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丈量法通常要到终点后,应返测多次,将往返所测得的数值取平均值。”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丈量法通常要到终点后,应返测多次,将往返所测得的数值取平均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一般进行()。
A.
单次丈量
B.
往返丈量
C.
两次丈量取平均值
D.
进行两次往返丈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一般进行()。
A.
单次丈量
B.
往返丈量
C.
两次丈量取平均值
D.
进行两次往返丈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一般进行()。
A.
单次丈量
B.
往返丈量
C.
两次丈量取平均值
D.
进行两次往返丈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A.
A系统误差
B.
B平均中误差
C.
C偶然误差
D.
D相对误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段距离往返测的平均值为100m,往返测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A.
1/5
B.
1/50
C.
1/500
D.
1/50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为了整齐反映接地电阻值,通常要测量至少()次,取平均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为了整齐反映接地电阻值,两次测量的的探针连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互成()角
A.
800
B.
850
C.
900
D.
10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为了整齐反映接地电阻值,通常要至少测两次,两次测量的的探针连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互成700角,最终数值为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为了正确反映接地电阻值,通常要测量至少()次,取平均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为了整齐反映接地电阻值,两次测量的的探针连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互成()角。
A.
800
B.
850
C.
900
D.
10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为了正确反映接地电阻值,通常要至少测两次,两次测量的的探针连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互成700角,最终数值为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根据往返测水平距离的成果计算包括()。
A.
相对误差计算
B.
取平均值
C.
插入法计算
D.
两点间水平距离结果
E.
成果评估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根据往返测水平距离的成果计算包括()。
A.
相对误差计算
B.
取平均值
C.
插入法计算
D.
两点间水平距离结果
E.
成果评估
点击查看答案
第15题
为了正确反映接地电阻值,通常至少测()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下列关于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柱截面尺寸,选取柱的三边量测柱中部、下部及其他部位,取3点平均值
B.
柱垂直度,沿两个方向分别量测,取较大值
C.
墙厚,墙身随机量测3点,取平均值;测点间距不应小于1m
D.
梁厚,量测一侧边跨中及两个距离支座0.1m处,取3点平均值,量测值可取腹板高度加上此处楼板的实测厚度
E.
板厚,悬挑板取距离支座0.1m处,沿宽度方向取包括中心位置在内的随机3点取平均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应()。
A.
尺身放平
B.
确定好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C.
丈量水平距离
D.
目估测用经纬仪定线
E.
进行往返丈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4mm,其相对误差为()。
A.
A1/25000
B.
B1/25
C.
C1/2500
D.
D1/25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水准仪型号为S3,其中数字“3”表示该仪器().
A.
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3mm
B.
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3cm
C.
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0.3m
D.
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3m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DS3水准仪,数字3表示的意义是()。
A.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超过3mm
B.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mm
C.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绝对误差不超过3mm
D.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极限误差不超过3mm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需要()丈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为确保测距成果的精度,需要()丈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为了防止错误发生和提高丈量精度,一般需进行往返测量,其成果精度用往返丈差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光电测距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次所经历的时间,来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光电测距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次所经历的时间,来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光电测距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次所经历的时间,来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土的压实度试验应在同一点进行()次平行测定,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取平均值。
A.
2,0.01g/cm³
B.
3,0.01g/cm³
C.
2,0.03g/cm³
D.
3,0.03g/cm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土的压实度试验应在同一点进行()次平行测定,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取平均值。
A.
2,0.01g/cm³
B.
3,0.01g/cm³
C.
2,0.03g/cm³
D.
3,0.03g/cm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高程控制测量时,两次观测超差较大时应重测。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可取()次结果的平均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高程控制测量时,两次观测超差较大时应重测。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可取()次结果的平均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某施工现场开工后,先做塔式起重机基础,为方便材料进场,拟先将两台塔吊组立起来,项目部提出要先测定塔吊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合格后再组立塔吊,于是施工员用仪表实施了接地装置的检测。请根据背景资料,回答下列1~4题。
A.
项目部提出要先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合格后再立塔吊,若经检测不合格应增加(),直至合格为止。
B.
为了正确反映接地电阻值,通常至少测两次,两次测量的探针连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互成()角,最终数值为两次。
C.
