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
B. 2%
C. 3%
D. 4%
搜题
第3题
A.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d.d为箍筋直径
B.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长度不应大于5d.d为箍筋直径
C.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D.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并不应该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第4题
A.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d.d为箍筋直径
B.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长度不应大于5d.d为箍筋直径
C.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D.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并不应该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第5题
A. 机车交通隧道的高度应满足机车以及装运货物设施总高度的要求,宽度不应小于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1.5倍
B. 汽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3.0m,双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5.0m
C. 洞口应有防护设施,洞内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应进行支护
D. 长度100m以上的隧道内应设有照明设施
E. 隧道内斗车路基的纵坡不宜超过1.0%
第6题
A. 机车交通隧道的高度应满足机车以及装运货物设施总高度的要求,宽度不应小于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1.5倍
B. 汽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3.0m,双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5.0m
C. 洞口应有防护设施,洞内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应进行支护
D. 长度100m以上的隧道内应设有照明设施
E. 隧道内斗车路基的纵坡不宜超过1.0%
第7题
A. 机车交通隧道的高度应满足机车以及装运货物设施总高度的要求,宽度不应小于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1.5倍
B. 汽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3.0m,双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5.0m
C. 洞口应有防护设施,洞内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应进行支护
D. 长度100m以上的隧道内应设有照明设施
E. 隧道内斗车路基的纵坡不宜超过1.0%
第8题
A. 机车交通隧道的高度应满足机车以及装运货物设施总高度的要求,宽度不应小于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1.5倍
B. 汽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3.0m,双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5.0m
C. 洞口应有防护设施,洞内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应进行支护
D. 长度100m以上的隧道内应设有照明设施
E. 隧道内斗车路基的纵坡不宜超过1.0%
第9题
A. 机车交通隧道的高度应满足机车以及装运货物设施总高度的要求,宽度不应小于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1.5倍
B. 汽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3.0m,双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5.0m
C. 洞口应有防护设施,洞内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应进行支护
D. 长度100m以上的隧道内应设有照明设施
E. 隧道内斗车路基的纵坡不宜超过1.0%
第10题
A. 机车交通隧道的高度应满足机车以及装运货物设施总高度的要求,宽度不应小于车体宽度与人行通道宽度之和的1.5倍
B. 汽车交通隧道洞内单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3.0m,双线路基宽度应不小于5.0m
C. 洞口应有防护设施,洞内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应进行支护
D. 长度100m以上的隧道内应设有照明设施
E. 隧道内斗车路基的纵坡不宜超过1.0%
第11题
A.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B.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的立杆上
C.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且差不应大于1m
D.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第12题
A. 土体应稳定、坚实,表层宜硬化
B. 坡道应顺直,不宜设弯道
C. 坡道宽度应较运输车辆宽1m以上,纵坡不宜陡于1∶6
D. 坡道两侧边坡必须稳定
第13题
A. 钢管的公称直径应为20mm
B. 钢管的公称直径应为25mm
C. 钢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0m
D. 钢管的长度不宜小于20m
第14题
A. 采用钢支撑的狭长形基坑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
B. 斜面应设置多级边坡,分层厚度宜为3~4m
C. 纵向斜面边坡总坡度不宜大于1:2.5
D. 多级边坡超过二级应设置加宽平台,加宽平台不宜小于5m
E. 狭长形基坑可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开挖的方法,也可采用从中间向两端开挖的方法
第15题
A. 采用钢支撑的狭长形基坑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
B. 斜面应设置多级边坡,分层厚度宜为3~4m
C. 纵向斜面边坡总坡度不宜大于1:2.5
D. 多级边坡超过二级应设置加宽平台,加宽平台不宜小于5m
E. 狭长形基坑可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开挖的方法,也可采用从中间向两端开挖的方法
第16题
A. 采用钢支撑的狭长形基坑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
B. 斜面应设置多级边坡,分层厚度宜为3~4m
C. 纵向斜面边坡总坡度不宜大于1:2.5
D. 多级边坡超过二级应设置加宽平台,加宽平台不宜小于5m
E. 狭长形基坑可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开挖的方法,也可采用从中间向两端开挖的方法
第17题
A.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人长度不小于180mm
B. 一端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100mm
C. 一端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80mm
D.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50mm
第18题
A.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人长度不小于180mm
B. 一端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100mm
C. 一端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80mm
D.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50mm
第19题
A.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人长度不小于180mm
B. 一端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100mm
C. 一端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80mm
D.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50mm
第20题
A.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
B. 进入基坑等特殊部位的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5%
