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涂刷胶液不均匀,漏刷或胶液过早干燥
B. 基层有灰尘、油污等,或表面粗糙干燥、潮湿,胶液与基层粘结不牢,使纸边翘起
C.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温度,基层表面及壁纸品种,选择不同的粘胶剂,使纸边翘起
D. 胶粘剂黏性小,造成纸边翘起,特别是阴角处,第2张壁纸粘贴在第1张壁纸的塑料面上,更易出现翘起
E. 阳角处裹过阳角的壁纸宽度小于20mm,未能克服壁纸的表面张力,也易翘起
搜题
第1题
A. 涂刷胶液不均匀,漏刷或胶液过早干燥
B. 基层有灰尘、油污等,或表面粗糙干燥、潮湿,胶液与基层粘结不牢,使纸边翘起
C.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温度,基层表面及壁纸品种,选择不同的粘胶剂,使纸边翘起
D. 胶粘剂黏性小,造成纸边翘起,特别是阴角处,第2张壁纸粘贴在第1张壁纸的塑料面上,更易出现翘起
E. 阳角处裹过阳角的壁纸宽度小于20mm,未能克服壁纸的表面张力,也易翘起
第2题
A. 下列关于壁纸翘边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B. 根据背景资料,花饰不对称的原因可能是()。
C. 根据背景资料,壁纸翘边的防治措施是()。
D. 裱糊工程裱糊后,各幅拼接应横平竖直,拼接处花纹、图案应吻合,应不离缝、不搭接、不显拼缝。
第6题
A. 裱糊壁纸前没有区分无花饰和有花饰壁纸的特点,盲目裁割壁纸
B. 在同一张纸上印有正花和反花、阴花和阳花饰,裱糊时未仔细区别,造成相邻壁纸花饰相同
C. 对要裱糊壁纸的墙面未进行周密的观察研究,门窗口的两边、室内对称的柱子、两面对称的墙,裱糊壁纸的花饰不对称
D. 上下槛和立体结构固定不牢;立筋与横撑没有与上下槛形成整体
第10题
A. 管壁厚度不一致,对接时造成管道错口
B. 管壁椭圆度超标,致使管子内径偏差过大,正误差和负误差在对口处产生相对错口
C. 稳管时垫石不牢固,浇筑管座混凝土时,振动挤压造成管节上浮或移动,出现
D. 同井距内分段安管,由于测量放线错误,待两段合拢时,对不上口,出现错口事故
第11题
A. 沟槽沉陷的原因
B. 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清除和认真处理
C. 部分槽段,尤其是小管径或雨水口连接管沟槽,槽宽较窄、夯实不力、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D. 在回填土中含有较大的干土块或黏土块较多,回填土的夯实质量达不到要求
第13题
A. 沥青混合料级配欠合理、骨料多、嵌挤能力低,高温稳定性差
B. 面层和基层局部结合不好,在气温较高时,经行车作用,产生顺行车方向或向弯道外侧推挤
C. 表面处治用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匀,沥青用量过大或拌合法施工时,摊铺时细料集中,局部油量偏大
D. 基层水稳性不好、压实不足、强度不均匀,使路面发生变形产生波浪
第14题
A. 吊顶栅格分格过大,板块易产生挠度变形
B. 测吊顶的水平线误差超差,中间平线起拱度不符合规定
C. 未拉通线全面调整主龙骨、次龙骨的高低位置
D. 挂铅线或镀锌铁丝的射钉位置不正确,拉牵力不均匀
E. 主龙骨、次龙骨受扭折,虽经修正,仍不平直
第15题
A. 管道轴线线形不直,又未予纠正
B. 标高测放误差,造成管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
C. 稳管垫块放置的随意性,使用垫块与施工方案不符,致使管道铺设不稳定,接口不顺,影响流水畅通
D. 承插管未按承口向下游、插口向上游的安放规定
第16题
A. 槽底土体松软、含水量高,土体不稳定
B. 地下水位高
C. 土基压实度不合格,基础施工所用的水泥混冱土强度不合格
D. 基座厚度偏差过大
第17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挖基坑的堆土不应堆在围墙边。()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小学生不应在围墙下边玩耍。()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挖土单位违反操作规程。()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挖基坑(槽)应按规定堆土。()
第18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19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20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21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22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23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加压变换饱和热水塔使用中的断裂爆炸是由于塔体壁厚过薄。()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使用中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塔体壁厚过薄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硫化氢等腐蚀气体导致的壁厚逐渐减薄根本无法在检验中发觉。()
