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我国抗震设防的范围为地震烈度为7度、8度和9度地震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抗震设防的范围为地震烈度为7度、8度和9度地震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按照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关于各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地震安全评价的结果确定
B.
乙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C.
丙类建筑,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D.
丁类建筑,应按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9度地区建筑工程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是()。
A.
地震烈度
B.
地震震级
C.
抗震设防烈度
D.
抗震设防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区的高度≤30m的住宅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为()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防震缝的设置原则是()。
A.
建筑相邻各部分的结构刚度、质量差异较大时
B.
同一幢建筑的施工时期间隔较长时
C.
同一幢建筑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时
D.
建筑的内部有错层而且错层的楼板高差较大时
E.
同一幢或毗邻建筑的立面高差在6m以上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乙类建筑抗震措施应按()度进行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抗震设计的设防烈度为()度。
A.
4、5、6、7、8
B.
6、7、8、9
C.
7、8、9、10
D.
6、7、8、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抗震设计的设防烈度为()度。
A.
4、5、6、7、8
B.
6、7、8、9
C.
7、8、9、10
D.
6、7、8、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关于防震缝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防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B.
防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C.
一般情况下防震缝的基础断开设置
D.
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防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关于防震缝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防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B.
防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C.
一般情况下防震缝以基础断开设置
D.
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防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12题
关于抗震缝说法错误的是()。
A.
抗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B.
抗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C.
一般情况下抗震缝的基础断开设置
D.
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防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13题
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苏州大部分地区为6度、宿迁为8度、上海大部分地区为7度、北京大部分地区为8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4题
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苏州大部分地区为6度、宿迁为8度、上海大部分地区为7度、北京大部分地区为8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6题
高填方地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填筑地基,应进行抗震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7题
高填方地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填筑地基,应进行抗震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8题
高填方地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填筑地基,应进行抗震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9题
高填方地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填筑地基,应进行抗震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0题
高填方地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填筑地基,应进行抗震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1题
高填方地基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填筑地基,应进行抗震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2题
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同一幢或毗邻建筑的立面高差在5m以上时需设置防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3题
关于抗震缝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B.
抗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C.
一般情况下抗震缝以基础断开设置
D.
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抗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4题
砖砌体工程在砌筑时,可直接留斜槎和直槎。
点击查看答案
第25题
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同一幢或毗邻建筑的立面高差在5m以上时需设置防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6题
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同一幢或毗邻建筑的立面高差在5m以上时需设置防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7题
关于抗震缝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B.
抗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C.
一般情况下抗震缝以基础断开设置。
D.
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抗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8题
关于抗震缝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震缝不可以代替沉降缝。
B.
抗震缝应沿建筑的全高设置。
C.
一般情况下抗震缝以基础断开设置。
D.
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差悬殊时应设置抗震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9题
光气及光气化产品新建工程项目不应设置的地区为()。
A.
地震基本烈度六度以上
B.
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
C.
地震基本烈度八度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0题
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其结构设计概况要表明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1题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
设防烈度
B.
结构类型
C.
场地类别
D.
房屋高度
E.
房屋形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2题
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3题
处于地震烈度高于4度地区的排土场,应制定相应的防震和抗震的应急预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4题
处于地震烈度高于4度地区的排土场,应制定相应的防震和抗震的应急预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5题
处于地震烈度高于4度地区的排土场,应制定相应的防震和抗震的应急预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6题
根据《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对于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砖砌体施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5.2.3,5.2.4】
A.
砖砌体转角处,可留斜槎或直槎
B.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C.
砖砌体临时间断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D.
120mm厚墙直槎应放置2Ф6拉结钢筋
E.
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直楼拉结钢筋埋入长度每边均不应小于1000mm
点击查看答案
第37题
尾矿筑坝的方式,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下地区宜采用()式筑坝。
点击查看答案
第38题
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时,应按()度设防烈度要求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9题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计划中结构设计概况通常包括()。
A.
防火等级
B.
人防等级
C.
抗震等级
D.
地基基础形式
E.
抗震设防烈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0题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抗震横墙是最大间距是()。
A.
7m
B.
11m
C.
15m
D.
18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1题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抗震横墙是最大间距是()。
A.
7m
B.
11m
C.
15m
D.
18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2题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抗震横墙是最大间距是()。
A.
7m
B.
11m
C.
15m
D.
18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3题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抗震横墙是最大间距是()。
A.
7m
B.
11m
C.
15m
D.
18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4题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抗震横墙是最大间距是()。
A.
7m
B.
11m
C.
15m
D.
18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5题
该结构的钢筋的选用,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普通钢筋宜采用热轧钢筋
B.
冷拉钢筋是用作预应力钢筋的
C.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D.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
点击查看答案
第46题
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指标()来评定。
A.
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
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
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
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7题
关于砖砌体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
8度抗震设防地区临时间断处可留直槎
B.
非抗震设防地区临时间断处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
C.
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D.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点击查看答案
第48题
对采用小砌块的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其房屋的最高高度为()。
A.
12m
B.
15m
C.
19m
D.
21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9题
对采用小砌块的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其房屋的最高高度为()。
A.
12m
B.
15m
C.
19m
D.
21m
点击查看答案
第50题
对采用小砌块的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其房屋的最高高度为()。
A.
12m
B.
15m
C.
19m
D.
21m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