C.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D. 路面宽度不应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
E. 单车道不宜窄于3.0m
第21题
A.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
B. 进入基坑等特殊部位的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5%
C.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D. 路面宽度不应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
E. 单车道不宜窄于3.0m
第22题
A.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
B. 进入基坑等特殊部位的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5%
C.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D. 路面宽度不应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
E. 单车道不宜窄于3.0m
第23题
A.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
B. 进入基坑等特殊部位的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5%
C.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D. 路面宽度不应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
E. 单车道不宜窄于3.0m
第24题
A.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
B. 进入基坑等特殊部位的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5%
C.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D. 路面宽度不应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
E. 单车道不宜窄于3.0m
第25题
A. 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
B. 进入基坑等特殊部位的个别短距离地段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5%
C. 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D. 路面宽度不应小于施工车辆宽度的1.5倍,且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窄于7.0m
E. 单车道不宜窄于3.0m
第26题
A. 图样部分中,水平方向表示路线长度,垂直方向表示宽度
B. 图样中部规则的细折线表示道路路面中心线的设计高程
C. 图上常用比较规则的直线与曲线相间粗实线图示出设计线
D. 在设计线上标注沿线设置的水准点所在的里程
E. 在设计线的上方或下方标注其编号及与路线的相对位置
第27题
A. 虚线、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宜各自相等
B. 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的两端,不应是点
C. 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当在较小图形中绘制有困难时,可用实线代替
D. 同一张图纸内,相同比例的各图样,应选用相同的线宽组
E. 相互平行的图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宽度,且不宜小于0.5mm
第28题
A. 此点距离道路起点580m
B. 此点距离道路起点1580m
C. 此点距离道路终点580mm
D. 此点距离道路终点1580cm
第30题
A. 应采用DN65mm室内消火栓,不可与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设置在同一箱体内
B. 应配置公称直径为6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25m
C. 消防软管卷盘应配置内径不小于19mm的消防软管,长度宜为30m
D. 宜配置当量是喷嘴直径为16mm或19mm的消防水枪
第31题
A. 电焊机二次侧把线长度不大于30米
B. 电焊机地线需接长使用时,接点不宜超过两处
C. 电焊机的一次接线端应有防护罩,二次接线端可不设防护罩
D. 电焊机一次线与电源接点不宜用插销连接,其长度不得大于5米,且须双层绝缘
第32题
A. 电焊机二次侧把线长度不大于30米
B. 电焊机地线需接长使用时,接点不宜超过两处
C. 电焊机的一次接线端应有防护罩,二次接线端可不设防护罩
D. 电焊机一次线与电源接点不宜用插销连接,其长度不得大于5米,且须双层绝缘
第33题
A. 电焊机二次侧把线长度不大于30米
B. 电焊机地线需接长使用时,接点不宜超过两处
C. 电焊机的一次接线端应有防护罩,二次接线端可不设防护罩
D. 电焊机一次线与电源接点不宜用插销连接,其长度不得大于5米,且须双层绝缘
第34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35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36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37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38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39题
A.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B. 当设置专用梯道时,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C. 当固定式直梯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
D. 当采用坡道代替梯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
第40题
A. 纵坡坡度设计值为2%
B. 纵坡坡度设计值为3%
C. 覆土深度设计值为0.6m
D. 覆土深度设计值为0.8m
E. 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2.5%
第41题
A. 纵坡坡度设计值为2%
B. 纵坡坡度设计值为3%
C. 覆土深度设计值为0.6m
D. 覆土深度设计值为0.8m
E. 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2.5%
第42题
A. 纵坡坡度设计值为2%
B. 纵坡坡度设计值为3%
C. 覆土深度设计值为0.6m
D. 覆土深度设计值为0.8m
E. 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2.5%
第44题
A. 坡道和爬梯是垂直交通设施
B. 一般认为28度左右是楼梯的适宜坡度
C. 楼梯平台的净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净宽,并且不小于1.5m
D. 楼梯井宽度一般在100mm左右
E. 非主要通行的楼梯,应满足两个人相对通行
第45题
A. 坡道和爬梯是垂直交通设施
B. 一般认为28°左右是楼梯的适宜坡度
C. 楼梯平台的净宽度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净宽,并且不小于1.5m
D. 楼梯井宽度一般在100mm左右
E. 非主要通行的楼梯,应满足两个人相对通行
第46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第47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第48题
A.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应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中线垂直
B.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0°
C.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0倍卷筒宽度
D. 均应设置排绳器
第49题
A.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应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中线垂直
B.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0°
C.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0倍卷筒宽度
D. 均应设置排绳器
第50题
A.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应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中线垂直
B.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0°
C. 卷扬机卷筒的轴线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0倍卷筒宽度
D. 均应设置排绳器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