接地电阻测定的方法较多,有()等。
D.
ZC-8仪表放置于水平位置,检查调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折现现金流估值法的估值步骤为()。
A.
选择适用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法→确定详细预测期数(n)→计算详细预测期内的每期现金流(CF)→计算折现率(r)→计算终值(TV)→对详细预测期现金流及终值进行折现并加总得到价值
B.
选择适用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法→确定详细预测期数(n)→计算详细预测期内的每期现金流(CF)→计算折现率(r)→计算终值(TV)
C.
选择适用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法→确定详细预测期数(n)→计算详细预测期内的每期现金流(CF)→计算折现率(r)→对详细预测期现金流及终值进行折现并加总得到价值
D.
选择适用的折现现金流估值法→计算详细预测期内的每期现金流(CF)→确定详细预测期数(n)→计算折现率(r)→计算终值(TV)→对详细预测期现金流及终值进行折现并加总得到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DS0.5表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误差值不超过()mm。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温度测量数据要结合负荷情况,与()进行比较,不应有较大差异。
A.
历年同期测量数据
B.
当年测量数据平均值
C.
当月不同负荷下测量数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某债券投资者近年的年收益率由低到高分别是-16%.4%.5%.5%.6%.8%,则该投资者收益率的中位数和均值分别是()和()。
A.
5%;5%
B.
12%;12%
C.
5%;2%
D.
2.5%;12%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拖动压力的数值必须进行多次测量取最小值,但每天测量一次就可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摆式仪抗滑试验中,每个测点由()个单点组成,需按规范要求在同一测点处平行测定()次,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代表值(取整数)。
A.
5,5,平均值
B.
3,3,最小值
C.
3,3,平均值
D.
5,5,最小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摆式仪抗滑试验中,每个测点由()个单点组成,需按规范要求在同一测点处平行测定()次,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代表值(取整数)。
A.
5,5,平均值
B.
3,3,最小值
C.
3,3,平均值
D.
5,5,最小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为了测量一个值,需要进行若干次同样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是为了消除()。
A.
系统误差
B.
工具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误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为了测量一个值,需要进行若干次同样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是为了消除()。
A.
系统误差
B.
工具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误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为了测量一个值,需要进行若干次同样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是为了消除()。
A.
系统误差
B.
工具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误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为了测量一个值,需要进行若干次同样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是为了消除()。
A.
系统误差
B.
工具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误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为了测量一个值,需要进行若干次同样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是为了消除()。
A.
系统误差
B.
工具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误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下列关于平均数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集中趋势度量指标
B.
平均数可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且计算相对简单
C.
平均数不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D.
平均数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高程控制测量中,水准测量每站观测程序为,往测时,在奇数站和在偶数测站分别为()。
A.
后-前-前-后、前-后-后-前
B.
后-前-前-后、后-前-前-后
C.
后-前-后-前、后前-后-前
D.
前-后-前-后、后-前-后-前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高程控制测量中,水准测量每站观测程序为,返测时,在奇数站和在偶数测站分别为()。
A.
后-前-前-后、前-后-后-前
B.
后-前-前-后、后-前-前-后
C.
后-前-后-前、后-前-后-前
D.
前-后-前-后、后-前-后-前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成比例分配。
A.
A高差大小
B.
B测站数
C.
C水准路线长度
D.
D水准点间的距离
E.
E往返测站数总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实测值,多次检测得到的不一致时,以()计算接触比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背景:A公司的N施工项目部承建某别墅区的机电工程,在室外管网和室外电缆等室外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施工员专门召集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以防止测量中工作失误而导致发生质量问题,其部分交底内容反映在以下例题中。根据背景资料,回答下列1~4问题。
A.
角度测量中的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方向线垂直投影到()上的夹角。
B.
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其K值通常为()。
C.
水准仪的安置地应处于()的位置。
D.
设备的抄平主要通过平尺和水平仪按照施工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偏差进行,在有斜度的测定面上测量水平度时,可采取角度水平仪进行测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实测值,多次检测得到的不一致时,以()。
A.
最小者计算接触比值
B.
最大者计算接触比值
C.
平均值计算接触比值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