提塔冲塔,尽管汽提蒸汽已经停止和塔顶压控阀已经全开仍然控制不住塔压的上升,造成汽提塔超压。事后检查发现塔顶安全阀上游阀门未全开,造成汽提塔超压,关于这起事故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分馏进料带水是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B.
安全阀管理一般属于设备,设备人员应加强管理,与工艺人员无关
C.
安全阀上游阀未全开是导致汽提塔超压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某工地一台QTZ315水平变幅式塔机,起重臂为正三角形,臂架上无走台,变幅小车一侧设有检修栏。查使用说明书检修栏允许载荷为90kg。一次在更换起升绳时,旧绳已拆除,新绳在滑轮上已穿好,2名作业人员将新绳绳头系在起重小车上后同时站在检修栏内。此时小车向外变幅,行走约2m时小车检修栏侧导轮突然从起重臂轨道上脱出,另一侧导轮也脱离正常位置,只剩检修栏对侧一个导向轮座将小车挂在起重臂上,2个从约30m高的高空摔下,造成2人当场死亡的安全事故。经现场勘察,作业人员未系带安全带,塔机变幅绳未断裂,起重臂和变幅小臂未发现变形,小车脱轨附近轨道未发现金属划痕,小车轮为带轮缘结构,小车上无侧导向轮,小车自重为147kg;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小车上未按《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要求设置小车防脱轨装置或防脱轨装置失效。()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使用说明书的限载规定,检修栏限载90kg却站了2人,使小车在无吊载状态下偏载严重,极易造成小车轮脱轨,使隐患发展为事故。()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小车上未按《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要求设置小车行程限位装置或小车行程限位失效。()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违反了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带安全带的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金相检验是用来()。
A.
分析焊接性能的
B.
化学分析的
C.
分析焊缝腐蚀原因的
D.
检查金相组织情况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金相检验是用来()。
A.
分析焊接性能的
B.
化学分析的
C.
分析焊缝腐蚀原因的
D.
检查金相组织情况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金相检验是用来()。
A.
分析焊接性能的
B.
化学分析的
C.
分析焊缝腐蚀原因的
D.
检查金相组织情况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某工程的1号物料提升机吊笼停在二层,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操作人员临时离开。这时另—班组喊叫要求提升相邻的2号提升机,经过此地的工人胡某却开动了正在卸料的1号提升机;唐某正跨于吊笼与平台之间,上升的提升机把唐某掀翻,从二层井架平台坠落到井架底,头部撞在井架立杆上,抢救多日后,因颅内出血过重死亡。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当有人在高处提升机吊笼处作业时,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离岗。()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违反同一施工现场不得安装2台物料提升机的规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女工唐某进行卸料作业时不应该进入吊笼。()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非提升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提升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某装置反应系统压力上升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A.
高压分离器安全阀起跳
B.
氢耗减少
C.
原料中含水量增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某建筑公司砖瓦厂开办厂一个石英粉碎车间,该车间从粉碎、过筛到装袋均为人工操作,敞开式干法生产。经测定,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19倍,对工龄三个月以上的88人检查发现矽肺病人50人,疑似矽肺23人,共73人,占受检人数的82.95%。鉴于粉尘危害严重,该厂已被停产。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没采取预防尘肺措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应改进生产设备设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没有通风、降尘措施。()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人未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2000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电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下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多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临时工棚没有与易燃可爆物品进行防火隔离。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装修单位不应从事暖气管道的焊接拖工。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装修单位没有落实消防责任制,配备消防灭火设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2021年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电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下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多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临时工棚没有与易燃可爆物品进行防火隔离。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装修单位不应从事暖气管道的焊接拖工。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装修单位没有落实消防责任制,配备消防灭火设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电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下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多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临时工棚没有与易燃可爆物品进行防火隔离。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装修单位不应从事暖气管道的焊接拖工。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装修单位没有落实消防责任制,配备消防灭火设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烷基化装置使用蒸汽加热主要加热器是()。
A.
主分馏塔底
B.
酸再生进料
C.
主分馏中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烷基化装置使用蒸汽加热主要加热器是()。
A.
主分馏塔底
B.
酸再生进料
C.
主分馏中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某工地需要大量焊接铁件,一时找不到人,经过培训特证的电焊工刘某说自己能烧电焊,领导就让刘某在工地临时焊接铁件,半天过后刘某感到眼睛不适,第二天眼睛肿大,经医院检查被电焊差伤。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领导雇用无操作证的人烧电焊没审批。()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刘某不该无证操作。()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操作无安全交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某建筑工地将挖基坑的土堆放在离基坑10m以外的一道砖砌围墙,围墙的外侧是一所小学校操场,土堆高于围墙。一场大雨过后,一天,小学生课余在操场活动中,突然围墙倒塌,将正在墙边玩耍的4名小学生压死在围墙底下。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挖基坑的堆土不应堆在围墙边。()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小学生不应在围墙下边玩耍。()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挖土单位违反操作规程。()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挖基坑(槽)应按规定堆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关于敏感性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期权价格的敏感性分析依赖于特定的定价模型
B.
当风险因子取值发生明显非连续变化时,敏感性分析结果较为准确
C.
做分析前应准确识别资产的风险因子
D.
期权的希腊字母属于敏感性分析指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某地食堂一次午饭后,造成四十人食物中毒,主是是吃了前一天剩余的猪肉包子,一个半小时后,工人不断出现不良反应,经医院检查为食物中毒。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不严。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做饭人员无证上岗。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剩余猪肉未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合同实施偏差分析的内容包括()。
A.
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B.
合同实施偏差的责任分析
C.
合同实施趋势分析
D.
项目承包利润分析
E.
进度偏差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