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5M
B. 1.0M
C. 1.5M
D. 2.0M
搜题
第7题
A. 0.5m
B. 0.15m
C. 1m
D. 1.5m
E. 2.0m
第11题
A. 观察和开启阀门、水嘴等放水
B. 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C. 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
D. 尺量检查
第12题
A. 观察和开启阀门、水嘴等放水
B. 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C. 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
D. 尺量检查
第13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14题
A.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应包含设计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表、给水排水平面图、给水排水系统图、给水排水系统原理图、详图
B. 电气施工图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材料设备表、电气系统图、电气平面图、电气立面不意图、详图
C. 给水排水平面图中应突出管线和设备,即用粗线表示管线,其余为细线
D.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轴测图一般按正面斜等测的方式绘制
第15题
A. 无缝钢管或直缝或螺旋钢管采用
B.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中,水、煤气管、铸铁管等采用公称直径(DN)标注
C.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中,铜管、薄壁不锈钢管等采用公称外径(Dw)标注
D.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中,塑料管以公称外径(DE)标注
E. 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以内径D标注
第18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19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20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21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22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23题
A. 设在排水沟侧面的排水井与排水沟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排水井深度与土质确定,其净距不得小于0.5m,保持排水井和排水沟的边坡稳定
B. 排水沟土质透水性较强,且排水有可能回渗时,应对排水沟采取防渗漏措施
C. 水泵抽水时,排水井水深应符合水泵运行要求
D. 排除水应引至距离路基较远的地方,不得漫流
第24题
A.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B.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安全检验资料
C.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D.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功能检查资料
E.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第25题
A.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应包含设计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表、给水排水平面图、给水排水系统图、给水排水系统原理图、详图
B. 电气施工图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材料设备表、电气系统图、电气平面图、电气立面示意图、详图
C. 给水排水平面图中应突出管线和设备,即用粗线表示管线,'其余为细线
D.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轴测图一般按正面斜等测的方式绘制
第26题
A.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应包含设计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表、给水排水平面图、给水排水系统图、给水排水系统原理图、详图
B. 电气施工图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材料设备表、电气系统图、电气平面图、电气立面示意图、详图
C. 给水排水平面图中应突出管线和设备,即用粗线表示管线,其余为细线
D.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轴测图一般按正面斜等测的方式绘制
第27题
A.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应包含设计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表、给水排水平面图、给水排水系统图、给水排水系统原理图、详图
B. 电气施工图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材料设备表、电气系统图、电气平面图、电气立面示意图、详图
C. 给水排水平面图中应突出管线和设备,即用粗线表示管线,其余为细线
D.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轴测图一般按正面斜等测的方式绘制
第30题
A. 一张平面图上可以绘制几种类型的管道,一般来说给水和排水管道可以在-起
B. 建筑内部给水排水,以选用的排水方式来确定平面布置图的张数
C. 底层及地下室给水排水平面图必绘
D. 顶层若有高位水箱等设备,也必须单独绘出
第31题
A. 建筑给水系统中,市政排水管道采用()。
B. 建筑给水系统中,低压流体输送管又称为()。
C. 建筑给水系统中,常见的给水系统有()。
D. 在建筑给水系统中,用于室内外(埋地或架空)的塑料给水管可以输送水温不超过80℃的冷热水。
第33题
A. 设备安装位置可以用三视图表达
B. 给排水管道的简化方法不能用在三视图中
C. 给水排水工程图绘画中有单线法和双线法
D. 给水排水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好、消防工程三类工程的施工图的表达形式上有共同点
第34题
A.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B.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C.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D.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方案实施过程
E.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工程技术检测
第36题
A.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B. 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时
C.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高层民用建筑
D.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E. 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
第37题
A.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B. 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时
C.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D. 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在满足生产、生活最大用水量后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第38题
A.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B. 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0m时
C.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D. 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在满足生产、生活最大用水量后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第41题
A. 排水泵集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2㎡
B. 排水泵集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应大于2㎡
C.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大于10L/s
D.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第45题
A. 室外埋地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平行于建筑物铺设
B. 室外排水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3~5m
C. 排水管道的埋设深度,要考虑防止重物压坏和冰冻,一般在管顶以上至少有0.5~0.7m的覆土厚度
D. 排水管道在方向、管径、坡度及高程变化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30~50米地方均应设置污水检查井,以便定期检修和疏通
E. 室外排水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5~7m
第46题
A. 轻型井点管的安装应居中,并保持水平
B. 轻型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水位降至沟槽底面位置
C. 轻型井点的集水总管底面及抽水设备的高程宜尽量降低
D. 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
E. 冬期施工时,排水系统的管路应采取防冻措施
第47题
A. 通常先绘建筑电气工程
B. 通风与空调工程要提供用水的需要量
C. 通风与空调工程要提供排水的需要量
D. 消防工程要提供用水方案和需要量
E. 最后开始绘制给水、排水工程
第50题
A. 运行人员监视失误
B. 水位表故障,形成假水位
C. 给水设备或管道故障,无法给水或给水不足
D. 排污后忘记关排污阀
E. 水冷壁、对流管束或省煤器管子破裂漏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