第24题
A. 裱糊壁纸时,应先垂直后水平面,先大面后细部
B. 第一张壁纸裱糊:壁纸对折,将其上半截的边缘靠着垂线成一直线,轻轻压平,并由中间向外用刷子将上半截纸敷平,然后依次贴下半截纸
C. 赶压气泡时,对于压延壁纸可用钢板刮刀刮平,对于发泡及复合壁纸可以使用钢板刮刀,或用毛巾、海绵或毛刷赶平
D. 裱糊后,将上下两端多余壁纸切齐,撕去余纸贴实端头
E. 壁纸裱糊后,如有局部翘边、气泡等,应及时修补
第25题
A. 裁割壁纸未按照量好的尺寸,裁割尺寸偏小,裱糊后出现亏纸;或丈量尺寸本身偏小,也会造成亏纸
B. 第1张壁纸裱糊后,在裱糊第2张壁纸时,未连接准确就压实;或虽连接准确,但裱糊操作时赶压底层胶液推力过大而使壁纸伸胀,在干燥过程中产生回缩,造成离缝或亏纸现象
C. 搭接裱糊壁纸裁割时,接缝处不是一刀裁割到底,而是变换多次刀刃的方向或钢直尺偏移,使壁纸忽胀忽亏,裱糊后亏损部分就出现离缝
D. 涂料质量不合标准,耐水性能不合格
第26题
A. 闻味道,查泄漏部位,分析原因
B. 听声音,查异常声音发生部位,分析原因
C. 摸温度,分析温度异常原因
D. 看安全附件、仪表、容器本体有无异常,分析压力温异常原因
第27题
A. 不能坚持初期或后期进行中心和高程的校测,使顶进误差加大
B. 工作坑内前视方向有误差没有及时发现,或坑内引人水准标高未经复测,存在误差,均能造成顶进偏差过大
C. 在顶进前已知管位在地下水位之内,未采取降水措施,或在顶进中遇浅层滞水,土质变软,首节管下扎,加大负误差
D. 顶管顶进误差校正方式不当,造成误差超标,采用补救方式又不及时
第31题
A.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B.分析伤害方式
C.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第32题
A.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B.分析伤害方式
C.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第33题
A.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B.分析伤害方式
C.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第34题
A.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B.分析伤害方式
C.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第35题
A.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B.分析伤害方式
C.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第36题
A.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B. B.分析伤害方式
C. C.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 D.分析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E.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第40题
A. 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造成垫层和基层脱离
B. 面层水泥石子浆铺设厚度过低,使分格条难以磨出
C. 铺好面层后,磨石不及时,水泥石子面层强度过高(亦称“过老”),使分格条难以磨出
D. 第一遍磨光时,所用的磨石号数过大,磨损量过小,不易磨出分格条
E. 磨光时用水量过大,使磨石机的磨石在水中呈飘浮状态,这时磨损量也极小
第42题
A. 板式橡胶支座粘结于支座垫石的环氧砂浆强度不足,使支座偏位
B. 梁底面有些翘曲,或梁底预埋钢板变位,造成梁安放后与设计要求值出人过大,造成支座受力不等
C. 桥台、桥墩或盖梁顶面实际标高大于设计值时,为保持梁底标高,将支座处留成凹槽去凑合,形成梁底与墩、台顶面净空过小
D. 墩、台顶面未按桥面横坡要求留有坡度,造成部分梁下的墩、台顶面标高超标
第48题
A. 加热板迅速取出时,碰撞另一端面
B. 焊件与焊件密度不同,熔融指数不同,吸热温度差异大
C. 两连接件未在同一轴线上,偏心
D. AB均是
第49题
A. 导水U形槽锚、粘不牢,造成导水槽脱落
B. 齿形板伸缩缝的锚板,滑板伸缩缝的联结角钢,橡胶伸缩缝的衔接梁与主梁预埋件焊接前,高程未进行核查
C. 伸缩缝的各部分焊接件表面未除锈,施焊时焊接缝长度和高度不够,造成焊接不牢;施焊未跳焊,造成焊件变形大
D. 混凝土保护带强度不足
第50题
A.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1)用电管理混乱。()
B.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2)无值班人员。()
C.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3)无建立用电管理制度。()
D. 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4)未有三级配电。()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上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