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
B. 15
C. 25
D. 35
搜题
第1题
A. 5
B. 15
C. 25
D. 35
第3题
A. 根据顶棚平面图弹出安装顶棚的下口标高定位控制线
B. 根据墙高弹出吊杆的位置
C. 按顶棚平面图,在混凝土顶板弹出主龙骨的位置
D. 根据主龙骨间距标出吊杆的固定点
E. 根据顶棚设计标高,沿墙面四周弹出安装顶棚的下口标高定位控制线
第4题
A. 根据规范要求,装饰工程吊顶中吊点间距应不大于()。
B. 顶骨架宏装时次龙骨的宏装间大干(。
C. 该装饰工程吊顶面局部产生凹凸不平的原因主要有()。
D. 板块较大,装钉时投能使板块与吊顶格栅全部贴紧,又从四角或四周向中心排钉装钉,板块内储存有应力,致使板块凹凸变形。
第6题
A. 木材含水率过大,在施工中或交工后产生收缩翘曲变形
B. 吊杆或吊筋间距过大,吊顶格栅的拱度不易调匀
C. 受力节点结合不严,受力后产生位移变形
D. 施工中吊顶格栅四周墙面上不弹平线或平线不准,中间不按平线起拱
E. 吊顶格栅造型不对称、布局不合理
第8题
A. 吊顶骨架拱度不匀,局部超差较大,可利用()把拱度调匀。
B. 用纤维板、胶合板吊顶时,其吊顶格栅的分格间距不宜超过(),以防板块中间下挠。
C. 纤维板和胶合板吊顶装钉后,部分板块逐渐产生凹凸变形的原因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D. 若有个别板块变形过大时,可由人孔进入吊顶内,补加一根25mmx40mm的小格栅,然后在下面将板块钉平。
第9题
A. 吊顶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有()。
B. 以下属于地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的是()。
C.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300mm,否则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吊点构造或增设吊杆,以保证吊顶质量。
第10题
A. 吊顶格栅材质不好,变形大.不顺直、有硬弯.施工中又难于调直;木材含水率过大,在施工中或交工后产生收缩翘曲变形
B. 当出现安装好的玻璃有不平整、不牢固,程度轻微时,可以挤入底油灰,达到不松动即可
C. 按规程操作,施工中吊顶格栅四周墙面上不弹平线或平线不准,中间不按平线起拱,造成拱度不匀
D. 受力节点结合不严,受力后产生位移变形
第11题
A. 安装龙骨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房间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内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交接检验
B.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400mm,否则增设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
C. 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应进行防锈处理
D. 安装饰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
E. 采用木龙骨吊顶基体和木饰面板必须作防火处理,并应符合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12题
A. 维板或胶合板,在使用中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纤维板不是均质材料,各部分吸湿程度差异大,故易产生凹凸变形
B. 板块较大,装钉时没能使板块与吊顶格栅全部贴紧,又从四角或四周向中心排钉装钉,板块内储存有应力,致使板块凹凸变形
C. 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
D. 吊顶格栅分格过大.板块易产生挠度变形
第13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2m,
B.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D.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3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E.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第14题
A. 吊顶工程安装吊杆时,吊杆距主龙骨端部的距离不得大于(),当大于此距离时,应增加吊杆。
B. 采用搁置法安装罩面板时应留有板材安装缝,每边缝隙不宜大于()。
C. 吊顶工程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书,并应熟悉施工现场情况。
D. 金属吊杆、龙骨应进行表面无需防腐处理。
第18题
A. 1.下列关于该工程天花板不平整、开裂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B. 2.根据规范要求,装饰工程吊顶中吊点间距应不大于()mm。
C. 3.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大面积不平整,挠度明显,产生的原因是()。
D. 4.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
第19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B.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D.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第20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B.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D.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第21题
A. 本工程宜采用()做法。
B. 连接轻钢龙骨和结构层的传力构件的是()。
C. 顶棚装饰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
D. 轻钢龙骨吊顶一般是由吊杆、轻钢骨架和罩面板构成,吊杆是连接轻钢龙骨和结构层的传力构件,强度应满足承担吊顶全部荷载的需要。
第22题
A. 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并不宜大于40m。;
B. 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0.70m;与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
C. 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0.6m,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
D. 水泵接合器处应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并应标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和额定压力。
第23题
A. 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并不宜大于40m。;
B. 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0.70m;与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
C. 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0.6m,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
D. 水泵接合器处应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并应标明供水系统、供水范围和额定压力。
第24题
A. 臂端部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B. 钩下平面距起重支撑地面的距离
C.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高度限位器所限制的位置)吊钩钩口中心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第25题
