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
B. 1
C. 0.5
D. 0.15
搜题
第3题
A. 0.5m
B. 0.15m
C. 1m
D. 1.5m
E. 2.0m
第20题
A. 与小于1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
B. 与小于1~15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3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
C. 与小于20~4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垂直距离不小于2米
D. 与小于60~11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4米
E. 与小于22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8米,垂直距离不小于6米
第21题
A. 与小于1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
B. 与小于1~15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3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
C. 与小于20~4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垂直距离不小于2米
D. 与小于60~11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4米
E. 与小于22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8米,垂直距离不小于6米
第22题
A. 与小于1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
B. 与小于1~15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3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
C. 与小于20~4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垂直距离不小于2米
D. 与小于60~11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4米
E. 与小于22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8米,垂直距离不小于6米
第23题
A. 与小于1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
B. 与小于1~15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3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
C. 与小于20~4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垂直距离不小于2米
D. 与小于60~11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4米
E. 与小于22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8米,垂直距离不小于6米
第24题
A. 与小于1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
B. 与小于1~15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3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
C. 与小于20~4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垂直距离不小于2米
D. 与小于60~11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4米
E. 与小于22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8米,垂直距离不小于6米
第25题
A. 与小于1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
B. 与小于1~15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3米,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
C. 与小于20~4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垂直距离不小于2米
D. 与小于60~11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米,垂直距离不小于4米
E. 与小于220KV线路间,水平距离不小于8米,垂直距离不小于6米
第26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主干管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
C. 消火栓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应大于120m
D. 给水管网末端压力不应小于0.2MPa
第27题
A.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7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B.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D. 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排烟管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第28题
A.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7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B.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C.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D. 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排烟管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第29题
A. 室外埋地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平行于建筑物铺设
B. 室外排水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3~5m
C. 排水管道的埋设深度,要考虑防止重物压坏和冰冻,一般在管顶以上至少有0.5~0.7m的覆土厚度
D. 排水管道在方向、管径、坡度及高程变化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30~50米地方均应设置污水检查井,以便定期检修和疏通
E. 室外排水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5~7m
第30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31题
A. 室内外给水管道以入口处所设的阀门为界
B. 室内外给水管道以外墙皮为界
C. 室内外给水管道以水表井为界
D. 室内外排水管道以墙外1.5米为界
E. 室内外排水管道以出户第一个排水检查井为界
第33题
A. 电线电压380V,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1.50m
B. 电线电压3000~10000V,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3.00m
C. 乔木中心与各种地下管线边缘的间距均不小于2.00m
D. 灌木边缘与各地下管线边缘的间距均不小于0.50m
E. 道路交叉路口、里弄出口及道路弯道处栽植树木应满足车辆的安全视距
第35题
A.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B. 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时
C.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D. 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在满足生产、生活最大用水量后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第36题
A.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B. 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时
C.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D. 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在满足生产、生活最大用水量后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第37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确定
C.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
D.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150
第38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确定
C.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
D.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150
第39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确定
C.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
D.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150
第40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确定
C.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
D.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150
第41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确定
C.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
D.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150
第42题
A. 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
B.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量确定
C.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应根据干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
D.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管径不应小于DN150
第43题
A.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也不小于1m
B. 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m
C. 垛与散热器、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3m
D. 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与垛的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m
E.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m
第44题
A.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也不小于1m
B. 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m
C. 垛与散热器、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3m
D. 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与垛的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m
E.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m
第45题
A.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也不小于1m
B. 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m
C. 垛与散热器、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3m
D. 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与垛的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m
E.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m
第46题
A.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1m
B. 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
C. 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第47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48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49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50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