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是属于事故原因分析的内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是属于事故原因分析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加氢装置由于分馏进料带水,造成脱硫化氢汽提塔冲塔,尽管汽提蒸汽已经停止和塔顶压控阀已经全开仍然控制不住塔压的上升,造成汽提塔超压。事后检查发现塔顶安全阀上游阀门未全开,造成汽提塔超压,关于这起事故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分馏进料带水是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B.
安全阀管理一般属于设备,设备人员应加强管理,与工艺人员无关
C.
安全阀上游阀未全开是导致汽提塔超压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加氢装置在运行中发现液化气产率有所下降,但未深究原因,直至酸性水装置发现酸性水罐带油严重,险些影响酸性水装置正常操作时才排查出来脱丁烷塔回流罐界位指示故障,导致酸性水带烃。针对这起事故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对于装置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现象应深刻分析,必须找到原因
B.
对于装置内所有界位指示仪表进行校验,确保正常工作
C.
酸性水装置装有撇油设施,撇油设施没操作好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应加强其员工培训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018年6月,一名公交司机在使用充电设备为车辆充电时,发生轻微爆炸,整个充电器被烧毁,幸无人员伤亡。事故调查后确定事故原因为电网至充电盒连接点松动导致等效阻抗过大引起过热。在事故调查中发现,当事企业未形成充电设施的巡查、检测与维护的记录,设施维护人员对电动汽车充电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掌握存在欠缺。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018年6月,一名公交司机在使用充电设备为车辆充电时,发生轻微爆炸,整个充电器被烧毁,幸无人员伤亡。事故调查后确定事故原因为电网至充电盒连接点松动导致等效阻抗过大引起过热。在事故调查中发现,当事企业未形成充电设施的巡查、检测与维护的记录,设施维护人员对电动汽车充电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掌握存在欠缺。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建筑公司一项目部,有3名工人在—长约4m、宽1.5m的坑内用氯丁胶液(成分主要为苯,达86.9%)将603氯化聚乙烯贴在墙上作防水涂层的作业。3名工人均未戴防毒面具及口罩,坑内无通风设备。工作1小时后,在8m处的工人感到头昏眼花,爬上地面后喊叫在坑下11m处作业的工人,未见动静,经采取措施将坑下11m处的2人救起,均已死亡。请分析事故原因。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苯成分严重超标。()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操作工人未戴防护面具作业。()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坑内无通风设备。()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无安全操作交底。()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机构,可以承担以下工作()。
A.
开展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技术分析工作
B.
协助委托部门进行特种设备事故的结报工作
C.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善后工作
D.
进行与事故调查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工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制冷设备操作安全管理包括()。
A.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B.
设备的安全措施与事故处理
C.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规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说法中,()包括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A.
事故调查结论
B.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C.
事故鉴定
D.
事故原因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的使用备案资料
D.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E.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的使用备案资料
D.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E.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的使用备案资料
D.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E.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监察部门检查记录
E.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____。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检查记录
E.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检查记录
E.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检查记录
E.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当中规定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____。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检查记录
E.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____。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E.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检查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____。
A.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B.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检查记录
E.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机械费用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主要从()方面控制台班费的有效支出。
A.
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
B.
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
C.
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D.
做好上机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E.
指定价格低廉的设备租赁单位,降低租赁费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工地机械员对建筑机械安全运行控制的主要职责有()。
A.
参与机械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
B.
检查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状况
C.
检查建筑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D.
安全技术交底
E.
建筑机械安全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依据TSG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及其辅机的操作规程,应包括()。
A.
设备投运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B.
启动与正常运行的操作方法
C.
正常停运和紧急停运的操作方法
D.
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依据TSG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及其辅机的操作规程,应包括()。
A.
设备投运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B.
启动与正常运行的操作方法
C.
正常停运和紧急停运的操作方法
D.
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以及能效状况,应当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
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状况
B.
特种设备事故的情况、特点、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C.
特种设备能效状况
D.
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2000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1982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2021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年11月29日,某厂一台直径为2.58米,长25.6米,容积170m3的制砖用釜大型蒸压釜在恒温200℃的过热蒸汽蒸压过程中,(压力为0.8Mpa),无折边球形端盖突然沿法兰边缘断裂,盖板飞出,釜内高压高温蒸汽外喷,大量砖块扫射而出,越过车间大门最远的飞离约200m,车间正面(离蒸汽釜端盖约38m)的门窗玻璃及窗框全部破坏,在场的工人全被蒸汽烫伤或砖块击伤。造成多人死亡、十多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全部被迫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或更新,1975年安装完毕后曾作过压力表为1.5Mpa的耐压试验,1977年投产。主要由于端盖结构不良而引发事故。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大型蒸压釜在投产前的耐压试验压力大于其设计值。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事故是由于蒸压过程中压力过大。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事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对有类似结构的蒸压釜进行停止使用、检查或更新完全没有必要。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事故引发是由于(端盖结构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操作人员上岗操作前,对压力容器进行的检查工作应包括____。
A.
检查容器本体表面有无异常
B.
检查系统中压力容器连接部位、接管等的连接情况,阀门是否处于规定的启闭状态
C.
检查附属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D.
