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5
B. 30
C. 40
D. 50
搜题
第3题
A. 水平度差应不大于横梁长度的4%,严禁前低后高
B. 水平度差应不小于横梁长度的4%,严禁前低后高
C. 水平度差应不大于横梁长度的4%,严禁前高后低
D. 水平度差应不小于横梁长度的4%,严禁前高后低
第5题
A. 管道根部直径500mm口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20mm的圆台
B. 管道周围与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C. 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
D. 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第6题
A. 应设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
B. 应设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小于6m。
C. 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D. 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第13题
A. 截面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多股裸软铜线
B. 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多股裸软铜线
C. 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铜芯绝缘导线
D. 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铝芯导线
第14题
A. 排水泵集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2㎡
B. 排水泵集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应大于2㎡
C.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大于10L/s
D. 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第15题
A.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B.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C.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D.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第16题
A.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B.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C.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D.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第17题
A.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B.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C.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D.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第18题
A.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B.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C.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D.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第19题
A.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B.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C.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D.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第20题
A.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B. 前低后高,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C.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2%
D. 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3%
第21题
A. 卷材防水屋面檐口()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B. 高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泛水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C. 在房屋建筑屋顶的基本构造中,下列属于屋顶细部构造的有()。
D. 水落口周围直径10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第22题
A. 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米
B. 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大于0.5米
C. 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D. 出水管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米
第23题
A. 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
B.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C. 檐口端部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其下端应做成鹰嘴和滴水槽
D. 等高变形缝顶部宜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
E.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处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
第24题
A. 管道根部直径500mm口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20mm的圆台
B. 管道周围与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应预留20mmx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C. 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
D. 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第25题
A. 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气、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
B. 气、水逆向流动热水采暖管道和气、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5‰
C.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有利于排气和泄水
D. 散热器干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有利于排气和泄水
E. 气、水逆向流动热水采暖管道和气、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3‰
第26题
A. 桥面防水层、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结合牢固,局部存在的空鼓一般不影响面层铺装
B. 桥面泄水口应低于桥面铺装层10~15mm,泄水管安装应牢固可靠,与铺装层及防水层之间应结合密实,无渗漏现象
C. 金属泄水管应进行防腐处理
D. 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涂处,防水层与泄水口、汇水槽接合部位应密封,不得漏封
第27题
A. 桥面防水层、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结合牢固,局部存在的空鼓一般不影响面层铺装
B. 桥面泄水口应低于桥面铺装层10~15mm,泄水管安装应牢固可靠,与铺装层及防水层之间应结合密实,无渗漏现象
C. 金属泄水管应进行防腐处理
D. 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涂处,防水层与泄水口、汇水槽接合部位应密封,不得漏封
第28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29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30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31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32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33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34题
A. 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B. 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C. 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D. 围挡基础应坚实、牢固
第35题
A. 200毫米
B. 300毫米
C. 400毫米
D. 500毫米
第36题
A. 200毫米
B. 300毫米
C. 400毫米
D. 500毫米
第37题
A. 200毫米
B. 300毫米
C. 400毫米
D. 500毫米
第38题
A. 停层平台外边缘与吊笼门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 平台门的高度不宜小于1.8m,
C. 平台门下边缘以上180mm内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钢板封闭
D. 平台门应向停层平台外侧开启,并应处于常闭状态
第39题
A. 停层平台外边缘与吊笼门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 平台门的高度不宜小于1.8m,
C. 平台门下边缘以上180mm内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钢板封闭
D. 平台门应向停层平台外侧开启,并应处于常闭状态
第40题
A. 停层平台外边缘与吊笼门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 平台门的高度不宜小于1.8m,
C. 平台门下边缘以上180mm内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钢板封闭
D. 平台门应向停层平台外侧开启,并应处于常闭状态
第41题
A. 停层平台外边缘与吊笼门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 平台门的高度不宜小于1.8m,
C. 平台门下边缘以上180mm内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钢板封闭
D. 平台门应向停层平台外侧开启,并应处于常闭状态
第42题
A. 停层平台外边缘与吊笼门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 平台门的高度不宜小于1.8m,
C. 平台门下边缘以上180mm内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钢板封闭
D. 平台门应向停层平台外侧开启,并应处于常闭状态
第43题
A. 停层平台外边缘与吊笼门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 平台门的高度不宜小于1.8m,
C. 平台门下边缘以上180mm内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钢板封闭
D. 平台门应向停层平台外侧开启,并应处于常闭状态
第45题
A. 模板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在斜杆的顺序搭设
B. 每层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米
C. 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D. 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35mm
第46题
A. 模板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在斜杆的顺序搭设
B. 每层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米
C. 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D. 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35mm
第47题
A. 模板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在斜杆的顺序搭设
B. 每层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米
C. 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D. 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35mm
第48题
A. 模板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在斜杆的顺序搭设
B. 每层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米
C. 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D. 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35mm
第49题
A. 模板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在斜杆的顺序搭设
B. 每层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米
C. 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D. 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35mm
第50题
A. 模板支撑架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在斜杆的顺序搭设
B. 每层搭设高度不宜大于5米
C. 架体立杆在1.8m高度内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D. 架体全高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架体搭设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35m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