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压浆时锚具处预应力筋间隙漏浆
B. 压浆时,孔道未清净,有残留物或积水
C. 水泥浆泌水率偏大
D. 压浆时大气温度较低
搜题
第2题
A. 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以便准确地找出问题及原因。这是()的基本思想。
B. 某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采用逐层深入排查的方法,分析确定其主要原因。这种方法是()。
C. 用于分析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主次原因的方法是()。
D.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应针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四大要素(人、机械、施工方法、环境条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4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5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6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7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8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9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10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第11题
A. 砌体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
B.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的关键
C. 砖砌体一般工序:水平缝铺浆一待砌砖一头上浆一砌筑时略加力顶压一刮平墙面灰缝
D. 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灰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500mm
E. 一般在砌筑前1~2天将砖浇湿,使砖的含水率达到一定的要求
第12题
A. 管壁厚度不一致,对接时造成管道错口
B. 管壁椭圆度超标,致使管子内径偏差过大,正误差和负误差在对口处产生相对错口
C. 稳管时垫石不牢固,浇筑管座混凝土时,振动挤压造成管节上浮或移动,出现
D. 同井距内分段安管,由于测量放线错误,待两段合拢时,对不上口,出现错口事故
第13题
A. 沟槽沉陷的原因
B. 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清除和认真处理
C. 部分槽段,尤其是小管径或雨水口连接管沟槽,槽宽较窄、夯实不力、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D. 在回填土中含有较大的干土块或黏土块较多,回填土的夯实质量达不到要求
第14题
A. 沥青混合料级配欠合理、骨料多、嵌挤能力低,高温稳定性差
B. 面层和基层局部结合不好,在气温较高时,经行车作用,产生顺行车方向或向弯道外侧推挤
C. 表面处治用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匀,沥青用量过大或拌合法施工时,摊铺时细料集中,局部油量偏大
D. 基层水稳性不好、压实不足、强度不均匀,使路面发生变形产生波浪
第15题
A. 因发包人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
B. 因承包商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
C. 因不可抗力造成返工的工程量
D. 因不利施工条件造成返工的工程量
第17题
A. 施工工艺流程为: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查
B. 当施工采用抹压法时,先在基层涂刷一层1:0.4的水泥浆,随后分层铺抹防水砂浆,每层厚度为10~15mm,总厚度不小于30mm
C. 氯化铁防水砂浆施工时,底层防水砂浆抹完12h后,抹压面层防水砂浆,其厚13mm分两遍抹压
D. 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为5~35℃
第18题
A. 施工工艺流程为:找平层施工一防水层施工一质量检查
B. 当施工采用抹压法时,先在基层涂刷一层1:0.4的水泥浆,随后分层铺抹防水砂浆,每层厚度为10N15mm,总厚度不小于30mm
C. 氯化铁防水砂浆施工时,底层防水砂浆抹完12h后,抹压面层防水砂浆,其厚13mm分两遍抹压
D. 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为5—35℃
第19题
A. 施工工艺流程为: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查
B. 当施工采用抹压法时,先在基层涂刷一层1:0.4的水泥浆,随后分层铺抹防水砂浆,每层厚度为10~15mm,总厚度不小于30mm
C. 氯化铁防水砂浆施工时,底层防水砂浆抹完12h后,抹压面层防水砂浆,其厚13mm分两遍抹压
D. 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为5-35℃
第20题
A. 施工工艺流程为: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查
B. 当施工采用抹压法时,先在基层涂刷一层1:0.4的水泥浆,随后分层铺抹防水砂浆,每层厚度为10~15mm,总厚度不小于30mm
C. 氯化铁防水砂浆施工时,底层防水砂浆抹完12h后,抹压面层防水砂浆,其厚13mm分两遍抹压
D. 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为5~35℃
第21题
A. 施工工艺流程为: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查
B. 当施工采用抹压法时,先在基层涂刷一层1:0.4的水泥浆,随后分层铺抹防水砂浆,每层厚度为10~15mm,总厚度不小于30mm
C. 氯化铁防水砂浆施工时,底层防水砂浆抹完12h后,抹压面层防水砂浆,其厚13mm分两遍抹压
D. 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为5~35℃
第22题
A. 吊顶栅格分格过大,板块易产生挠度变形
B. 测吊顶的水平线误差超差,中间平线起拱度不符合规定
C. 未拉通线全面调整主龙骨、次龙骨的高低位置
D. 挂铅线或镀锌铁丝的射钉位置不正确,拉牵力不均匀
E. 主龙骨、次龙骨受扭折,虽经修正,仍不平直
第23题
A. 管道轴线线形不直,又未予纠正