检查安全附件、仪器仪表是否齐全,并检查其灵敏程度及校验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2000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电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下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多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临时工棚没有与易燃可爆物品进行防火隔离。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装修单位不应从事暖气管道的焊接拖工。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装修单位没有落实消防责任制,配备消防灭火设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2021年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电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下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多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临时工棚没有与易燃可爆物品进行防火隔离。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装修单位不应从事暖气管道的焊接拖工。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装修单位没有落实消防责任制,配备消防灭火设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电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下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多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临时工棚没有与易燃可爆物品进行防火隔离。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装修单位不应从事暖气管道的焊接拖工。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装修单位没有落实消防责任制,配备消防灭火设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背景资料:某年某月某日,A公司租用B公司的铺排船进行铺排作业,并由A公司王某负责现场指挥作业;某日船首吊机吊运混凝土块时吊机臂突然发生下落,混凝土块砸中在甲板上等待作业的一名民工;由于伤势过重,该民工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发现:吊机变幅机构拉杆滑轮组主轴变形,起吊负重时轴两端受力不均匀,左侧变幅机构拉杆脱落,右侧拉杆无法单独承受负荷断裂,致使整个吊机吊臂失控下落;船舶和项目部安全员事发前已发现吊机拉杆滑轮组主轴变形,船上无法解决,已报给B公司,但B公司一直没有解决。
A.
项目部租用船舶时,除了核实船舶的法定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和船员是否适任外,还应核查船舶的设备状况()。
B.
该事故是B公司的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A公司不应承担责任()。
C.
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D.
针对该事故,说法错误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背景资料:某年某月某日,A公司租用B公司的铺排船进行铺排作业,并由A公司王某负责现场指挥作业;某日船首吊机吊运混凝土块时吊机臂突然发生下落,混凝土块砸中在甲板上等待作业的一名民工;由于伤势过重,该民工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发现:吊机变幅机构拉杆滑轮组主轴变形,起吊负重时轴两端受力不均匀,左侧变幅机构拉杆脱落,右侧拉杆无法单独承受负荷断裂,致使整个吊机吊臂失控下落;船舶和项目部安全员事发前已发现吊机拉杆滑轮组主轴变形,船上无法解决,已报给B公司,但B公司一直没有解决。
A.
项目部租用船舶时,除了核实船舶的法定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和船员是否适任外,还应核查船舶的设备状况()。
B.
该事故是B公司的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A公司不应承担责任()。
C.
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D.
针对该事故,说法错误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背景资料:某年某月某日,A公司租用B公司的铺排船进行铺排作业,并由A公司王某负责现场指挥作业;某日船首吊机吊运混凝土块时吊机臂突然发生下落,混凝土块砸中在甲板上等待作业的一名民工;由于伤势过重,该民工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发现:吊机变幅机构拉杆滑轮组主轴变形,起吊负重时轴两端受力不均匀,左侧变幅机构拉杆脱落,右侧拉杆无法单独承受负荷断裂,致使整个吊机吊臂失控下落;船舶和项目部安全员事发前已发现吊机拉杆滑轮组主轴变形,船上无法解决,已报给B公司,但B公司一直没有解决。
A.
项目部租用船舶时,除了核实船舶的法定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和船员是否适任外,还应核查船舶的设备状况()。
B.
该事故是B公司的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A公司不应承担责任()。
C.
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D.
针对该事故,说法错误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B.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记录
C.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D.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国内某县化肥厂的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直径800mm,高12mm,工作压力为0.1MPa,1965年投产,1974年在使用中断裂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事后经查,使用的变换气中有硫化氢等腐蚀气体,而导致壁厚逐渐减薄,且在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验,没有发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缺陷。经对壁厚测量,原设计壁厚为12mm的塔体仅剩下3mm。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某建筑公司砖瓦厂开办厂一个石英粉碎车间,该车间从粉碎、过筛到装袋均为人工操作,敞开式干法生产。经测定,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19倍,对工龄三个月以上的88人检查发现矽肺病人50人,疑似矽肺23人,共73人,占受检人数的82.95%。鉴于粉尘危害严重,该厂已被停产。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没采取预防尘肺措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应改进生产设备设施。()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没有通风、降尘措施。()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工人未戴安全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1985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去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年夏,广西某单位在检验液化石油气体槽车,槽车在进行外部检查时,更换了部分阀门,按规定应作气密性试验。试验前槽车没有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只打开放空阀排放器内剩余气体),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火试验,以器内所放出的气体不能点燃为标准,来判断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经多次点火试验,认为器内无残余可燃气体后,即关闭阀门。数小时后通入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当试验还未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时,整个槽车破裂,封头飞出。经查,事故是由于器内的石油残液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继续蒸发出可燃气体,与试压的空气混合,在静电或由高速流动的铁锈,油垢等物所产生的摩擦热的诱发下,发生化学爆炸,爆炸产生的压力冲击,造成容器破裂。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仅用明火在放空阀出口处作点燃试验,来判别器内是否还残留有可燃气体,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在作气密性试验前,槽车应经过内部清理与置换。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压力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背景中槽车破裂是由于(压力冲击)造成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以下关于危险源辨识方法适用正确的是:()。
A.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LC)
B.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类比法
C.
复杂的工艺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HAZOP)
D.
复杂的工艺也可采用事故树分析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水泥厂水泥包装工人,认为使用防护用具麻烦且操作不便,不使用相应防护用具,进厂不到1年时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浓痰,到专门的职业病医院检查后,诊断为I期尘肺。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水泥厂水泥包装工人,认为使用防护用具麻烦且操作不便,不使用相应防护用具,进厂不到1年时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浓痰,到专门的职业病医院检查后,诊断为I期尘肺。请判断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作业区通风不好无通风设施。()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工人不戴防护用具。()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工人安全教育不到位认识不高。()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尘肺预防措施不到位。()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