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检验每批不大于60t
B. 从每批钢绞线任意取3盘,从每盘钢绞线的两端正常取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
C. 从同批未检的钢绞线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复验,仍有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D. 均应进行钢绞线与锚夹具的锚固试验
E. 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
搜题
第1题
A. 检验每批不大于60t
B. 从每批钢绞线任意取3盘,从每盘钢绞线的两端正常取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
C. 从同批未检的钢绞线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复验,仍有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D. 均应进行钢绞线与锚夹具的锚固试验
E. 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
第2题
A. 检验每批不大于60t
B. 从每批钢丝抽查5%,且不少于5盘,进行形状、尺寸和表面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将该批钢丝全数检查
C. 从检查合格的钢丝中抽取5%,且不少于3盘,在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
D. 出现检查不合格时,从同批未检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复验,仍有不合格,则该批钢丝为不合格
E. 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
第3题
A. 涂装前钢材表面不得有焊渣、灰尘、油污、水和毛刺
B. 钢材表面除锈等级和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涂装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D. 每一涂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厚度的70%
E. 涂装干膜总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厚度
第4题
A. 检验批验收合格说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B. 检验批合格的标准是主控项目检验合格
C. 主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
D. 检验批验收必须要检查相关资料的合格性
第10题
A. 检查数量,袋装不超过200袋为一批
B. 水泥存放4个月可以直接降级使用
C.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D. 强度可以参考出厂检验报告,进场不需复验
E. 袋装,散装应分批检验
第11题
A. 全数检验的最大优势是质量数据全面、丰富,可以获取可靠的评价结论
B. 总体数量较少,而且检测方法不会对产品造成破坏时,不宜采取这种方法
C. 会对产品产生破坏作用时,可以采用这种评价方法
D. 总体数量较多,检测用时较长,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第12题
A. 0→初应力→102%ocon(持荷2min)→95%ocon→ocon
B. 0→初应力→102%ocon(持荷2min)→90%ocon→ocon
C. 0→初应力→105%ocon(持荷2min)→90%ocon→+ocon
D. 0→110%ocon
E. 0→103%ocon
第13题
A. 对建筑构配件的检验可以不用做书面记录
B.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构配件,施工单位不必进行检验
C. 未经检验的建筑构配件,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
D.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构配件进行检验
第14题
A. 对建筑构配件的检验可以不用做书面记录
B.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构配件,施工单位不必进行检验
C. 未经检验的建筑构配件,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
D.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构配件进行检验
第15题
A. 对建筑构配件的检验可以不用做书面记录
B.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构配件,施工单位不必进行检验
C. 未经检验的建筑构配件,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
D.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构配件进行检验
第16题
A. 对建筑构配件的检验可以不用做书面记录
B.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构配件,施工单位不必进行检验
C. 未经检验的建筑构配件,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
D.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构配件进行检验
第17题
A. 对建筑构配件的检验可以不用做书面记录
B.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构配件,施工单位不必进行检验
C. 未经检验的建筑构配件,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
D.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构配件进行检验
第18题
A. 对建筑构配件的检验可以不用做书面记录
B. 对于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构配件,施工单位不必进行检验
C. 未经检验的建筑构配件,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
D.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构配件进行检验
第19题
A. 调配涂料→基面处理→涂装施工→检查验收
B. 涂装施工→基面处理→调配涂料→检查验收
C. 基面处理→调配涂料→涂装施工→检查验收
D. 基面处理→涂装施工→调配涂料→检查验收
第20题
A. 0→初应力→103%σcon→锚固
B. 0→初应力→105%σcon→锚固
C. 0→初应力→105%σcon(持荷5min)→锚固
D. 0→初应力→103%σcon(持荷5min)→锚固
第22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3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4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5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6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7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8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29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2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冰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30题
A. 垂直度检验方法是用1m垂直检测尺检查
B. 边框宽度、高度检验方法是用钢直尺检查
C. 对角线长度检查方法是用钢尺检查
D. 裁口、线条接缝高低差检验方法是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第31题
A. 合于使用评价,在全面检验之后进行
B. 承担合于使用评价的机构不需要具备任何资质
C. 长输(油气)管道的全面检验方法有内检测、直接检测和耐压试验
D. 公用管道的全面检验的检验方法有直接检测和耐压(压力)试验
第32题
A. 关于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说法正确的是()。
B. 案例中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应()。
C. 案例中梁钢筋最大允许偏差符合规范的是()。
D.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第33题
A. 格兰杰检验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经济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B. 格兰杰检验本质上是对平稳时间序列的一种预测
C. 格兰杰检验是在统计上对两个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检验
D. 格兰杰检验是通过F检验来完成的
第34题
A. 焊缝需经外观检查、超声波探伤、X射线检验都合格
B. 需外观检查、超声波探伤、强度测试合格
C. 需外观检查、超声波探伤合格
D. 需外观检查合格
第35题
A. 屈服强度
B. 抗拉强度
C. 防腐润滑脂量
D. 护套厚度
E. 重量偏差
第36题
A. 分项工程是检验批的基础
B. 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
C. 两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只是批量的大小不同而已
D. 检验批是按照工程划分的,而分项工程是按照施工部位划分的
第37题
A. 在拉伸的开始阶段试件变形很小,此时若将拉力卸去,试件变形可完全消失并恢复原状
B. 弹性阶段内,试件只产生弹性变形
C. 弹性阶段内,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D. 虎克定律只有在应力低于cP时,才是适用的
E. 弹性阶段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
第39题
A. PE线上可以装设开关
B. PE线上可以装设开关但不可以装熔断器
C. PE线可以断线
D.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穿过漏电保护器
第40题
A. PE线上可以装设开关
B. PE线上可以装设开关但不可以装熔断器
C. PE线可以断线
D.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穿过漏电保护器
第41题
A.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mm,验收时拉5m通线,配合钢直尺检查
B. 缝格平直允许偏差为3mm,验收时拉5m通线,配合钢直尺检查
C. 接缝高低差允许偏差为0.5mm,验收时用钢尺,配合楔形塞尺检查
D. 板块间隙宽度允许偏差为0.3mm,验收时用钢尺检查
第42题
A.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mm,验收时拉5m通线,配合钢直尺检查
B. 缝格平直允许偏差为3mm,验收时拉5m通线,配合钢直尺检查
C. 接缝高低差允许偏差为0.5mm,验收时用钢尺,配合楔形塞尺检查
D. 板块间隙宽度允许偏差为0.3mm,验收时用钢尺检查
第43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3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44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3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45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3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第46题
A. 首段高度达到3m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B. 停工超过30天恢复使用前;
C. 架体随施工进度升高应按结构层进行检查;
D. 架体高度大于24m时,在24m处或在设计高度H/2处及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E. 冻时间超过两个月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