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00
B. 400
C. 300
D. 200
E. 100
搜题
第1题
A. 500
B. 400
C. 300
D. 200
E. 100
第4题
A. 桥面防水层、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结合牢固,局部存在的空鼓一般不影响面层铺装
B. 桥面泄水口应低于桥面铺装层10~15mm,泄水管安装应牢固可靠,与铺装层及防水层之间应结合密实,无渗漏现象
C. 金属泄水管应进行防腐处理
D. 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涂处,防水层与泄水口、汇水槽接合部位应密封,不得漏封
第5题
A. 桥面防水层、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结合牢固,局部存在的空鼓一般不影响面层铺装
B. 桥面泄水口应低于桥面铺装层10~15mm,泄水管安装应牢固可靠,与铺装层及防水层之间应结合密实,无渗漏现象
C. 金属泄水管应进行防腐处理
D. 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涂处,防水层与泄水口、汇水槽接合部位应密封,不得漏封
第12题
A. 气压水罐安装时其四周要设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宜小于0.7m,消防气压给水设备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于0.6m;消防稳压罐的布置应合理、紧凑;当气压水罐设置在非采暖房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冰。
B. 设备的管路上应设置安全阀,其开启压力不大于最高的工作压力的1.5倍。
C. 气压水罐的顶部应设有显示罐内气压压力的显示仪表,并便于观察。
D. 气压给水设备的附件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泄水管和密闭人孔或手孔)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E. 补气式气压罐的出水管上应装设止气阀,在罐体上宜设水位计。
第13题
A. 孔隙水压力计的主要类型为钢弦式和应变式孔隙水压力计
B. 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的2倍
C.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D.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不应大于110mm
E. 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
第14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第15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第16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17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18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19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20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层相连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E. 采用分层分段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每层土方开挖的底标高应低于相应土钉位置,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
第21题
A. 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100cm厚黏土,必须夯打密实
B. 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C. 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D. 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
E. 发生缩径时,可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第22题
A. 在大空间场所安装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B. 采样孔的直径应根据采样管的长度及敷设方式、采样孔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C.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3℃温差间隔或2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D.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第23题
A. 在大空间场所安装时,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B. 采样孔的直径应根据采样管的长度及敷设方式、采样孔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C.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3℃温差间隔或2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D.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第24题
A. 护坡与坡体间宜设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B. 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mm
C. 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不可与垫
D. 护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1.5~3.0m
第28题
A. 干作业法施工时,应先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施工。
B. 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或成孔困难需调整孔位及土钉长度时,应对土钉承载力及支护结构安全度进行复核计算,根据复核计算结果调整设计。
C. 设有水泥土截水帷幕的土钉支护结构,土钉成孔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体流失。
D. 对灵敏度较高的粉土、粉质黏土及可能产生液化的土体,是可以采用振动法施工土钉的。
第29题
A. 干作业法施工时,应先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施工。
B. 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或成孔困难需调整孔位及土钉长度时,应对土钉承载力及支护结构安全度进行复核计算,根据复核计算结果调整设计。
C. 设有水泥土截水帷幕的土钉支护结构,土钉成孔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体流失。
D. 对灵敏度较高的粉土、粉质黏土及可能产生液化的土体,是可以采用振动法施工土钉的。
第30题
A. 干作业法施工时,应先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施工。
B. 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或成孔困难需调整孔位及土钉长度时,应对土钉承载力及支护结构安全度进行复核计算,根据复核计算结果调整设计。
C. 设有水泥土截水帷幕的土钉支护结构,土钉成孔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体流失。
D. 对灵敏度较高的粉土、粉质黏土及可能产生液化的土体,是可以采用振动法施工土钉的。
第31题
A. 干作业法施工时,应先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施工。
B. 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或成孔困难需调整孔位及土钉长度时,应对土钉承载力及支护结构安全度进行复核计算,根据复核计算结果调整设计。
C. 设有水泥土截水帷幕的土钉支护结构,土钉成孔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体流失。
D. 对灵敏度较高的粉土、粉质黏土及可能产生液化的土体,是可以采用振动法施工土钉的。
第32题
A. 干作业法施工时,应先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施工。
B. 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或成孔困难需调整孔位及土钉长度时,应对土钉承载力及支护结构安全度进行复核计算,根据复核计算结果调整设计。
C. 设有水泥土截水帷幕的土钉支护结构,土钉成孔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体流失。
D. 对灵敏度较高的粉土、粉质黏土及可能产生液化的土体,是可以采用振动法施工土钉的。
第33题
A. 在设计时应保证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满足使用要求,对于高等级路面,厚度应大于9cm
B. 沥青混凝土配比应采用密级配,确保沥青混凝土不渗水,同时泄水孔的顶面标高应低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标高
C. 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机械凿毛、清扫和冲洗,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予打磨或修补,以保证桥面平整、粗糙、干燥、清洁
D. 粘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洒布要均匀,确保充分渗入以起到粘结作用
E. 浇筑桥面混凝土之前必须严格按设计重新布设钢筋网,以保证钢筋网上下保护层
第34题
A. 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滤料填充应密实均匀,滤料采用细砂
B. 抽水时的真空度应保持在55kPa以上,且不断抽水
C. 渗水孔直径宜取12~18mm,渗水段长度应大于1.0m
D. 井的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且不宜大于300mm
E. 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实际深度1.0~1.5m
第35题
A. 高层民用建筑和超过5层的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设有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住宅及超过9层的其他民用建筑,应设置水泵接合器;
B. 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应该在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15m~40m范围内;
C. 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按10~15L/s计算,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按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计算确定;
