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胶泥涂抹式
B. 玻璃棉毡、石棉绳包裹及缠绕式
C. 矿渣棉、玻璃棉填充式
D. 保温管板或管壳绑扎式
搜题
第1题
A. 胶泥涂抹式
B. 玻璃棉毡、石棉绳包裹及缠绕式
C. 矿渣棉、玻璃棉填充式
D. 保温管板或管壳绑扎式
第2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4题
A.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B.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C.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D. 在穿墙处安装伸缩器
E.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200mm的净空
第5题
A. 消防水管的钢管进行热弯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倍。
B. 消防水管的钢管进行冷弯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倍。
C. 消防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有()。
D. 消火栓的栓口中心距地面1.2m。
第6题
A. 管道与水泵、机组的连接必须为钢性接口
B. 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与其连接的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C. 与风机盘管机组的连接,宜采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
D. 软管的连接应牢固、不应有强扭和瘪管
第7题
A. 管道与水泵、机组的连接必须为钢性接口
B. 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与其连接的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C. 与风机盘管机组的连接,宜采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
D. 软管的连接应牢固、不应有强扭和瘪管
第9题
A. 竖直管道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
B. 水平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
C. 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0.5m
D. 转弯处应增设1个管卡
第10题
A. 竖直管道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
B. 水平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
C. 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0.5m
D. 转弯处应增设1个管卡
第13题
A. 溅落区到地面的出口通道宜采用附体、台阶或者斜坡的形式
B. 出口通道不应与其他水滑道的通道交叉
C. 若多条滑道的末端均在落水池的同一侧,出口通道应设置在另一侧
D. 应便于乘员行走并且与其他乘员的通道分开
第14题
A. 溅落区到地面的出口通道宜采用附体、台阶或者斜坡的形式
B. 出口通道不应与其他水滑道的通道交叉
C. 若多条滑道的末端均在落水池的同一侧,出口通道应设置在另一侧
D. 应便于乘员行走并且与其他乘员的通道分开
第15题
A. 用法兰连接的弯头,其安装费包含在法兰安装的定额中。
B. 沟槽式连接的管道配件接头采用橡塑板保温时,套用相应的法兰橡塑板安装,基价乘以0.2系数。
C. 用法兰连接的管道安装,管道与法兰安装分别执行相应定额。
D. 与法兰闸阀连接的法兰保温,其法兰保温安装费执行相应规格法兰保温安装定额。
E. 与法兰闸阀连接的法兰,其法兰安装费包括在相应阀门安装的定额中。
第17题
A. 该小区室外供热管道应采用()管。
B. 该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宜用()管材。
C. 该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材料包括()。
D. 该住宅供暖系统可自然补偿,不必特设补偿器。
第18题
A. 管道与设备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
B. 管道与设备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C. 管道与设备螺纹连接的第一个接头
D. 管道与设备专用连接件的第二个密封面
第19题
A. 管道与设备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
B. 管道与设备螺纹连接的第一个接头
C. 管道与设备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
D. 管道与设备专用连接件的第二个密封面
第23题
A. 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的坡口面、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接头端面、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连接连接的第一密封面
B. 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C. 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的连接焊缝
第24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25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26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27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28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29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30题
A. 不同压力或不同介质的疏水管或排水管不能接入同一排水管
B. 为了使管道膨胀伸缩时不致破坏保温层,滑动支座的高度应低于保温层的厚度
C.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
D. 地上敷设的热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E. 在水平管道上、阀门的前侧、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易积水处,均需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第32题
A.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B. 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
C.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D. 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3m。
第33题
A.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B. 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
C.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D. 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3m。
第34题
A. 该小区室外供热管道应采用()管。
B. 该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宜用()管材。
C. 该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材料包括()。
D. 该住宅供暖系统可自然补偿,不必特设补偿器。
第37题
A.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
B. 圆钢为其长度的6倍,双面施焊
C.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4倍
D. 扁钢与钢管或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将钢带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E.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双面施焊
第38题
A.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
B. 管道与风管、制冷机组的连接必须柔性连接
C. 管道与风管、制冷机组的连接可以对口连接
D. 与风管、制冷机组连接的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E.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与设备安装同时进行
第41题
A.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7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B.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D. 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排烟管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第42题
A.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7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B.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D. 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排烟管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第43题
A. 均按设计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阀门及各种管件所占长度
B. 均按设计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扣除阀门及各种管件所占长度
C. 遇弯管时,按两管交叉的中心线交点计算
D. 方形补偿器以其所占长度按管道安装工程量计算
E. 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分离器外壳或换热器外壳
第44题
A. 管道全长上标识
B. 在管道上以宽为150mm的色环标识
C. 在管道上以圆形的识别色标牌标识
D. 在管道上以带箭头的长方形识别色标牌标识
第45题
A. 管道全长上标识
B. 在管道上以宽为150mm的色环标识
C. 在管道上以圆形的识别色标牌标识
D. 在管道上以带箭头的长方形识别色标牌标识
第47题
A. 保护壳宜用镀锌铁皮、铝皮、不锈钢薄板、彩钢薄板等金属材料制成
B. 设备直径大于1m时,宜采用波形板
C. 设备直径1m以下的采用平板
D. 卧式设备或水平管道的顶部,严禁有接缝
E. 接缝应设在水平中心线上方与水平中心线成60度的范围内
第48题
A. 填料式补偿器
B. 方形补偿器
C. 波形补偿器
D. 套管式补偿器
第49题
A. 应以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首端为基本原则,宜设置在第一级配电箱(柜)的出线端,在供电线路泄露电流大于500mA时,宜在下一级配电柜(箱)设置;
B.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设置在电缆接头、端子、重点发热部件等部位;
C. 保护对象为1000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采用接触式布置;
D. 光栅光纤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直接设置在保护对象的表面;
E. 探测器以及传感器应可靠固定,防止松动或位移。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