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0~200
B. 200~250
C. 250~300
D. 350~400
搜题
第2题
A. 风机压出端的测定面要选在通风机出口而气流比较稳定的直管段上
B.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5㎡,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10mm
C. 测量圆形断面的测点据管径大小将断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环,每个圆环设四个测点,这四个点处于相互垂直的直径上
D. 气流稳定的断面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的弯头三通等部件引起的涡流的部位后顺气流方向圆形风管4~6倍直径或矩形风管大边长度尺寸处
E.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6㎡,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10mm
第3题
A. 风机压出端的测定面要选在通风机出口而气流比较稳定的直管段上
B.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5㎡,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20mm
C. 量圆形断面的测点据管径大小将断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环,每个圆环设四个测点,这四个点处于相互垂直的直径上
D. 气流稳定的断面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的弯头三通等部件引起的涡流的部位后顺气流方向圆形风管4~5倍直径或矩形风管大边长度尺寸处
E. 测量矩形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0.06㎡,控制边长在200mm~250mm间,最佳为小于220mm
第4题
A. 0.05200~250220
B. 0.03200~250200
C. 0.03200~300220
D. 0.05200~300200
第5题
A. 0.05200~250220
B. 0.03200~250200
C. 0.03200~300220
D. 0.05200~300200
第7题
A. 三角测量的网(锁),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为等边三角形的网(锁),其三角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
B. 导线测量法的网,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C. 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状,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D. 使用三边测量法时,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多于
第8题
A. 圆形风管尺寸以外径φ标注,单位为mm
B. 风管尺寸标注时,一般要注明壁厚
C. 矩形风管尺寸以A×B表示,A应为该视图投影面的边长尺寸,B应为另一边的边长尺寸
D. 矩形风管尺寸的标注单位是mm
第14题
A. 控制桩的校核成果
B. 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C. 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
D. 测量手段
E. 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第15题
A. 案例中风机压出端的测定面要选在()。
B. 案例中测量矩形风管断面的测点划分面积不大于()m²。
C. 案例中风口风量调整的方法有()。
D. 本案例风口风量的调整宜采用逐段分支调整法。
第19题
A. 闭合水准路线
B. 附合水准路线
C. 支水准路线
D. 混合水准路线
第20题
A. 探测器监测区域单位时间故障电弧的数量未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不应点亮;
B. 探测器监测区域单位时间故障电弧的数量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40s内点亮并保持;
C. 监控设备应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
D. 监控设备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第21题
A. 探测器监测区域单位时间故障电弧的数量未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不应点亮;
B. 探测器监测区域单位时间故障电弧的数量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30s内点亮并保持;
C. 监控设备应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
D. 监控设备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第24题
A. 本工程建立的导线控制网为()。(单选题)
B. 本工程为四等水准测量,方位角闭合差允许值为()。(单选题)
C. 导线测量控制网精度等级划分为()。(多选题)
D. 当填、挖方量较大时,采用图解法测设路基边桩,直接在横断面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用尺沿横断面方向测定其位置。(判断题)
第25题
A.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剩余电流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30s内点亮并保持;
B. 监控设备应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
C. 监控设备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D.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温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40s内点亮并保持;
第26题
A.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剩余电流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30s内点亮并保持;
B. 监控设备应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
C. 监控设备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D.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温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40s内点亮并保持;
第27题
A.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剩余电流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30s内点亮并保持;
B. 监控设备应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
C. 监控设备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D.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温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40s内点亮并保持;
第28题
A.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剩余电流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30s内点亮并保持;
B. 监控设备应发出监控报警声、光信号,并记录报警时间;
C. 监控设备应显示发出报警信号部件的地址注释信息。
D. 探测器监测区域的温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应在40s内点亮并保持;
第29题
A. 该案例中的圆形风管风量的测定断面选择在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倍管径的直管段上。
B. 该案例风口的风量、新风量、回风量、排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值不大于()%。
C. 该案例中,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测定和调整平衡应达到的要求是()。
D. 该案例的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应略大于总的送风量,或各送风量之和。总送风量应近似等于回风量和排风量之和。
第30题
A. 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
B. 施工单位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C. 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测量成果及控制桩的保护措施
D. 施工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及保护措施
E. 施工单位的测量资质证书
第33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上方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4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5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6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7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8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39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40题
A. 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
E. 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第41题
A. 矩形风管边长小于630mm
B. 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mm
C. 管段长度大于1250mm
D. 低压风管单边面积小于1.2m
E. 高压风管单边面积大于1.0m:
第42题
A. 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可将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B. 将发生火灾时需要同时联动消防设备的相邻几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C.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D.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报警区域应由一个储罐区组成,每个50000m3及以上的外浮顶储罐应单独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E. 列车的报警区域应按车厢划分,每节车厢应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第43题
A. 风口的风量、新风量、回风量、排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值不大于10%
B. 风口的风量、新风量、回风量、排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值不大于20%
C. 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近似等于总的送风量,或各送风量之和
D. 总送风量应略大于回风量和排风量之和
E. 系统风量测定包括风量及风压测定,系统总风压以测量风机前后的全压差为准;系统总风量以总风压的风量为准
第44题
A. 三维测量法
B. 三角测量法
C. 导线测量法
D. 中心测量法
E. 三边测量法
第45题
A. 确认控制点的高度位置,并最终建立平面控制网
B. 确认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并最终建立平面控制网
C. 确认控制点的高度位置,并最终建立高程控制网
D. 确认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并最终建立高程控制网
第46题
A. 正确
B. 错误
第47题
A. 测试开式系统分区控制阀的手动、自动、机械应急启动功能及信号反馈功能
B. 检查闭式系统分区控制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C. 检查区域阀组状态显示,依次启闭各区域阀组信号阀
D. 检查分区控制阀组外观
第48题
A. 测试开式系统分区控制阀的手动、自动、机械应急启动功能及信号反馈功能
B. 检查闭式系统分区控制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C. 检查区域阀组状态显示,依次启闭各区域阀组信号阀
D. 检查分区控制阀组外观
第49题
A. 根据施工设计图,熟悉管线平面布置,按实际地形绘制施工平面草图和典型断面草图
B. 按平面、断面草图对管线放样测量,且要在管线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测量
C. 按系统图对管线放样测量,且要在管线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测量
D. 在管线施工完成后,最终测绘平面、断面竣工图
E. 在管道施工过程中,确定施工方案
第50题
A. 5001000
B. 200500
C. 10002000
D. 100200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