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3格
B. 1/2格
C. 2/3格
D. 1格
搜题
第3题
A.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B.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C.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一+设置过程检测控制一实测记录
D.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纵横中心线斗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第4题
A.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B.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C.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D. 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沉降观测点→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过程检测控制→实测记录
第5题
A. 角度测量中的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方向线垂直投影到()上的夹角。
B. 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其K值通常为()。
C. 项目部对水准仪安置完成后,进行了粗略整平。关于粗略正平,以下操作正确的有()。
D. 设备的抄平主要通过平尺和水平仪按照施工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偏差进行,在有斜度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采取角度水平仪进行测量。
第6题
A. 1.角度测量中的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方向线垂直投影到()上的夹角。
B. 2.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其K值通常为()。
C. 3.项目部对水准仪安置完成后,进行了粗略整平。关于粗略正平,以下操作正确的有()。
D. 4.设备的抄平主要通过平尺和水平仪按照施工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偏差进行,在有斜度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采取角度水平仪进行测量。
第7题
A. 全站仪的安置方法与水准仪相同
B. 全站仪的安置方法与经纬仪相同
C. 可以自动安平
D. 测量工作中应进行相关设置
E. 只可用于室内
第9题
A. 经纬仪中心与测站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所造成的误差称为对中误差
B. 对中误差可以通过观测方法消除
C. 整平误差可以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D. 水平角观测时应尽量使标杆竖直,瞄准时尽可能瞄准标杆底部
E. 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用垂球代替标杆
第10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11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12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13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14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15题
A.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
B. 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与局部塑性变形允许偏差值不应大于40mm
C. 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与总支承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200
D. 组装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全程旁站监督
第16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17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18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19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0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1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2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3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4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5题
A. 卷扬机位置应尽量远离危险作业区
B. 卷扬机的钢丝绳在运行中不拖地,不被水浸泡
C. 卷筒应与导向滑轮中心线成垂直
D. 锚桩应牢固,钢丝绳可以栓在树木、电杆上
第26题
A. 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
B. 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
C. 光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D. 有槽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第27题
A. 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
B. 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
C. 光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D. 有槽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第28题
A. 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
B. 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
C. 光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D. 有槽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第29题
A. 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
B. 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
C. 光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D. 有槽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第30题
A. 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
B. 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
C. 光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D. 有槽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第31题
A. 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
B. 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
C. 光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
D. 有槽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第32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3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4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5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6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7题
A. 可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设置两道横向水平杆
B. 横向水平杆可设置在距离主节点不大于500mm处
C.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D. 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第39题
A. 顶管首节管入土前,严格进行中心线和高程的检(试)验,每顶进()cm,必须对管道的中心线和高程进行检测。
B. 为防止顶管管道发生错口,管道接口处应安装()。
C. 本工程中,为防止顶进误差超标,顶进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D. 在顶管过程中,中心线标高的偏差超过允许值,导致顶力增加。
第40题
A. 只检测进出口附近
B. 垂直方向应检测上、中、下不同检测点
C. 水平方向应检测近端点和远端点
D. 作业过程中应检测作业面
第41题
A. 只检测进出口附近
B. 垂直方向应检测上、中、下不同检测点
C. 水平方向应检测近端点和远端点
D. 作业过程中应检测作业面
第42题
A. 只检测进出口附近
B. 垂直方向应检测上、中、下不同检测点
C. 水平方向应检测近端点和远端点
D. 作业过程中应检测作业面
第43题
A. 只检测进出口附近
B. 垂直方向应检测上、中、下不同检测点
C. 水平方向应检测近端点和远端点
D. 作业过程中应检测作业面
第44题
A. 只检测进出口附近
B. 垂直方向应检测上、中、下不同检测点
C. 水平方向应检测近端点和远端点
D. 作业过程中应检测作业面
第45题
A. 只检测进出口附近
B. 垂直方向应检测上、中、下不同检测点
C. 水平方向应检测近端点和远端点
D. 作业过程中应检测作业面
第47题
A. 水准仪
B. 光学经纬仪
C. 全站仪
D. 红外线激光水平仪
第49题
A. 探测器与保护目标之间不应有遮挡物
B.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C. 应避免光源直接照射探测器的探测窗口
D. 单波段的火焰探测器不应设置在平时有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的场所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