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单选题/1分)()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单选题/1分)()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A.
黄磷
B.
金属钠
C.
三氯化钛
D.
氯酸铵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是指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危险货物着火时,应用干砂、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危险货物着火时,应用干砂、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焊接作业场所10m范围内严禁堆放的物品有()
A.
氧气瓶
B.
乙炔发生器
C.
木材
D.
水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单选题/1分)对于I级易燃气体,其爆炸下限小于()%.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般来讲()
A.
固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B.
液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气体,再次是固体
C.
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固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遇水放出易燃气形的物质类别1是指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形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形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单选题/1分)探测比重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
A.
0.3~0.6m
B.
0.5~2m
C.
0.3~2m
D.
0.5~0.6m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一些活泼物质,如碱金属、锌粉等,遇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便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并释放热量,引起自燃。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容易发生自燃的物质有()。
A.
氧化放热物质
B.
分解放热物质
C.
聚合放热物质
D.
发酵放热物质
E.
遇水自燃活性物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下列什么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A.
碱金属
B.
高压电压装置
C.
硫酸
D.
油毡
E.
熔化的钢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下列什么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A.
碱金属
B.
高压电压装置
C.
硫酸
D.
油毡
E.
熔化的钢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下列什么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A.
碱金属
B.
高压电压装置
C.
硫酸
D.
油毡
E.
熔化的钢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下列什么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A.
碱金属
B.
高压电压装置
C.
硫酸
D.
油毡
E.
熔化的钢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下列什么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A.
碱金属
B.
高压电压装置
C.
硫酸
D.
油毡
E.
熔化的钢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下列什么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A.
碱金属
B.
高压电压装置
C.
硫酸
D.
油毡
E.
熔化的钢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关于电石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严禁雨天进行运输
B.
电石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水会迅速分解出乙炔气体
C.
未经处理的空电石桶,可以接触明火
D.
电石不要和易燃易爆物质混合存放在一个库内
E.
严禁用铁工具开启电石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关于电石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严禁雨天进行运输
B.
电石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水会迅速分解出乙炔气体
C.
未经处理的空电石桶,可以接触明火
D.
电石不要和易燃易爆物质混合存放在一个库内
E.
严禁用铁工具开启电石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关于电石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严禁雨天进行运输
B.
电石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水会迅速分解出乙炔气体
C.
未经处理的空电石桶,可以接触明火
D.
电石不要和易燃易爆物质混合存放在一个库内
E.
严禁用铁工具开启电石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关于电石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严禁雨天进行运输
B.
电石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水会迅速分解出乙炔气体
C.
未经处理的空电石桶,可以接触明火
D.
电石不要和易燃易爆物质混合存放在一个库内
E.
严禁用铁工具开启电石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关于电石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严禁雨天进行运输
B.
电石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水会迅速分解出乙炔气体
C.
未经处理的空电石桶,可以接触明火
D.
电石不要和易燃易爆物质混合存放在一个库内
E.
严禁用铁工具开启电石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关于电石的储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严禁雨天进行运输
B.
电石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水会迅速分解出乙炔气体
C.
未经处理的空电石桶,可以接触明火
D.
电石不要和易燃易爆物质混合存放在一个库内
E.
严禁用铁工具开启电石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中规定的第4类危险化学品为()。
A.
爆炸品
B.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D.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企业承担城市道路施工项目,同期随路敷设雨水、污水、上水、电力、电信、燃气、中水等专业管线。整个工程实施顺利,过程中各专业管线分别整理相应的资料,总包单位负责道路资料的整理,施工资料及时报验,签字齐全。按照专业分别进行竣工验收,办理了相关手续。
A.
(单选题)下列分项工程中,属于道路附属构筑物的是()。
B.
(单选题)按照质量验收划分的原则,本工程的雨水、污水、上水、电力、电信、燃气、中水等专业管线应为()。
C.
(多选题)从下列选项中,观感质量验收时,监理单位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为主导共同确定质量评价,共分为()。
D.
(判断题)检验批又称验收批,前者指施工单位自检,后者指监理人员参加的验收是施工质量控制和。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设主标志和副标志,副标志()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顶管施工时,坑内氧气瓶与乙炔瓶()放置。
A.
不得进入坑内
B.
不能乱放
C.
不能混放
D.
不能压在一起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可混合储存,但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化工装置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应有效切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化工装置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应有效切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化工装置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应有效切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烟火药中常用的金属可燃物铝粉、镁铝合金粉等都属于0。
A.
遇湿易燃物品
B.
易燃固体
C.
易燃液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单选题/1分)按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以下气体中()属于乙类危险物品.
A.
乙炔
B.
水煤气
C.
氨气
D.
液化石油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以下防火方法属于"隔绝助燃物"的是()。
A.
将可燃物与易于其反应的其他物质分类隔离保存
B.
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保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C.
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液封等
D.
禁止使用明火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规定,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且释放大量热的气体
B.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的气体
C.
氨是有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且释放大量热的气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以下()放空或者排气管道上应当设置放空阻火器。
A.
闪点低于或者等于43℃,或者物料最高工作压力高于或者等于物料闪点的储罐的直接放空管
B.
可燃气体在线分析设备的放空总管
C.
爆炸危险场所内的内燃发动机的排气管道
D.
可燃、有毒介质管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可燃固体物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金属、耐燃物等都属于可燃物的范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可燃固体物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金属、耐燃物等都属于可燃物的范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电石和石灰是()。
A.
易燃固体
B.
自燃物品
C.
遇湿易燃物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电石和石灰是()。
A.
易燃固体
B.
自燃物品
C.
遇湿易燃物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单选题/1分)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单选题/1分)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火灾属于E类火灾.
A.
石油
B.
泡沫塑料制品
C.
天然气
D.
运行中的电子计算机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