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液氧、液氮、液氩等接触皮肤会引起严重冻伤,对细胞组织有严重破坏作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液氧、液氮、液氩等接触皮肤会引起严重冻伤,对细胞组织有严重破坏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皮肤冻伤如在常用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使工作场所氧分压降低,会引起缺氧。以上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氧气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
A.
吸入纯氧会得富氧病
B.
液氧接触皮肤会冻伤
C.
非常助燃
D.
液氧蒸发其体积增大860倍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人员皮肤接触泄漏的液氨,会造成皮肤冻伤和灼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低温绝热型汽车罐车是指运输____等介质,罐体为钢制且其外部有绝热层和受压外套的汽车罐车。
A.
液氧
B.
液氮
C.
液氩
D.
液态二氧化碳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人体皮肤经常接触液态对二甲苯,可引起皮炎。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工业毒物经皮肤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
毛囊
B.
完整皮肤(表皮屏障)
C.
皮脂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窒息性气体是指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苯酚有毒,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的伤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液氮、液氧、液氩、液态乙烯、液化天然气都是冷冻液化气体。以上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冷灼伤是指裸露的皮肤接触液体或低温制冷剂时造成皮肤和表面肌肉组织的损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某矿采煤机上所用的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使用不久配油盘便损坏了,其原因是()。
A.
油量严重不足
B.
液压油严重污染
C.
所用油品不当,黏度过低
D.
牵引部液压油中水分超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某矿采煤机上所用的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使用不久配油盘便损坏了,其原因是()。
A.
油量严重不足
B.
液压油严重污染
C.
所用油品不当,黏度过低
D.
牵引部液压油中水分超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某矿采煤机上所用的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使用不久配油盘便损坏了,其原因是()。
A.
油量严重不足
B.
液压油严重污染
C.
所用油品不当,黏度过低
D.
牵引部液压油中水分超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液压油温过低会引起液压油路系统噪声严重。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低温液体汽化为气体时,体积会迅速膨胀,在标准状态下,一升液氧汽化为____升气氧、一升液氮汽化为____升气氮、一升液氩汽化为____升气氩。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气割所用的可燃气体主要是乙炔、()、氢气。
A.
氧气
B.
液化石油气
C.
氩气
D.
氮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暂时使其失去载氧能力,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暂时使其失去载氧能力,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暂时使其失去载氧能力,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暂时使其失去载氧能力,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暂时使其失去载氧能力,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暂时使其失去载氧能力,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用冷缩法进行装配时,过盈量较大的连接件可采用()将轴件冷至-195℃。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用冷缩法进行装配时,过盈量较大的连接件可采用()将轴件冷至-195℃。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用冷缩法进行装配时,过盈量较大的连接件可采用()将轴件冷至-195℃。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有毒物可通过()进入人体。
A.
呼吸道
B.
皮肤
C.
化学反应
D.
消化道
E.
物理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因此,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的作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能将零件冷却至-180℃的冷却剂是()。
A.
干冰
B.
液体氨
C.
液体氮
D.
液体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能将零件冷却至-180℃的冷却剂是()。
A.
干冰
B.
液体氨
C.
液体氮
D.
液体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能将零件冷却至-180℃的冷却剂是()。
A.
干冰
B.
液体氨
C.
液体氮
D.
液体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液氮和液氩同属不燃冷冻液化气体,性质相近,故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直接互换充装介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形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形或液形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定义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品,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在()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7月14日,民工代某等5人进行某工地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涂刷作业,其中1人在地面上拌、送料,其余4人下到基坑作业。到下午3时许,在基坑下约8m深处作业的民工突然晕倒跌落坑底(当时基坑底部有深约0.7m的积水),在地面上作业的民工发现后立即喊叫救人。在基坑下约4m处作业的另外3人见状急忙去抢救,结果也相断晕倒并跌落坑底积水中。周围人员听到呼救声,迅速赶来救人,在抢救过程中,营救人员也出现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先后有14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2人在现场经医生确认死亡,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事后调查,涂刷作业使用的防水涂料中含有严重超标的苯系物质。
A.
在建筑施工中,油漆、环氧树脂、冷沥青、塑料以及喷漆、粘接、机件的浸洗等,均用苯作为有机溶剂、稀释剂和清洗剂。有些粘接剂含苯、甲苯或丙酮的浓度高,容易发生苯的()。
B.
本起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防水涂料中苯超标外,主要是()。
C.
在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主要是经()进入。
D.
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地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料。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