D. 应在连接水泵接合器的管段上设止回阀,同时还应设检修用的闸阀和泄水阀.
第36题
A. 高层民用建筑和超过5层的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设有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住宅及超过9层的其他民用建筑,应设置水泵接合器;
B. 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应该在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15m~40m范围内;
C. 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按10~15L/s计算,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按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计算确定;
D. 应在连接水泵接合器的管段上设止回阀,同时还应设检修用的闸阀和泄水阀.
第37题
A. 高层民用建筑和超过5层的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设有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住宅及超过9层的其他民用建筑,应设置水泵接合器;
B. 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应该在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15m~40m范围内;
C. 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按10~15L/s计算,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按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计算确定;
D. 应在连接水泵接合器的管段上设止回阀,同时还应设检修用的闸阀和泄水阀.
第38题
A. 井管采用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宜按梅花状布置
B. 井点管水平间距一般为2~3m
C. 井点管直径宜为100~150mm
D. 成孔孔径不应小于300mm,成孔深度应大于过滤器底端埋深1.0m
E. 每根喷射井点沉设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单井试抽,试抽持续到水由浊变清为止
第39题
A. 井管采用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宜按梅花状布置
B. 井点管水平间距一般为2~3m
C. 井点管直径宜为100~150mm
D. 成孔孔径不应小于300mm,成孔深度应大于过滤器底端埋深1.0m。
E. 每根喷射井点沉设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单井试抽,试抽持续到水由浊变清为止
第40题
A. 井管采用金属管,管壁上渗水孔宜按梅花状布置
B. 井点管水平间距一般为2~3m
C. 井点管直径宜为100~150mm
D. 成孔孔径不应小于300mm,成孔深度应大于过滤器底端埋深1.0m
E. 每根喷射井点沉设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单井试抽,试抽持续到水由浊变清为止
第41题
A. 孔隙水压力计的主要类型为钢弦式和应变式孔隙水压力计
B. 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
C.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D.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不应大于110mm
E. 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
第42题
A. 孔隙水压力计的主要类型为钢弦式和应变式孔隙水压力计
B. 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
C.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D.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不应大于110mm
E. 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
第43题
A. 孔隙水压力计的主要类型为钢弦式和应变式孔隙水压力计
B. 孔隙水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
C.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D.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不应大于110mm
E. 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
第44题
A. (单选题)下列选择中,不属于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方式的是()。
B. (单选题)当预制盖梁的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装置。
C. (多选题)下列关于承台基坑施工说法正确的有()。
D. (判断题)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第45题
A.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B. 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
C.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D. 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3m。
第46题
A. 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B. 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
C. 采样孔需要现场加工时,应采用专用打孔工具
D. 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3m。
第47题
A. 水泥稳定基层应在水泥()内完成碾压。
B. 下列关于预防水泥稳定土干缩裂缝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C. 为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干缩裂缝,应采取的养护措施有()。
D. 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摊铺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时,测量人员及时跟踪检查高程及横坡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摊铺后的高程及横坡符合规范规定;摊铺时,初压后操作人员及时挂线调平检整,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后的平整度。
第49题
A. 1.2~1.5m
B. 1.2~1.8m
C. 1.5~2.2m
D. 1.5~3.0m
第50题
A. 1.2~1.5m
B. 1.2~1.8m
C. 1.5~2.2m
D. 1.5~3.0m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