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的含水量
B. 土的渗透性
C. 土的可松性
D. 土的压实系数
搜题
第2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3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4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5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7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8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9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10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11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12题
A. 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土后2/3)可作各层填料
B. 入工填土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5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C.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50Cm(视所用压实机械的要求而定)
D.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E. 机械填土时填土程序一般尽量采取横向或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第13题
A. 应分层对称进行
B. 采用夯实工具或机械夯实
C. 轻型压实设备每层回填土的虚铺厚度300mm
D. 检查井周围回填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回填材料与井壁紧贴
E. 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回填土表层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5%
第15题
A. 填土应按不同土的透水性从小到大、自下而上分层回填
B. 填土压实的分层厚度与压实遍数只与压实机械的功率有关,与填土种类和含水情况无关
C. 开挖深度在5m及其以内的基坑称为浅基坑
D. 采用压实机械进行填方时,可不预留土方沉降量
E. 铲运机运土速度快、效率高、适宜运距为600~1500m
第22题
A. 250~300mm
B. 200~250mm
C. 250~350mm
D. <200mm
第23题
A. 250~300mm
B. 200~250mm
C. 250~350mm
D. <200mm
第24题
A. 250~300mm
B. 200~250mm
C. 250~350mm
D. <200mm
第25题
A. 250~300mm
B. 200~250mm
C. 250~350mm
D. <200mm
第26题
A. 250~300mm
B. 200~250mm
C. 250~350mm
D. <200mm
第27题
A. 250~300mm
B. 200~250mm
C. 250~350mm
D. <200mm
第28题
A. 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在夯实或压实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取样测定
B. 基坑和室内填土,每层按20~50平方米取样一组
C. 场地平整填方,每层按400~900平方米取样一组
D. 填方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
第31题
A. 100~300mm
B. 150~200mm
C. 250~350mm
D. 250~300mm
第32题
A. 100~300mm
B. 150~200mm
C. 250~350mm
D. 250~300mm
第33题
A. 100~300mm
B. 150~200mm
C. 250~350mm
D. 250~300mm
第34题
A. 100~300mm
B. 150~200mm
C. 250~350mm
D. 250~300mm
第35题
A. 100~300mm
B. 150~200mm
C. 250~350mm
D. 250~300mm
第36题
A. 一般优先选用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回填土
B. 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等
C. 填方宜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D.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第38题
A. 压实系数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B. 软弱基土处理不当
C. 地面基土回填未分层夯实,或分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D. 回填土内含有机物及腐质物
E.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第39题
A. 压实系数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B. 软弱基土处理不当
C. 地面基土回填未分层夯实,或分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D. 回填土内含有机物及腐质物
第40题
A. 压实系数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B. 软弱基土处理不当
C. 地面基土回填未分层夯实,或分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D. 回填土内含有机物及腐质物
第41题
A. 填土未分层夯实或超厚回填
B. 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未清理
C. 小管径或雨水口连接管沟槽,槽宽较窄、夯实不力,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D. 检查井周围和沟槽边角碾压不到的部位,用小型夯具夯实
E. 填土中大量含有较大的干土块或含水量较大的黏土块
第42题
A. 要分层铺土进行夯实,铺土厚度应根据夯实或压实机具性能而定
B. 沟槽回填土前,须将槽中积滞水、淤泥、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及大于20cm的干硬土块,含水量大的黏土块及冻土块
C. 每种土都应做出标准密度,回填土料应在最佳含水量和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夯实
D. 铺土应保持一定的坡势,采用排降水的沟槽,一定要在夯实完毕后,方能停止排降水运行
E. 在检查井周围和边角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有机动夯和人力夯补夯措施,不得出现局部漏夯
第43题
A. 人行通道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地基压实度不得小于()。
B. 防水层应粘贴密实、牢固,无破损;搭接长度应不小于()mm。
C. 下列关于人行通道两侧回填质量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D. 当涵洞两侧的填筑不良时,完工后填土与构造物连接部分出现沉降差,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与安全,影响构筑物的稳定。
第50题
A. 100~300mm
B. 150~200mm
C. 200~250mm
D. 250~300m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