B. 标高测放误差,造成管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
C. 稳管垫块放置的随意性,使用垫块与施工方案不符,致使管道铺设不稳定,接口不顺,影响流水畅通
D. 承插管未按承口向下游、插口向上游的安放规定
第24题
A. 槽底土体松软、含水量高,土体不稳定
B. 地下水位高
C. 土基压实度不合格,基础施工所用的水泥混冱土强度不合格
D. 基座厚度偏差过大
第25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挖土违反规定,不放坡、无支撑。()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无排水降水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施工无专人监护。()
第27题
A. 粘结用水泥砂浆配合比不正确
B. 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相同的配合比砂浆
C. 面砖粘结用水泥砂浆不饱满,勾缝不严实
D. 面砖粘贴过程中,一次成活
E. 面砖使用前未清理干净
第28题
A. 不能坚持初期或后期进行中心和高程的校测,使顶进误差加大
B. 工作坑内前视方向有误差没有及时发现,或坑内引人水准标高未经复测,存在误差,均能造成顶进偏差过大
C. 在顶进前已知管位在地下水位之内,未采取降水措施,或在顶进中遇浅层滞水,土质变软,首节管下扎,加大负误差
D. 顶管顶进误差校正方式不当,造成误差超标,采用补救方式又不及时
第29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第30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第31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第32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第33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第34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大雪过后应先组织扫雪清理现场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冬期施工中应有防滑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架子上应当带好安全带作业。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架子上可以不戴安全帽
第35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违反了模板斜撑不得支在脚手架上的规定。()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无施工安全措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无安全技术交底。()
第36题
A. 改善砂浆和易性
B. 采用“三一”砌砖法
C. 砌墙时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
D. 严禁干砖砌筑
第37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地管理不到位,夜班施工没有安排维修电工值班。()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地没设专职维修电工,而使用了—位不懂电的民工充当电工。()
第38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地管理不到位,夜班施工没有安排维修电工值班。()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地没设专职维修电工,而使用了—位不懂电的民工充当电工。()
第39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地管理不到位,夜班施工没有安排维修电工值班。()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地没设专职维修电工,而使用了—位不懂电的民工充当电工。()
第40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地管理不到位,夜班施工没有安排维修电工值班。()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地没设专职维修电工,而使用了—位不懂电的民工充当电工。()
第41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地管理不到位,夜班施工没有安排维修电工值班。()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地没设专职维修电工,而使用了—位不懂电的民工充当电工。()
第42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地管理不到位,夜班施工没有安排维修电工值班。()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地没设专职维修电工,而使用了—位不懂电的民工充当电工。()
第43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第44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第45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第46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第47题
A. 闻味道,查泄漏部位,分析原因
B. 听声音,查异常声音发生部位,分析原因
C. 摸温度,分析温度异常原因
D. 看安全附件、仪表、容器本体有无异常,分析压力温异常原因
第48题
A. 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造成垫层和基层脱离
B. 面层水泥石子浆铺设厚度过低,使分格条难以磨出
C. 铺好面层后,磨石不及时,水泥石子面层强度过高(亦称“过老”),使分格条难以磨出
D. 第一遍磨光时,所用的磨石号数过大,磨损量过小,不易磨出分格条
E. 磨光时用水量过大,使磨石机的磨石在水中呈飘浮状态,这时磨损量也极小
第49题
A. 板式橡胶支座粘结于支座垫石的环氧砂浆强度不足,使支座偏位
B. 梁底面有些翘曲,或梁底预埋钢板变位,造成梁安放后与设计要求值出人过大,造成支座受力不等
C. 桥台、桥墩或盖梁顶面实际标高大于设计值时,为保持梁底标高,将支座处留成凹槽去凑合,形成梁底与墩、台顶面净空过小
D. 墩、台顶面未按桥面横坡要求留有坡度,造成部分梁下的墩、台顶面标高超标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