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0
B. 100
C. 150
D. 300
搜题
第2题
A. 100mm
B. 200mm
C. 400mm
D. 600mm
第4题
A. 100mm~600mm
B. 200mm~500mm
C. 100mm~500mm
D. 200mm~600mm
第8题
A. 200
B. 400
C. 600
D. 800
第9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第10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第11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第12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第13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第14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第15题
A. 5%
B. 10%
C. 15%
D. 20%
第16题
A. 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探测器应设为最高灵敏度
B. 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保证至少有两个采样孔低于16m
C. 非高灵敏度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不宜安装在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
D. 探测器的探测视角内不应存在遮挡物
第17题
A. 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探测器应设为最高灵敏度
B. 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保证至少有两个采样孔低于16m
C. 非高灵敏度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不宜安装在天棚高度大于16m的场所
D. 探测器的探测视角内不应存在遮挡物
第18题
A.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B. 带梁天棚的梁两侧抹灰面积并入天棚面积内
C. 扣除柱、附墙烟囱、检查口所占的面积
D. 板式楼梯底面抹灰按天棚抹灰以斜面积计算
E. 锯齿形楼梯底板抹灰按天棚抹灰以水平投影面积乘以1.25计算
第20题
A. 探测器与保护目标之间不应有遮挡物
B.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C. 应避免光源直接照射探测器的探测窗口
D. 单波段的火焰探测器不应设置在平时有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的场所
第21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E.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第22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E.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第23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E.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第24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E.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第25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E.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第26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C.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D.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E. 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第27题
A. 0.3~1.020
B. 0.3~1.014
C. 0.5~1.014
D. 0.5~1.020
第28题
A. 板式橡胶支座粘结于支座垫石的环氧砂浆强度不足,使支座偏位
B. 梁底面有些翘曲,或梁底预埋钢板变位,造成梁安放后与设计要求值出人过大,造成支座受力不等
C. 桥台、桥墩或盖梁顶面实际标高大于设计值时,为保持梁底标高,将支座处留成凹槽去凑合,形成梁底与墩、台顶面净空过小
D. 墩、台顶面未按桥面横坡要求留有坡度,造成部分梁下的墩、台顶面标高超标
第29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5m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
D. 当采用木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防护棚
E. 两层防护的间距不应小于600mm,安全防护棚的高度不应小于4m。
第30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5m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
D. 当采用木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防护棚
E. 两层防护的间距不应小于600mm,安全防护棚的高度不应小于4m。
第31题
A. 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B.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5m
C. 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
D. 当采用木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防护棚
E. 两层防护的间距不应小于600mm,安全防护棚的高度不应小于4m。
第32题
A. 有梁板是按梁和板体积之和计算
B. 无梁板是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C. 构造柱不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D.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E. 天沟,挑檐板按设计厚度以面积计算
第33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34题
A. 15%、30%
B. 15%、20%
C. 10%、30%
D. 10%、20%
第35题
A.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B. 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C.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D.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8mm
第36题
A.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B. 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C.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D.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8mm
第37题
A.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B. 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C.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D.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8mm
第38题
A. 宽度小于3米的内走道,感温探测器安装间距应不超过10米,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应不超过15米。
B. 当探测器达到响应阀值时,探测器应报出火警信号,当探测器连丝短路或底座脱离时,应报出故障信号。
C. 手动报警按钮的安装间距应不大于30m。
D. 采用总线传输信号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在其总钱上设有隔离器,当某一隔离器动作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有能指示被隔离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部件的部位。
第39题
A. 以体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B. 以体积计算,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C. 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
D. 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扣除宽度小于500rnm的楼梯井
第40题
A.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栅上,点型感烟探测器相距不应超过10m
B. 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C.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最近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D. 探测器需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第41题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第42题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第43题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第44题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第45题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第46题
A. 一次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15m。
B.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C. 悬挑梁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D. 悬挑梁尾端应至少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第48题
A.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B. 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C.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至楼面的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00~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0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D. 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半面积
E. 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第49题
A. 主梁的抹灰单独按梁柱面积算
B. 位于墙上的次梁侧面展开并入天棚内计算
C. 梁与天棚分别计算套定额
D. 梁侧面的抹灰并入天棚抹灰内计算
第50题
A. 防护棚不可采用单层搭设
B. 防护棚长度不可以小于5m
C. 防护棚高度可以为4m
D. 木板厚度可以为50m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