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较粗的砂拌制混凝土比用较细的砂所需的水泥浆少,故应优选粗砂
B. 配制混凝土时优选ⅱ区砂
C.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D. 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适当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E. 混凝土用砂应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
搜题
第1题
A. 用较粗的砂拌制混凝土比用较细的砂所需的水泥浆少,故应优选粗砂
B. 配制混凝土时优选ⅱ区砂
C.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D. 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适当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E. 混凝土用砂应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
第3题
A. 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B.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C.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要求的耐久性
D. 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
E. 不用考虑现场施工因素
第4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5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6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7题
A.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小
B. 水泥水化后的体积比水化前的体积要大
C.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增加
D.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减少
E. 水灰比相同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多,即水泥石相对含量越大,其徐变越大
第8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9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0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1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2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3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4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5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6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7题
A. 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B. 管道敷设前应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检查管壁的磨损减薄量应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并不得有裂纹、砂眼等缺陷
C. 管道应使用支架与建筑结构固定牢固。底部弯管应依据泵送高度、混凝土排量等设置独立的基础,并能承受最大荷载。
D. 敷设垂直向上的管道时,垂直管不得直接与泵的输出口连接,应在泵与垂直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加装逆止阀。
E.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泵与斜管之间敷设长度不小于3倍落差的水平管。当倾斜度大于7°时应加装排气阀。
第18题
A. 每组3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B. 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概率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C. 对混凝土的强度,应按统计方法评定
D. 对评定为不合格批的混凝土,应进行鉴定
E. 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和应为设计规定龄期
第19题
A. 后浇带的设置可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B. 沉降后浇带有效地解决了沉降差的问题
C. 伸缩后浇带可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
D. 后浇带处的钢筋必须贯通,不能切断
E. 后浇带的混凝土应与原结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
第20题
A. 预应力可大大提高构件抗弯承载力
B. 验算时须进行正常使用阶段及施工阶段验算
C. 预应力可大大提高构件抗裂性能
D.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采用的先张法
第21题
A.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与混凝土强度无关,高强度混凝土可选择低强度等级的水泥
B. 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可减少混凝土的重量
C. 国家标准对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没有规定
D.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第22题
A. 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与混凝土强度无关,高强度混凝土可选择低强度等级的水泥
B. 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可减少混凝土的重量
C. 国家标准对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没有规定
D. 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第23题
A. 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
B.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检测单位实施
C. 结构实体检验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D.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
E. 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一取芯法进行检验
第26题
A. 粗骨料的强度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B. 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和压碎值指标表示。
C. 压碎值指标是测定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
D. 碎指标值越小,表明石子抵抗破碎的能力越强。
E. 碎指标值越大,表明石子抵抗破碎的能力越强。
第27题
A. 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梁顶面标高的高差,将其注写在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标注
B. 板厚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
C.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
D.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E. 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和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均需注明
第28题
A. 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梁顶面标高的高差,将其注写在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标注
B. 板厚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
C.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
D.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E. 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和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均需注明
第29题
A. 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梁顶面标高的高差,将其注写在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标注
B. 板厚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
C.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
D.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E. 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和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均需注明
第30题
A.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
B.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
C.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
D.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E. 当材料供应受限时,可以采用风化料
第31题
A.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
B.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
C.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
D.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E. 当材料供应受限时,可以采用风化料
第32题
A. 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可直接用于拌制及
B. 地表水和地下水必须按标准规定检验合
C.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D. 在无法获得水源的情况下,海水可用于普通混凝土
E. 生活污水不能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
第35题
A.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
B. 浇筑离地3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
C. 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D. 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E. 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第36题
A.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
B. 浇筑离地3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
C. 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D. 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E. 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第37题
A.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
B. 浇筑离地3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
C. 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D. 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E. 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第38题
A.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
B. 浇筑离地3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
C. 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D. 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E. 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第39题
A.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
B. 浇筑离地3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
C. 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D. 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E. 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第40题
A. 当釆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B. 当釆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3
C. 集料最大粒径31.5㎜及以下时,拌合物最小搅拌量为15l
D. 集料最大粒径40㎜时,拌合物最小搅拌量为20l
E. 集料最大粒径40㎜时,拌合物最小搅拌量为25l
第41题
A. 大、中跨装配式箱形拱施工前,必须核对验算各构件吊运、堆放、安装、拱肋合龙和施工加载等各阶段强度和稳定性
B. 现浇拱肋接头和合龙缝宜采用普通混凝土
C. 横系梁混凝土与接头混凝土一并浇筑
D. 拱段接头现浇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拱上结构施工
第42题
A.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B.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1
C. 砂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
D.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E. "细度模数相同的砂,级配也相同"
第43题
A. 防水混凝土的配料必须按体积配合比准确计量,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
B. 基础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C. 地下室外墙尽量留置水平施工缝
D. 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栓必须采取止水措施
E. 防水混凝土当需设置后浇带时,后浇缝内的结构钢筋必须断开
第44题
A.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15m的水平管
B.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C.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
D.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E. 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
第45题
A.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15m的水平管
B.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C.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
D.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E. 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
第46题
A.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15m的水平管
B.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C.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
D.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E. 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
第47题
A.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15m的水平管
B.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C.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
D.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E. 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
第48题
A.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15m的水平管
B.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C.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
D.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E. 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
第49题
A. 混凝土用水包括混凝土拌合水和混凝土养护用水
B. 混凝土用水不能降低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污染混凝土表面等有害影响
C. 凡是生活饮用水和清洁的天然水都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D. 未经处理的海水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第50题
A. 振动器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C. 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300m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
D. 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E. 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