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冷灼伤是指裸露的皮肤接触液体或低温制冷剂时造成皮肤和表面肌肉组织的损伤。”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冷灼伤是指裸露的皮肤接触液体或低温制冷剂时造成皮肤和表面肌肉组织的损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人员皮肤接触泄漏的液氨,会造成皮肤冻伤和灼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冷却烧伤部位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冷却烧伤部位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冷却烧伤部位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冷却烧伤部位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冷却烧伤部位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冷却烧伤部位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工业毒物经皮肤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
毛囊
B.
完整皮肤(表皮屏障)
C.
皮脂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因操作不小心,涂料溅到皮肤上时,可用()擦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人触电时,可能同时遭受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的主要特征有()。
A.
致命电流小
B.
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
C.
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D.
受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
E.
受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人触电时,可能同时遭受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的主要特征有()。
A.
致命电流小
B.
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
C.
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D.
受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
E.
受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人触电时,可能同时遭受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的主要特征有()。
A.
致命电流小
B.
主要伤害人的皮肤和肌肉
C.
人体表面受伤后留有大面积明显的痕迹
D.
受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种类有关
E.
受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有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电伤是指触电时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击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外表造成的伤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电伤是指触电时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击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外表造成的伤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发生烧伤事故后,可采用冷却烧伤部位的方法急救。如为肢体烧伤,可用(),降低皮肤温度,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A.
温水清洗
B.
冷水冲洗
C.
冷敷
D.
浸泡肢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人体的皮肤的电阻比脂肪、骨头、神经、肌肉都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人体的皮肤的电阻比脂肪、骨头、神经、肌肉都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人体的皮肤的电阻比脂肪、骨头、神经、肌肉都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有毒物可通过()进入人体。
A.
呼吸道
B.
皮肤
C.
化学反应
D.
消化道
E.
物理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本品,特别是皮肤潮湿时,能引起比酸更而广泛的灼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本品,特别是皮肤潮湿时,能引起比酸更而广泛的灼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A.
电伤、电击
B.
触电、电击
C.
电伤、电烙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A.
电伤、电击
B.
触电、电击
C.
电伤、电烙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一般人体的电阻分为皮肤的电阻和内部组织的电阻两部分,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大约在()左右
A.
1kΩ
B.
2kΩ
C.
800Ω
D.
1500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一般人体的电阻分为皮肤的电阻和内部组织的电阻两部分,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大约在()左右
A.
1kΩ
B.
2kΩ
C.
800Ω
D.
1500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电伤包括()等。
A.
直接接触电伤
B.
间接接触电伤
C.
电烧伤
D.
电烙印
E.
电光眼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电伤包括()等。
A.
直接接触电伤
B.
间接接触电伤
C.
电烧伤
D.
电烙印
E.
电光眼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电伤包括()等。
A.
直接接触电伤
B.
间接接触电伤
C.
电烧伤
D.
电烙印
E.
电光眼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液氧、液氮、液氩等接触皮肤会引起严重冻伤,对细胞组织有严重破坏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焊工工作时,如不穿戴好工作服,弧光会()。
A.
灼伤焊工眼睛
B.
灼伤焊工皮肤
C.
使焊工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形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形或液形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表面汗液蒸发外、皮肤与外界的对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不管止血带是布带还是橡皮带,都不得直接扎在皮肤上,以免损伤软组织和神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穿防护服是为了防止()。
A.
物料接触皮肤
B.
手接触物料
C.
人员坠落伤害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