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搜题
第3题
A. 消防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B. 行驶速度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60s
C. 消防电梯内应设专用电话
D. 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第4题
A.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B. 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C. 电梯轿厢的内部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装修可采用难燃材料
D.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第7题
A. 首层的消防电梯的迫降按钮,应用透明保护罩,当触发按钮时,能控制消防电下降至首层,此时其他楼层不能呼叫控制消防电梯,只能在轿厢内控制。
B. 轿厢内的专用对讲电话应正常
C. 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60秒。
D. 联动控制的消防电梯,应由消防控制设备手动和自动控制电梯回落首层,并接收反馈信号。
第8题
A. 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通话应正常。
B. 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用透明罩保护。
C.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D. 消防电梯轿厢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E. 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置火灾探测器。
第13题
A. 30s
B. 60s
C. 120s
D. 160s
第15题
A. 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所有电梯全部回降首层,非消防电梯应开门停用,消防电梯应开门待用,并显示反馈信号及消防电梯运行时所在楼层;
B. 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消防电梯的故障状态和停用状态;
C. 当确认火灾后,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除消防电梯外,其他电梯的电源应切断。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开门后的反馈信号作为电梯电源切断的触发信号。
D. 当消防电梯迫降到一层时仍可继续投入使用
第16题
A.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B.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C. 避难层不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D.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第17题
A.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B.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C. 避难层不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D.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第18题
A. 检查消防电梯载重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B. 检查消防电梯内的消防电话外观是否完好;
C. 检查消防电梯的双电源供电是否正常;
D. 检查消防电梯井的排水泵是否能自动启动;
E. 启动消防电梯迫降模块,观察消防电梯是否降至首层,待门自动打开后,测试消防电梯能否正常工作,并测试首层到顶层所需时间。
第19题
A. 触发首层的迫降按钮,查看消防电梯的运行情况。
B. 在轿厢内用专用对讲电话通话,并控制轿厢的升降。
C. 用秒表测量自首层升至顶层的运行时间。
D. 具有联动功能的消防电梯,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查看电梯的动作情况和反馈信号。
第20题
A. 触发首层的迫降按钮,查看消防电梯的运行情况。
B. 在轿厢内用专用对讲电话通话,并控制轿厢的升降。
C. 用秒表测量自首层升至顶层的运行时间。
D. 具有联动功能的消防电梯,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查看电梯的动作情况和反馈信号。
第21题
A. 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B.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
C. 电气管道井、通信管道井、电缆隧道;
D. 建筑物闷顶、夹层;
E. 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第22题
A. 全部电梯停于地下室,并接受反馈信号
B. 全部消防电梯停于首层,并接受反馈信号
C. 全部电梯停于首层
D. 全部电梯停于首层,并接受反馈信号
第23题
A. 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所有电梯全部回降首层
B. 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消防电梯的故障状态和停用状态
C. 当确认火灾后,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
D. 所有电梯的电源都应切断
第24题
A. 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所有电梯全部回降首层
B. 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消防电梯的故障状态和停用状态
C. 当确认火灾后,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
D. 所有电梯的电源都应切断
第25题
A.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60m
B. 避难层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等设施
C.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D. 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E.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m2计算
第28题
A. 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
B. 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必须分开设置防护区
C.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D.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第29题
A. 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
B. 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必须分开设置防护区
C.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D.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第30题
A.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m
D.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
E.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第31题
A.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m
D.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
E.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第32题
A.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m
D.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
E.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第33题
A.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m
D.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
E.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第34题
A.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m
D.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
E.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第35题
A.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B. 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m2
C. 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m
D. 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
E.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第36题
A. 该案例中()的两处消火栓试射以检验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本消火栓应到达的最远点的能力。
B. 该案例中顶层试射的充实水柱不小于()。
C. 该案例中室内消火栓试射试验选取的位置有()。
D. 高层工业建筑与高架库房消火栓系统顶层试射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0m。
第37题
A. 首层前室
B. 轿厢
C. 消防控制室
D. 值班室
第38题
A. 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
B.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C.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难燃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D.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第43题
A. 基坑开挖应与锚杆施工分层交替进行,并应缩短无支护暴露时间
B. 锚杆承载力、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C. 面积较大的基坑宜采用盆式开挖方式,盆边留土平台宽度不宜小于8m
D. 土方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浇筑垫层,暴露长度不宜大于25m
E. 预应力锚杆达到强度后即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应对预应力进行监测
第44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第45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第46题
A. .20
B. .30
C. .40
D. .55
第47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48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49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50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