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搜题
第1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2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上方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4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5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6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7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8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9题
A. 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宜在不同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B. 测斜管顶部应设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C.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少于2根
D. 对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
第10题
A. 对多层锚杆支挡式结构,宜在不同剖面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
B. 测斜管顶部应设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C.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少于2根
D. 对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
第13题
A.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
B. 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点
C.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D. 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E. 宜在周边阳角处、阴角处布置监测点
第15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是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第16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是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第17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是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第18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是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第19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0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1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2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3题
A. 监测点宜设置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上
B. 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水平向保持一致
C.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2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
第24题
A. 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
B. 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其他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
C.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D.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
第25题
A.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B.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平行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C. 若在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
D. 土压力计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需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第26题
A.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B.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平行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C. 若在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
D. 土压力计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需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第27题
A.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B.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平行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C. 若在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
D. 土压力计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需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第28题
A.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B.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平行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C. 若在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
D. 土压力计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需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第29题
A.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B.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平行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C. 若在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
D. 土压力计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需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第30题
A.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B.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平行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C. 若在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
D. 土压力计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需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第38题
A.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
B. 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D. 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第39题
A. 工程造价的大额性使其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B. 产品的差异性取决于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
C. 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期中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直到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D. 工程造价的兼容性首先表现在它具有两种含义,其次表现在工程造价构成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第40题
A. 工程造价的大额性使其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B. 产品的差异性取决于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
C. 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期中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直到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D. 工程造价的兼容性首先表现在它具有两种含义,其次表现在工程造价构成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第41题
A. 执业单位应安排专人管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B. 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剂量计受到污染
C. 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
D. 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仅告知个人剂量计使用人以后个人剂量不要超标即可
E. 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离职
第43题
A. 距离测量中,厘米及以下数值可以修改
B. 水准测量中米读错不得修改
C. 距离测量中,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修改
D. 水平角观测中分的读数错误不得现场更正
第44题
A. 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 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C. 费用除了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还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付的款项及偿还债务支出
D. 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
E. 费用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第45题
A. 收入也可以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B.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C.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较少
D. 收入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E. 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第46题
A. 收入也可以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B.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C.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D. 收入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E. 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第47题
A. 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 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C. 费用除了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还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付的款项及偿还债务支出
D. 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
E. 费用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第48题
A. 事故责任在于设备,与施工员无关
B. 可以安排未经培训的抹灰工操作吊篮的升降
C. 施工现场的工作布置由施工员安排,没有违章指挥
D. 抹灰工对于施工员的违章指挥可以拒绝接受
第49题
A. 事故责任在于设备,与施工员无关
B. 对于临时安排抹灰工操作一下升降吊篮没有什么,是施工员统筹考虑现场实际的正确工作布置
C. 施工现场的工作布置由施工员安排,没有违章指挥
D. 抹灰工对于施工员布置的明显有较大危险而且没有防护设施的工作可以不接受
第50题
A. 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布置测点
B. 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C. 高度区间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D. 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E. 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