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泥
B. 石膏
C. 二灰稳定士
D. 石灰
搜题
第9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t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0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l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1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2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3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4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5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6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17题
A. 1%,6~12h
B. 1%,12~24h
C. 3%,6~12h
D. 3%,12~24h
第18题
A. 1%,6~12h
B. 1%,12~24h
C. 3%,6~12h
D. 3%,12~24h
第19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0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1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2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3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4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5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6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7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8题
A. 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B. 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小于等于0.075mm为主的土
C. 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D. 卵石
第29题
A. 水泥稳定基层应在水泥()内完成碾压。
B. 下列关于预防水泥稳定土干缩裂缝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C. 为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干缩裂缝,应采取的养护措施有()。
D. 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摊铺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时,测量人员及时跟踪检查高程及横坡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摊铺后的高程及横坡符合规范规定;摊铺时,初压后操作人员及时挂线调平检整,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后的平整度。
第30题
A. 100g
B. 500g
C. 1000g
D. 2000g
第31题
A. 土由固态变到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B. 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第32题
A. 土由固态变到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B. 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第33题
A. 土由固态变到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B. 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第34题
A.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温度升高,黏滞性随之增大,反之则降低
B. 黏滞性是反映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也是我国现行标准划分沥青牌号的主要性能指标
C. 石油沥青的塑性用延度表示,延度越大,塑性越好
D. 低温脆性主要取决于沥青的组分,当沥青中含有较多石蜡时,其抗低温能力就较差
第37题
A. 在一定温度和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集料的质量
B. 具有代表性颗粒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C. 单位表观体积集料的质量
D. 具有代表性颗粒的单位质量的体积
第40题
A. 密实、中密的碎石类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B. 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25m
C. 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5m
D. 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
E. 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2.0m
第46题
A. 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而抵抗泌水的能力
B. 混凝土组成材料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十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C. 混凝±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动时能够产生流动的性质
D. 混凝土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综合性质
第49题
A.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当温度升高,黏滞性随之升高
B. 当石油沥青中胶质含量较多且其他组分含量又适当时,则塑性较大
C. 软化点越高,表明沥青的耐热性越差
D. 当沥青中含有较多石蜡时,其抗低温能力就较差
E.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是沥青的“三大指标”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