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准仪
B. 全站仪
C. 光学经纬仪
D. 电子经纬仪
E. 测距仪
搜题
第4题
A. 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宜用()方法将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
B. 如果建筑场地附近有控制点可供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进行定位,其中()应用较多。
C. 根据与原有建筑物、道路的关系可用()方法定位。
D.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将建筑物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第5题
A. 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宜用()方法将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
B. 如果建筑场地附近有控制点可供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进行定位,其中()应用较多。
C. 根据与原有建筑物、道路的关系可用()方法定位。
D.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将建筑物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第7题
A. 【单选题】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宜用()方法将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
B. 【单选题】如果建筑场地附近有控制点可供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进行定位,其中()应用较多。
C. 【多选题】根据与原有建筑物、道路的关系可用()方法定位。
D. 【判断题】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将建筑物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第8题
A. 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宜用()方法将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单选题)
B. 如果建筑场地附近有控制点可供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进行定位,其中()应用较多。(单选题)
C. 根据与原有建筑物、道路的关系可用()方法定位。(多选题)
D.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将建筑物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判断题)
第9题
A. 【单选题】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宜用()方法将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
B. 【单选题】如果建筑场地附近有控制点可供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和建筑物定位点设计坐标进行定位,其中()应用较多。
C. 【多选题】根据与原有建筑物、道路的关系可用()方法定位。
D. 【判断题】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将建筑物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第11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2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3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4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5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6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7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18题
A. 角度测量中的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方向线垂直投影到()上的夹角。
B. 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其K值通常为()。
C. 水准仪的安置地应处于()的位置。
D. 设备的抄平主要通过平尺和水平仪按照施工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偏差进行,在有斜度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采取角度水平仪进行测量。
第19题
A. 本工程竖井基坑无法用水准尺测定点位的高程时,应采用()法。
B. 混凝土工程一般用红色油漆标定在混凝土墙壁或模板上;当标定精度要求较高时,宜在待放样高程处埋设()。
C. 角度交会法可分为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和后方交会()等方法。
D.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水平角,可采用盘左、盘右的方向测量。
第20题
A. 本工程竖井基坑无法用水准尺测定点位的高程时,应采用()法。
B. 凝土工程一般用红色油漆标定在混凝土墙壁或模板上;当标定精度要求较高时,宜在待放样高程处埋设()。
C. 角度交会法可分为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和后方交会()等方法。
D.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水平角,可采用盘左、盘右的方向测量。
第22题
A. 在较大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应放上平尺,再用水平仪检测,两者接触应
B. 在高度不同的加工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在高的平面垫放垫铁
C. 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可以采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
D. 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和测点距离远的可采用液体连通器和钢板尺进行测量
第24题
A. (单选题)道路平面位置采用全站测量,根据一个极角和一段极距测量点的平面位置,称为()。
B. (单选题)给水管道基础砂石基础:当管底为岩石、碎石或多石地基时,对金属管道应铺垫不小于()mm厚的中砂或粗砂。
C. (多选题)道路测量时候,采用的水准仪按其精度分为()。
D. (判断题)全站仪测量是高程测量中最精确的方法。
第25题
A. 工程概况
B. 检测项目及测点平面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检测数据和结果
E. 检测结果评价
第26题
A. 工程概况
B. 检测项目及测点平面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检测数据和结果
E. 检测结果评价
第27题
A. 工程概况
B. 检测项目及测点平面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检测数据和结果
E. 检测结果评价
第28题
A. 工程概况
B. 检测项目及测点平面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检测数据和结果
E. 检测结果评价
第29题
A. 工程概况
B. 检测项目及测点平面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检测数据和结果
E. 检测结果评价
第30题
A. 工程概况
B. 检测项目及测点平面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检测数据和结果
E. 检测结果评价
第31题
A. 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业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1.1k
B.
C. 脚手架操作层上可以架设梯子作业
D. 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E. 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时上部夹角宜为35∘−45∘,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
F. 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第32题
A. 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业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1.1k
B.
C. 脚手架操作层上可以架设梯子作业
D. 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E. 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时上部夹角宜为35∘−45∘,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
F. 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第33题
A. 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业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1.1k
B.
C. 脚手架操作层上可以架设梯子作业
D. 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E. 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时上部夹角宜为35∘−45∘,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
F. 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第34题
A. 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业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1.1k
B.
C. 脚手架操作层上可以架设梯子作业
D. 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E. 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时上部夹角宜为35∘−45∘,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
F. 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第35题
A. 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业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1.1k
B.
C. 脚手架操作层上可以架设梯子作业
D. 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E. 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时上部夹角宜为35∘−45∘,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
F. 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第36题
A. 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作业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1.1k
B.
C. 脚手架操作层上可以架设梯子作业
D. 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m,不得垫高使用
E. 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时上部夹角宜为35∘−45∘,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
F. 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第37题
A. 水准仪用于平整场所的视距法测量距离
B. 坡度较大场所用经纬仪作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
C. 坡度较大场所用水准仪作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
D. 经纬仪用于平整场所的视距法测量距离
E. 水准仪可计算出甲乙两点的高差
第38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40题
A. 已知垂直角和垂直距离
B. 已知水平角和垂直距离
C. 已知垂直角和水平距离
D. 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
第41题
A. 作业对象的特性、作业次序、质量要求
B. 质量方针与目标
C. 作业工具使用、检测质量的方法
D. 检测工具的选用、质量记录的填写
E. 完工后成品保护要点
第42题
A. 角度测量中的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方向线垂直投影到()上的夹角。
B. 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其K值通常为()。
C. 项目部对水准仪安置完成后,进行了粗略整平。关于粗略正平,以下操作正确的有()。
D. 设备的抄平主要通过平尺和水平仪按照施工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偏差进行,在有斜度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采取角度水平仪进行测量。
第43题
A. 1.角度测量中的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方向线垂直投影到()上的夹角。
B. 2.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其K值通常为()。
C. 3.项目部对水准仪安置完成后,进行了粗略整平。关于粗略正平,以下操作正确的有()。
D. 4.设备的抄平主要通过平尺和水平仪按照施工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偏差进行,在有斜度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采取角度水平仪进行测量。
第46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47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48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49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第50题
A. 工程概况
B.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 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 监测结果评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