A. 臂端部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B. 钩下平面距起重支撑地面的距离
C.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高度限位器所限制的位置)吊钩钩口中心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第26题
A. 臂端部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B. 钩下平面距起重支撑地面的距离
C.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高度限位器所限制的位置)吊钩钩口中心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第27题
A. 臂端部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B. 钩下平面距起重支撑地面的距离
C.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高度限位器所限制的位置)吊钩钩口中心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第28题
A. 臂端部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B. 钩下平面距起重支撑地面的距离
C.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高度限位器所限制的位置)吊钩钩口中心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第29题
A. 臂端部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B. 钩下平面距起重支撑地面的距离
C. 吊钩升至最高位置(高度限位器所限制的位置)吊钩钩口中心距起重机支撑地面的距离
第30题
A. 轻质板块宜用小齿锯截成小块装钉
B. 装钉时必须由中间向四周排钉
C. 装钉时必须由四周向中间排钉
D. 板块接头拼缝必须留3~6mm的间隙
E. 板块接头拼缝必须密拼
第31题
A. 报警阀组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
B. 报警阀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C. 报警阀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D. 报警阀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E. 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第33题
A. 风管安装→墙面涂饰→吊顶安装→地面铺贴
B. 吊顶安装→风管安装→墙面涂饰→地面铺贴
C. 风管安装→吊顶安装→地面铺贴→墙面涂饰
D. 地面铺贴→吊顶安装→风管安装→墙面涂饰
第34题
A. 该项目应列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为()。
B. 该项目应列的措施项目清单项目为()。
C. 吊顶天棚清单项目划分的计价项目为()。
D. 满堂脚手架措施项目的工程量按()。
第36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B.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D. 与建筑内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
第39题
A. 开间指房间两横轴之间的距离,进深指房间两纵轴之间的距离
B. 开间指房间两纵轴之间的距离,进深指房间两横轴之间的距离
C. 开间指房间两横墙外墙面之间的距离,进深指房间两纵墙外墙面之间的距离
D. 开间指房间两纵墙外墙面之间的距离,进深指房间两横墙外墙面之间的距离
第40题
A.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墙面冲筋(设置标筋)→抹底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B. 基层处理→墙面冲筋(设置标筋)→抹底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C.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D.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墙面冲筋(设置标筋)→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第41题
A. 用一个吊点时,吊点位置应在距离起吊端0.3L
B. 采用两个吊点时,吊点距物体两端的距离为0.2L处
C. 采用三个吊点时,其中两端的吊点距两端的距离为0.13L
D. 采用三个吊点时,其中两端的吊点距两端的距离为0.23L
E. 采用四个吊点时,其中两端的吊点距两端的距离为0.35L
第42题
A.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3m;
B.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C.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lm;
D.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lm的通道;
E. 与建筑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应与其他设备间有明显间
第44题
A. 应安装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内侧上方居中的位置;受安装条件限制标志灯无法安装在门框上侧时,可安装在门的两侧,但门完全开启时标志灯不能被遮挡
B. 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离门框距离不应大于300mm。
C. 采用吸顶或吊装式安装时,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D. 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
第45题
A. 应安装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内侧上方居中的位置;受安装条件限制标志灯无法安装在门框上侧时,可安装在门的两侧,但门完全开启时标志灯不能被遮挡
B. 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场所,标志灯底边离门框距离不应大于200mm。
C. 采用吸顶或吊装式安装时,标志灯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所在墙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D. 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场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灯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5m。
第46题
A. 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B. 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30mm
C. 有主次梁的楼板垂直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D.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第47题
A. 墙柱面造型的轮廓线、壁灯、装饰件等
B. 吊顶顶棚及吊顶以上的主体结构
C. 墙柱面的饰面材料和涂料的名称、规格、颜色、工艺说明等
D. 尺寸标注:壁饰、龛、装饰线等造型的定型尺寸、定位尺寸;楼地面标高、吊顶顶棚标高等
E. 详图索引、剖面、断面等符号标注
第48题
A. 纤维板在使用中吸收水分
B. 装钉时,从四角或四周向中心排钉装钉
C. 吊顶格栅造型不对称、布局不合理
D. 装钉板块时,板块接头未留空隙
E. 吊顶分格过大
第49题
A. 纤维板在使用中吸收水分
B. 装钉时,从四角或四周向中心排钉装钉
C. 吊顶格栅造型不对称、布局不合理
D. 装钉板块时,板块接头未留空隙
E. 吊顶分格过大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