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4题
A. 使用经过检验并合格的气瓶、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吹净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试压及气动工具气源
B. 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吹净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试压及气动工具气源、用氧气对局部焊接部位通风
C. 使用经过检验并合格的气瓶、用氧气对局部焊接部位通风
第6题
A. 使用温度不一样
B. 使用压力不一样
C. 气瓶的水压试验所依据的国家标准不一样
D. 液化气体气瓶内介质为气液两相,压缩气体气瓶内介质为单一气相
第8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第9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第10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第11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第18题
A. 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
B.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2MPa
C. 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D.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10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E. 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第19题
A. 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
B.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2MPa
C. 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D.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10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E. 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第20题
A. 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
B.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2MPa
C. 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D.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10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E. 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第21题
A. 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
B.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2MPa
C. 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D.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10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E. 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第22题
A. 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
B.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2MPa
C. 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D.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10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E. 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第23题
A. 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
B.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2MPa
C. 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D. 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10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m
E. 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第28题
A. 发动机
B. 管路与气瓶
C. 制动气室
D. 电路
第29题
A. 发动机
B. 管路与气瓶
C. 制动气室
D. 电路
第31题
A. 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或水压强度试验前,应进行吹扫。
B. 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氨气
C. 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
D. 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他异物出现
第32题
A. 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或水压强度试验前,应进行吹扫。
B. 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氨气
C. 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
D. 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他异物出现
第38题
A. 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脸
B. 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气压强度试照合格且在试验后未拆卸过的管道还应进行气密性试脸
C. 气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D. 加压介质可采用空气或氮气
第39题
A. 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脸
B. 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气压强度试照合格且在试验后未拆卸过的管道还应进行气密性试脸
C. 气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D. 加压介质可采用空气或氮气
第40题
A. 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
B. 使用橡皮气管老化的气瓶时,一定要检查气瓶气密性
C. 空瓶和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两者间距不应小于1m
D.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
第41题
A. 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
B. 使用橡皮气管老化的气瓶时,一定要检查气瓶气密性
C. 空瓶和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两者间距不应小于1m
D. 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
第45题
A. 防止气瓶受热
B. 正确操作
C. 加强气瓶的维护
D. 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气以防止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而造成事故
E. 气瓶使用单位不得自行改变充装气体的品种、擅自更换气瓶的颜色标志
第46题
A. 防止气瓶受热
B. 正确操作
C. 加强气瓶的维护
D. 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气以防止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而造成事故
E. 气瓶使用单位不得自行改变充装气体的品种、擅自更换气瓶的颜色标志
第47题
A. 防止气瓶受热
B. 正确操作
C. 加强气瓶的维护
D. 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气以防止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而造成事故
E. 气瓶使用单位不得自行改变充装气体的品种、擅自更换气瓶的颜色标志
第48题
A. 防止气瓶受热
B. 正确操作
C. 加强气瓶的维护
D. 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气以防止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而造成事故
E. 气瓶使用单位不得自行改变充装气体的品种、擅自更换气瓶的颜色标志
第50题
A. 易燃、易爆物品
B. 有毒、有腐蚀物品
C. 有放射性物品
D. 贵重药物
E. 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气瓶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