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监理单位
B. 设计单位
C. 勘测单位
D. 建设单位
搜题
第9题
A. 管材表面超声波探伤根据项目特征,以“m”为计量单位,按规定或设计技术要求计算
B. 焊缝X光探伤应根据项目特征,以“张”为计量单位,按规定或设计要求计算
C. 焊缝γ射线探伤应根据项目特征,以“㎡”为计量单位,按规定或设计要求计算
D. 焊缝超声波、磁粉及渗透探伤,应根据项目特征,以”口“为计量单位
第10题
A. 按实际钢筋工程量以相应项目独立列项。
B. 按“钢筋工程”相应项目列项
C. 由投标人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考虑在报价中
D. 由招标人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情况考虑在报价中
第11题
A. 30%-35%
B. 10%-25%
C. 20%-25%
D. 10%-20%
第12题
A. 30%-35%
B. 10%-25%
C. 20%-25%
D. 10%-20%
第13题
A. 由下至上分层铺填、分层压实
B. 在填方时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
C. 将透水性较大的土放在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放在上层
D. 将不同种类的填料混合拌匀后分层填筑
E. 合理确定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第14题
A. 与同事共同讨论
B. 根据社区居民的意见
C. 运用社会指标方法
D. 根据以往服务的使用情况
第16题
A. 砌筑按计算体积,以立方米计算抹灰和勾缝
B. 各种井的预制构件以实体积计算
C. 井、渠垫层、基础按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D. 沉降缝应区分材质,按沉降缝的断面积或铺设长分别以平方米和米计算
第17题
A. 掘进时应确保前方土体稳定
B. 轴线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每掘进10环应对盾构姿态、衬砌位置进行测量
C. 对盾构的施工参数和掘进速度实时监控,根据地质、埋深、地面的建筑设施及地面的沉降值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D. 盾构掘进每次达到1/3管道长度时,对已建管道部分的贯通测量不少于1次
第18题
A. 根据施工圏预算拟定降低成本措施
B. 施工图预算可作为确定招标标底的参考依据
C. 根据施工图预算进行控制投资厂
D. 根据施工图预算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E. 根据施工图预算拨付和结算工程价款
第21题
A. 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B. 根据需要可以对能源消费统计数据进行修改
C. 根据经验估计,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第22题
A. 招标范围及基本要求情况
B. 质量要求
C. 工期的确定及顺延要求
D. 标底的编制方法和要求
E. 材料设备的采购与供应
第23题
A. 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
B. 导体应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
C. 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应小于计算流量
D. 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第24题
A. 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
B. 导体应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
C. 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应小于计算流量
D. 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第25题
A. 混凝土构件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B.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
C.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经校验合格
D. 张拉程序和方法符合设计要求
E. 按照伸长值控制预应力
第26题
A. 土方开挖体积应按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计算
B. 挖方出现流沙时,如设计未明确,结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发包人与承包人双方现场签证确认工程量
C. 计算开挖沟槽断面体积时,若存在不同类别土壤时,应分别按放坡起点、放坡系数,依不同土类别厚度取算术平均值计算
D. 管沟施工每侧所需工作面宽度取值与管道结构宽有关
第27题
A. 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单位应与相应定额标准的计算单位相一致
B. 工程量的计算应结合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要求
C. 按分区、分项等计算工程量
D. 工程量的计算应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E. 采用预算文件中的工程量时应按施工过程的划分情况将有关项目的工程量汇总
第28题
A.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B.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
C. 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D.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第29题
A.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B.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
C. 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D.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第30题
A.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B.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
C. 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D.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第31题
A.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B.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
C. 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D.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第32题
A.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B.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
C. 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D.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第33题
A.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B. 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
C. 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D. 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第34题
A. 填土应按不同土的透水性从小到大、自下而上分层回填
B. 填土压实的分层厚度与压实遍数只与压实机械的功率有关,与填土种类和含水情况无关
C. 开挖深度在5m及其以内的基坑称为浅基坑
D. 采用压实机械进行填方时,可不预留土方沉降量
E. 铲运机运土速度快、效率高、适宜运距为600~1500m
第35题
A.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36题
A.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37题
A.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38题
A.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39题
A.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40题
A.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47题
A.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B. 根据总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
C.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确定出临界值与拒绝域
D. 利用样本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的值或者用p值进行决策
第48题
A.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按照本企业经营范围,并结合本企业的施工特点,制定易发、多发事故部位、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应急救援预案,未对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演练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对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等的内容和实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49题
A.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按照本企业经营范围,并结合本企业的施工特点,制定易发、多发事故部位、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应急救援预案,未对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演练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对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等的内容和实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第50题
A.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的落实,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B.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C. 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D. 未建立制度且未按照本企业经营范围,并结合本企业的施工特点,制定易发、多发事故部位、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应急救援预案,未对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演练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E. 对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等的内容和实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