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泥水化热影响
B. 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C.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D.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E. 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搜题
第3题
A.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维
B. 所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
C. 设计考虑不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墙出现裂缝
D.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E.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第4题
A.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维
B. 所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
C. 设计考虑不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墙出现裂缝
D.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E.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第5题
A.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而产生裂维
B. 所采用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
C. 设计考虑不周,建筑物发生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墙出现裂缝
D.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E. 混凝土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第11题
A. 采用碎石混凝土,增加水泥用量
B. 不设施工缝,增加混凝土振捣时间
C. 混凝土水泥用量及水灰比不能过大
D. 增加粉沙用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第12题
A. 回填土较晚的部位裂缝多
B. 表面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的升温阶段
C. 对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实行保温潮湿养护
D. 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产生原因,仅是由于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引起的
第15题
A.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未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B. 两层混凝土施工间隔时间过短
C. 施工缝处混凝土浮屑、泥土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D. 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E. 桩柱交接处续接施工未凿毛处理
第17题
A. 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B. 掺适量的粉煤灰
C. 减少水泥用量
D. 提高浇筑速度
E. 人工降温措施
第19题
A. 浇筑路面混凝土时,浇筑时间间隔过长,形成冷缝
B. 路面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切缝
C. 道路基层施工质量较差,形成道路刚度突变
D. 对横穿道路的管涵等设施的回填达不到规范要求,产生沉降
E. 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等发生变化
第20题
A.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以抵抗继续浇筑混凝土的扰动
B. 施工缝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1日混凝土紧密结合
C. 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大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D. 柱子应留水平缝,梁、板和墙应留垂直缝
第21题
A. 大、中跨装配式箱形拱施工前,必须核对验算各构件吊运、堆放、安装、拱肋合龙和施工加载等各阶段强度和稳定性
B. 现浇拱肋接头和合龙缝宜采用普通混凝土
C. 横系梁混凝土与接头混凝土一并浇筑
D. 拱段接头现浇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拱上结构施工
第22题
A. 钢结构现场制作
B. 现浇混凝土结构
C. 细部结构(钢筋、模板、混凝土)
D.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E. 防腐层(基面处理、涂衬)
第25题
A. 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B.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C.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以抵抗继续浇筑混凝土的扰动
D. 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时,需满铺一层厚20~50mm的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同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E.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清除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的混凝土层
第28题
A. 不产生离析现象
B. 在混凝土终凝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
C. 保证混凝土浇筑能连续进行。
D. 在混凝土初凝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
E. 保证混凝土浇筑时具有设计规定的坍落度
第30题
A. 减少水泥用量
B. 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C. 加快浇筑速度
D. 选择合理的浇筑方案
E. 进行人工降温
第33题
A. 降低混凝土发热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B.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C. 分层分块浇筑
D. 表面保温与保湿
E. 增加混凝土坍落度
第34题
A. 降低混凝土发热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B.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C. 分层分块浇筑
D. 表面保温与保湿
E. 增加混凝土坍落度
第35题
A.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B.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C. 大开间、大柱网、大进深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
D. 现浇板柱结构(无柱帽)楼盖
E. 钢筋混凝土密肋楼盖
第36题
A. 底板混凝土要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得中途停止浇筑以免出现冷缝
B. 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C. 混凝土浇筑须连贯,混凝土间搭接必须在终凝前完成,以免产生冷缝
D. 可采取在后浇带处预留企口槽或采用预埋止水钢板和止水条的方法避免该处渗漏
E.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第37题
A. 1m
B. 0.8m
C. 1.2m
D. 0.9m
第38题
A. 随着混凝土陆续干燥,并且其中的()逸出,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干燥收缩。(单选题)
B. 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单选题)
C. 本工程中,为控制混凝土裂缝,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选题)
D. 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切断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判断题)
第39题
A. 随着混凝土陆续干燥,并且其中的()逸出,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干燥收缩。(单选题)
B. 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单选题)
C. 本工程中,为控制混凝土裂缝,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选题)
D. 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切断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判断题)
第40题
A. (单选题)随着混凝土陆续干燥,并且其中的()逸出,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干燥收缩。
B. (单选题)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
C. (多选题)本工程中,为控制混凝土裂缝,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采取的措施有()。
D. (判断题)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切断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第41题
A.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以抵抗继续浇筑混凝土的扰动
B. 施工缝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C. 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大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D. 柱子应留水平缝,梁、板和墙应留垂直缝
第42题
A. 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B.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C. 在施工缝处继续淺筑混凝土时,应待淺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以抵抗继续浇筑混凝土的扰动
D. 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时,需满铺一层厚20~50mm的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同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E.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清除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的混凝土层
第43题
A. 1.0MPa
B. 30%设计强度
C. 50设计强度
D. 1.2MPa
第44题
A. 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B. 掺入减水剂、早强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C. 在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D. 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冷水散热
E. 采取保温保湿养护
第48题
A. 墙体中部出现通透性裂缝
B. 门洞上部墙体产生通透性斜裂缝
C. 外墙窗上下部墙体产生通透性斜裂缝
D. 墙体与混凝土梁(板)交接处出现裂缝
E. 墙体与墙(柱)交接处出现裂缝
第49题
A.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厚
B. 混凝土浇筑后,在塑性状态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C. 混凝土浇筑过快
D.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
E. 混凝土早期受冻
第50题
A. 防水混凝土的配料必须按体积配合比准确计量,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
B. 基础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C. 地下室外墙尽量留置水平施工缝
D. 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栓必须采取止水措施
E. 防水混凝土当需设置后浇带时,后浇缝内的结构钢筋必须断开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