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气
B. 地沟
C. 安全地点
搜题
第11题
A. 闪点低于或者等于43℃,或者物料最高工作压力高于或者等于物料闪点的储罐的直接放空管
B. 可燃气体在线分析设备的放空总管
C. 爆炸危险场所内的内燃发动机的排气管道
D. 可燃、有毒介质管道
第13题
A.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应在校验台校验
B. 杠杆式安全阀应在校验台校验
C. 安装在介质为有毒、易燃、易爆的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不允许在线校验
D. 静重式安全阀应在校验台校验
第15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16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17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18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19题
A. 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B. 引至屋顶以上2m高处放空,邻近建筑高于本装置时,排放高度应加高
C. 可燃气体的排放管应有接地装置
第20题
A. 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在空间的浓度
B. 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
C. 充装氮气
D. 充装惰性介质,保护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
第27题
A. 氢气排放管应设置阻火器,阻火器设在管口处
B. 排放口应垂直设置,并高出屋顶2m以上
C. 排放管应设静电接地,排放区域应在避雷范围之外
第32题
A. 在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0.15MP
B. 放水流量大于1L/s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
C. 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系统排出的水应通过排水设施全部排走。
D. 打开阀门放水,水力警铃喷嘴处压力不应小于0.05MPa,且距水力警铃3m远处警铃声声强不应小于20dB(A)
E. 试验完毕后,湿式报警阀组应恢复原位,警铃停止报警,压力开关复位,延迟器自动排水,时间不大于5min,并且在伺应状态下延迟器应无出水
第33题
A. 在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0.15MPa、放水流量大于1L/s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
B. 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系统排出的水应通过排水设施全部排走。
C. 打开阀门放水,水力警铃喷嘴处压力不应小于0.05MPa,且距水力警铃3m远处警铃声声强不应小于20dB;
D. 试验完毕后,湿式报警阀组应恢复原位,警铃停止报警,压力开关复位,延迟器自动排水,时间不大于5min,并且在伺应状态下延迟器应无出水。
第35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6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7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8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39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40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第41题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顶3m以上
C. 事故排风的排放口要朝向室外空气动力正压区,以加速有害物质稀释。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