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干式系统
B. 雨淋系统
C. 水幕系统
D. 湿式系统
搜题
第2题
A. 防火间距不足部位的建筑外墙上的开口处或屋顶天窗部位
B. 建筑内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上需要进行观察和监控活动等的开口部位
C. 需要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外墙开口部位
D. 防火烟气聚集的排烟出口
第3题
A. 防火间距不足部位的建筑外墙上的开口处或屋顶天窗部位
B. 建筑内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上需要进行观察和监控活动等的开口部位
C. 需要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外墙开口部位
D. 防火烟气聚集的排烟出口
第4题
A. 宜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
B.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C.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D. 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E.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第5题
A. 老年人照料设施
B. 应设置防火墙而无法设置的局部开口部位
C. 需要冷却的防火卷帘或防火幕的上部
D. 特等剧场的舞台口
第6题
A. 老年人照料设施
B. 应设置防火墙而无法设置的局部开口部位
C. 需要冷却的防火卷帘或防火幕的上部
D. 特等剧场的舞台口
第7题
A. 防火墙
B. 防火门
C. 防火窗
D. 防火卷帘
第8题
A. 防火墙
B. 防火门
C. 防火窗
D. 防火卷帘
第9题
A. 防火墙是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实体墙
B. 防火墙由不燃材料构成
C. 防火墙能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保证火灾不会蔓延
D. 防火墙上可设置乙级防火窗
第10题
A. 甲级
B. 乙级
C. 丙级
D. 特级
第11题
A. 提高建筑的耐火等级
B. 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
C. 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
D. 提高建筑的屋数
E. 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
第12题
A. 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B.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或二层,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C. 消防控制室送、回风管的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D.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有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第13题
A.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B. 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D.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
第14题
A.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B. 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D.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
第15题
A. 防火隔间的净面积不应小于6.0m2
B.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C.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5m
D.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E. 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第16题
A. 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平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
C.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隔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D. 水泵房疏散门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开向疏散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17题
A. 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平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
C.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隔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D. 水泵房疏散门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开向疏散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18题
A.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B. 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C. 电梯轿厢的内部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装修可采用难燃材料
D.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第22题
A. 首层及以上各层
B. 首层
C. 地下一层
D. 首层或地下一层
第23题
A. 避难走道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B.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C. 防火分区到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
D. 避难走道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
第24题
A. 避难走道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B.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C. 防火分区到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
D. 避难走道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
第25题
A. 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
B.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
C. 在房屋建筑中条板隔墙按使用功能要求可分为()。
D. 在砌体墙中,为了承受门窗洞口上部墙体的重量和楼盖传来的荷载,在门窗洞口上沿设置的梁称为连梁。
第27题
A. 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防火门、防火窗、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C. 消防水泵房的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D. 消防水泵房的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
E. 消防水泵房应采取防水淹的措施
第30题
A. 遇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B. 防火分区自避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
C.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D. 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第35题
A. 消防电话分机应固定安装在明显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应有区别于普通电话的标识
B. 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插孔,并宜选择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C. 各避难层应每隔30m设置一个消防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D. 电话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
第36题
A. 消防电话分机应固定安装在明显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应有区别于普通电话的标识
B. 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插孔,并宜选择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C. 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D. 电话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
第37题
A. 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
B. 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C. 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
D. 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
第38题
A. 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
B. 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C. 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
D. 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
第39题
A. 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
B. 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C. 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
D. 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
第40题
A.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60m
B. 避难层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等设施
C.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D. 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E.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第42题
A. 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孔洞
B. 围护构件上必须设置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关闭装置
C.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D. 启动释放气体灭火剂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第43题
A. 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孔洞
B. 围护构件上必须设置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关闭装置
C.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D. 启动释放气体灭火剂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第44题
A. 能判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B. 能识别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
C. 能使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完成自检、消音、复位的操作
D. 能识别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消防分隔设施
第50题
A. 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
B. 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必须分开设置防护区
C.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D.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