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医疗救助基金对低保家庭的王某给予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贴
B. 某医疗救助基金根据农村低收入家庭申请,医疗基金补贴其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家庭账户
C. 某低保家庭成员张某患大病,职工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很重,申请自费补助,获得批准
D. 某医疗救助对象认为自己获得的救助比例过低,向省级政府提出提高救助标准
搜题
第1题
A. 某医疗救助基金对低保家庭的王某给予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贴
B. 某医疗救助基金根据农村低收入家庭申请,医疗基金补贴其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家庭账户
C. 某低保家庭成员张某患大病,职工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很重,申请自费补助,获得批准
D. 某医疗救助对象认为自己获得的救助比例过低,向省级政府提出提高救助标准
第2题
A. 设置戒毒医疗机构需报市级卫生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
B. 设置戒毒医疗机构需报省级卫生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
C. 戒毒治疗的药品不得做广告,利润率需由工商部门核定
D. 戒毒治疗的药品不得做广告,利润率需核定在法定允许范围内
第3题
A. 医疗救助对象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
B. 医疗救助服务内容包括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
C. 要获得医疗救助.申请人需向居住地县级人民医院提出申请
D.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医疗救助申请材料,并签署审批意见
第4题
A. 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B. 医疗救助资助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最低生活保障
C. 医疗救助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物资补助
D. 医疗救助是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身体健康的一种制度
第5题
A.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是失业状态的,县以上政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家庭成员就业,确保该家庭摆脱低保。
B. 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人员无正当理由,连续2次拒绝接受职业介绍的,应当决定减发或停发本人低保金。
C. 吸纳就业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
D. 申请就业救助应当向县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提出。
第6题
A. 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B. 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
C. 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D. 医疗救助标准,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E. 医疗救助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第7题
A. 根据本地区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以及个人承担能力等明确资助额度,对于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全额资助
B. 对经大病保险报销后仍有困难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重度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做好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救助工作。
C. 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性支付政策,降低特困群体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
D. 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建立健全分类分段的梯度救助模式,科学设定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
第8题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
C.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D. 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E.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第9题
A. 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B. 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C. 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D. 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从医疗救助基金中拨出
E. 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的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对象
第10题
A. 农村五保户
B. 失地农民
C. 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
D. 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第11题
A. 给予他参加医疗保险的补助
B. 对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给予一定补助
C. 报销重病治疗费
D. 资助他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第12题
A.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要保障救助对象生活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B. 区县级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C.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第13题
A. 住院救助
B. 门诊救助
C. 医疗保险报销
D. 参保医疗保险资助金
E. 所在单位报销
第15题
A. 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B. 医疗保险
C. 无息贷款
D. 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
E. 捐款
第17题
A. 申请医疗救助的,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
B. 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C. 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审批
D.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办理
第24题
A. 10800
B. 28158
C. 47958
D. 42758
第25题
A. 获资助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B. 获资助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C. 发生医药费后可以按规定报销部分费用
D. 可以现金形式获得额外的医疗补助
E. 到医院看病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26题
A.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B. 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C.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D.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第27题
A. 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B.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C. 医疗保险报销
D. 参保医疗保险资助金
E. 所在单位报销
第30题
A. 对于触电者来讲,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死亡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切断电源,或者移开电线
C. 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
D. 对于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的伤者,应将病人仰卧,严密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准备工作
E. 救助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体外心脏按压法及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31题
A. 对于触电者来讲,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死亡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切断电源,或者移开电线
C. 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
D. 对于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的伤者,应将病人仰卧,严密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准备工作
E. 救助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体外心脏按压法及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32题
A. 对于触电者来讲,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死亡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切断电源,或者移开电线
C. 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
D. 对于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的伤者,应将病人仰卧,严密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准备工作
E. 救助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体外心脏按压法及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33题
A. 对于触电者来讲,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死亡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切断电源,或者移开电线
C. 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
D. 对于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的伤者,应将病人仰卧,严密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准备工作
E. 救助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体外心脏按压法及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34题
A. 对于触电者来讲,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死亡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切断电源,或者移开电线
C. 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
D. 对于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的伤者,应将病人仰卧,严密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准备工作
E. 救助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体外心脏按压法及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35题
A. 对于触电者来讲,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死亡
B.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设法切断电源,或者移开电线
C. 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
D. 对于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的伤者,应将病人仰卧,严密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准备工作
E. 救助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体外心脏按压法及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36题
A. 120
B. 150
C. 200
D. 240
第37题
A. 坚持托底供养,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B. 坚持属地管理,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C. 坚持城乡分类,根据城乡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保障
D. 坚持适度保障,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
E. 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以及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人员提供服务和帮扶
第38题
A. 本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B. 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批。
C. 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D. 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审批。
第39题
A. 社会救助又称为公共救助
B. 只是向困难人群发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
C. 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
D. 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第40题
A. 23000
B. 30000
C. 36900
D. 60300
第41题
A. 加强保障对象衔接
B. 加强支付政策衔接
C. 加强经办服务衔接
D. 加强国家政策落实
E. 加强监督管理衔接
第43题
A. 增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B. 争取更多的医疗救助
C. 获得全面支持性服务
D. 获得特殊的医护照顾
第44题
A. 协调申请救助
B. 改善救治环境
C. 协调医疗资源
D. 强化社会支持
第45题
A. 医疗技术水平
B. 药品价格水平
C. 医院设施规模和条件
D. 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情况
E. 困难群众支付能力以及基本医疗需求
第48题
A. 协助申请救助
B. 改善救治环境
C. 协调医疗资源
D. 强化社会支持
第49题
A. 王某
B. 定点医疗机构
C. 转诊医疗机构
D. 王某所在村村民委员会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