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基回填土面层以下
B. 顶面檐口凹槽
C. 伸缩缝
D. 墙面分仓缝
搜题
第12题
A. 验线工作与施工同时进行,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B.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C.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工作应在出现偏差时及时控制整改,不必主动预控,浪费资源
D.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工作必须独立,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
E.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部位,应为关键环节
第13题
A. 验线工作与施工同时进行,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B.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C.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工作应在出现偏差时及时控制整改,不必主动预控,浪费资源
D.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工作必须独立,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
E. 施工放线质量校核时,验线部位,应为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
第16题
A.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面墙柱轴线,应在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引测放线对于较长的建筑物放线时应分段控制。各部分间尺寸应从一侧控制点上测量,避免累积
B. 误差安装模板过程中要随时校正柱模板的垂直度,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柱上部应做
C. 好柱间横向拉结对于边柱、边墙和角柱应采用刚性或刚弹性斜拉支撑将墙柱模板与楼板上预埋拉环拉结.
D. 防止模板倾斜
E. 混凝土墙柱浇筑完毕即进行复核墙柱垂直度,如超出规范的允许偏差应及时正
第17题
A. 确认床内沉积有大颗粒,影响流化时
B. 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有微结焦现象时
C. 在燃烧室上、下面温差相差超过规定值时
D. 料层差压较大,超过规定值时
第18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19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24题
A. 经纬仪中心与测站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所造成的误差称为对中误差
B. 对中误差可以通过观测方法消除
C. 整平误差可以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D. 水平角观测时应尽量使标杆竖直,瞄准时尽可能瞄准标杆底部
E. 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用垂球代替标杆
第25题
A. 配重法
B. 误差补偿法
C. 温度补偿法
D. 以上都不对
第26题
A. 配重法
B. 误差补偿法
C. 温度补偿法
D. 以上都不对
第27题
A. 配重法
B. 误差补偿法
C. 温度补偿法
D. 以上都不对
第28题
A. 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
B. 伸长值应从设计应力开始量测
C. 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时,应预先调整其初应力,使相互之间的应力一致,在正式分级整体胀拉到控制应力
D. 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并应抽查预应力值,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力筋预应力总值的6%
E. 锚固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
第35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36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37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38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39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40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41题
A. 各曲线点是独立测设的
B. 曲线上各点的测角和量边的误差不会积累
C. 适用于地势平坦,支距不太长的情况
D. 不能自行闭合、自行校核
E. 切线支距法又称极坐标法
第42题
A. 各曲线点是独立测设的
B. 曲线上各点的测角和量边的误差不会积累
C. 适用于地势平坦,支距不太长的情况
D. 不能自行闭合、自行校核
E. 切线支距法又称极坐标法
第46题
A. 必须在顶进中,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校测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严格控制顶进中心和高程,及时校测、纠偏
B. 对坑内引人的水准点及后视方向桩,要经常复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C. 根据地质水文资料,已知管位在地下水位以内时,应采取降水措施,对于在顶进中偶发的浅层滞水或土壤含水量较大管子有下沉可能时,应采取地基处理的方法予以解决
D. 顶进中,管道发生中心或高程偏差时,用挖土校正法调整
E. 当土层土质不好,或有地下水时及偏差超过20mm时,也可采用强制校正法来造成局部阻力,迫使管子向校正方向转移
第47题
A. 四分位数和四分位差是数据的位次指标
B. 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要确定数据中数值的位次,然后根据位次得出相应数值
C. 四分位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中间50%数值的离散情况
D. 四分位差的数值越小表明该部分数据分布越不集中,离散程度越深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